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评判标准大不同
2021-11-12 本文已影响0人
a优游
几个人聊天,说起糕点,A说甲店的挺好吃的,自己经常买。
B刚想附和,就听到C说:“啊?甲店的添加太多,不能吃不能吃,吃糕点底线是乙店那种,偶尔勉强可以吃一下,丙店的才符合标准,我想吃的那种。”
B和C惊得张大嘴巴,面面相觑。
甲店是名气较大的当地糕点连锁店,几乎算是当地文旅品牌,价格相对亲民,店面多,且都在人流量大的街区,网店开得也好,是把当地特色糕点平民化、批量向外传播做得最好的店,是平价走量的市场地位。
乙店糕点均价普遍高一些,目标客群大概是比A店消费层次、购买能力更强一点又喜欢时髦、新鲜、炫酷食品的年轻白领,口感相对也稍好一点。
丙店的糕点比较小众,没做什么广告,也没几个人听说,但全靠朋友圈里的认可和推荐,生意也是相当好,糕点师就是老板,随性/任性得很,吃这家的糕点要提前预定,否则老板会直接告诉你:今天缺某某材料,这个做不了。
据说丙店用的都是上好的材料,质感做工都能满足私人专属定制的要求,所以价格也相当能区分消费群。
单就糕点的消费观念及选择,就能看出人与人看待同一事物的标准差异,也能看出人和人间的大不同:就拿百分制来比较,有人认为的80分,在有的人眼里连40分都没有,是直接不给分判出局的那种!
有人讲究,有人将就。
有人的“讲究”被认为是挑剔,有人的“将就”被认为是廉价,其实,这不止与挣钱能力、消费水平有关,更与观念认知有关。
明了这种不同容易,尊重这种差异,倒是特别难。
往小处说,它关乎同理心;往大了说,它是能否与不同境遇的人融洽相处的关键,关乎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