电商体系

电商开放平台产品设计(1):商品开放平台(来源于网络)

2018-01-25  本文已影响279人  AllenBan

电商开放平台最典型的分为三种,本文主要针对商品开放平台展开分析。

image

我们之前讨论的范围都是围绕电商平台的封闭体系内部进行,但是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电商平台一般需要和其他平台进行连通,用以拓展渠道,赋能自营平台。

按照对接的阶段和主体,我将电商中最典型的开放平台分为:商品开放平台、 店铺开放平台、供应商开放平台,(开放平台的名称在叫法上可能不太标准)与其他平台对接的核心内容一般是:商品、库存、订单。

先简单介绍一下各开放平台的场景和作用:

商品开放平台

将自营商品提供给第三方平台使用,接收第三方订单,促进自营商品销量。

店铺开放平台

提供给平台上的商家同步店铺中的商品、订单、库存等数据,保证店铺数据与商家自营平台的统一。

供应商开放平台

自营平台提供给供应商对接商品,用以扩充SKU数量、更新库存,传递订单给供应商。

开放平台通过API接口与其他平台进行交互,及时更新订单、库存、商品等数据,提高平台效率,减少人工干预,避免发生超卖、缺货等情况。不过开放平台的开发成本较高,同样的需求可以线下对接,或者提供系统给相关人员操作。只有交易量达到一定量级时进行开发才有实用价值。下面将介绍各开放平台产品的基础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商品开放平台

不论是电子商务,或是实体商业,供应链都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一家企业的供应链非常完善,品类的性价比较高时,就会有“共享供应链”的业务场景。何谓“共享供应链”? 指将供应链的优势品类开放给其他B端客户,类似经销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是,类似于“一件代发”,承接C端订单的业务,只是线上对接,无需人工介入。

“共享供应链”的意义在于通过开放商品库,拓展销售渠道,增加商品的销售量,进而增加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对于B端商户来说,通过对接商品开放平台,能够迅速扩充品类,并且无需库存资金占用。

image

商品开放平台是将平台上的商品开放给其他渠道的第三方使用,通过商品、订单、库存API进行对接,将双方系统打通,实现无延迟对接。对接流程如上图所示,主要包括商品同步和订单生成跟踪等部分,下面会详细讲解。

与大部分用户产品不同的是,“商品开放平台”更多的是底层的数据交互,通过API完成在线交易、数据同步,调用接口传输相应数据,并接收数据返回。还有主动的消息通知,如商品价格、库存发生变动。“商品开放平台”相当于将电商的主流程(正向流程和逆向流程) 进行接口标准化,理解起来会有些难度。

在“商品开放平台 ”的基础上,会提供用户系统来管理B端商户、商品池和订单相关数据,不在赘述。

**1.基础数据 **

在设计“商品开放平台”时,首先考虑的是账户体系,最核心的是B端用户调用开放平台的Key,定义客户使用的接口权限,界定用户同步数据的范围。

为了规避资金风险,B端用户账户会预存一定资金或设置预授信额度,在临近警戒值时,提醒用户充值结算。在用户下订单时,从账户余额中扣减相应的订单金额,若余额不足,则下单失败。

“商品开放平台”的基础资料还包括地址库数据(省市区县),订单的收货地址、区域库存等都是建立在地址数据的基础上。

还要提供对账接口,允许用户根据时间周期来下载账单数据,进行订单、消费对账。

2.商品

商品是“商品开放平台”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商品池、类目、商品信息、库存、价格等方面,下面进行详细讲解。

商品池

对于平台来讲,平台中的商品不会全面开放给B端商户,譬如一些特色SKU,或出于经营战略考虑。那就有了“商品池”的概念:从平台商品中选择一部分添加至“商品开放平台” 的商品池中,B端商户可以从中选择对应的商品使用。

主要有以下接口:

商品信息

获取商品详细信息,包括商品基础信息、商品图片信息、上下架状态等。

主要有以下接口:

类目

获取商品的类目信息,需要通过商品详情页中的类目编码进行查询。一般情况下,不会将平台的类目信息全部开放。

主要有以下接口:

库存

获取商品的库存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库存数据属于平台核心数据,一般不会给具体的数据,只会返回有货或无货。当发货有区域限制时,还需要根据地址查询区域库存。可在商品详情页、搜索列表、购物车、订单页使用。

主要有以下接口:

价格

获取商品的价格信息。对客户来说,主要对三类价格数据比较关心:市场价、平台销售价、采购价。出于运营策略,平台销售价对于客户较为重要,采购价通过平台与客户制定采购协议确定,不同的客户的采购定价会有区别。

主要有以下接口:

3.订单

在“商品开放平台”中,订单的处理流程、判断条件和2C的订单大致相同,区别在于,需要在订单信息中记录实时采购价,用于结算。根据第三方订单信息拆单,从账户余额中扣款,在订单失败时返回失败原因。主要包括下单、物流、售后等方面,下面详述。

下单

一般订单分为两个阶段:订单生成、支付确认,订单生成锁定相应库存,支付成功扣减库存,取消或超时订单后解除库存占用。

物流

提供订单的物流状态查询。

主要有以下接口:

售后

主要提供订单的售后服务(退款、退货等),经过审核后返回相应结果。

主要有以下接口:

总结

上面详细介绍了“商品开放平台”的产品方案,当然如果想做的更加完善,可以把有关商品/订单的更多信息(如电子发票)开放。平台也要去开发对应的系统去管理开发平台的客户和业务。

开放平台服务于公司战略,对客户来讲,有利于“轻运营”, 避免以往线下对接的缺货,保证时效性。当然对于平台也有弊端,“商品开放平台”开发维护成本较高,还有可能扰乱线上的价格体系,这些因素都要在项目初期考虑到。

“商品开放平台”的API思维导图整理如下,仅供参考:

image

介绍完“商品开放平台”,后面将逐步介绍“店铺开放平台”与“供应商开放平台”,可关注后续文章进行了解,亦可留言交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