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散文历史有意思

传言张爱玲在四年中搬了180次家,而真实的情形却是这样

2021-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夜不闭户深耕半夜

这个说法不知从何而来?至少与张爱玲生前居住地流传的说法相去甚远。张爱玲人生的最后四年,一直居住在洛杉矶西木区罗彻斯特大道,一幢五层公寓的206号房间直至去世(1991年7月7日至1995年9月8日)。

西木区(Westwood)位于洛杉矶的西边地区中北部,这里不仅有加州大学分校,它的东面还与有着 “全世界最尊贵住宅区” 之称的比弗利山接壤。1972年,张爱玲从三藩市搬到了洛杉矶。

洛杉矶,是张爱玲最后居住的城市,她在这里度过了二十三个春秋。这期间,一共搬了230次家而非四年搬了180次。对于频繁搬家她曾作出过解释,只为了躲避跳蚤。

而当有人问她,为啥洛杉矶的跳蚤,专爱叮她这样一位又高又瘦的东方老女人时?张爱玲回了俩字: “肉香”。若洛杉矶的洋跳蚤们听得懂人话,恐怕立马便晕死过去。

去世前两个月,张爱玲仍嚷嚷着要搬家,地点是拉斯维加斯的大沙漠,说那里既安静又干净。并非没有亲人的的张爱玲,却甘愿独自一人生活在异国他乡。仅有的一个弟弟,长年蜗居于上海浦东一间仅有14平米的破旧小房子里。

1988年,生活拮据的弟弟张子静曾给张爱玲写过一封信,信中说想讨个老婆度过余生,希望能在经济上拉一把。结果,被张爱玲回信婉拒,此后二人再无联系,张子静终身未婚,各自孤独离开人世。

晚年有着不菲的收入却不愿资助贫困的弟弟,乐此不疲反复搬家,甚至在寓所里也常常不接听电话的张爱玲。在外人的眼里,如同一个自闭、自私的“怪人”。以至于,很多人相信张爱玲患有心理上的疾病。

不过,从1972年搬到洛杉矶后,几乎年年都有新作面世。1973年发表了《初评红楼梦》,一年后又有了《谈看书》、英译《海上花列传》等,76年还出版了散文集《张看》和《三详红楼梦》。

1978年4月发表《色·戒》。这部仅有万余字的小说,张爱玲竟用去三十年的时间来进行修改打磨。对于为何长时间进行修改,坊间猜测或是对内容有所顾虑。

1983年5月,张爱玲出版了一部名为《惘然记》的小说集,在序中对此事作出了说明。“其实三篇近作也都是一九五零年间写的,不过此后屡经彻底改写,《相见欢》与《色·戒》发表后又还添改多处……,

改写的历程,一点都不觉得这其间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这也就是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了。因此结集时题名《惘然记》。”

之后,还整理出了最后一部散文集《对照记》及出版《红楼梦魇》。也就是说,张爱玲自1973年搬到洛杉矶后,直到1995年去世的二十三年里,一直没有停止写作。

那么,这二十三年里多次搬家的目的,恐怕就并非如坊间所说的心理上患有疾病或躲避跳蚤。一部小说亦能耗去三十年的时光进行修改,说明张爱玲对自己作品的要求达到了极为苛刻的地步。

这种苛刻,也体现在了对创作环境上的追求。不停地更换住所,更像是为了在安静及带有新鲜感的环境里,获取创作上的灵感或抚平因孤独带来的焦虑。

1972年搬到洛杉矶后,张爱玲几乎住遍了好莱坞周边的汽车旅馆及公寓。到1991年7月,她住过的城市竟然多达三十多个(这些城市均属洛杉矶管辖)。

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不断搬家的折腾中,还源源输出如此众多精彩的文章。正如张子静在《我的姐姐张爱玲》一书中写道: “写作不只是姐姐谋生的技能,更是她走出封闭心灵、与这个封闭世界对话的重要方式。”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洛杉矶公寓死亡一星期后才被发现,享年75岁,骨灰撒于太平洋。按生前遗嘱,遗产全数交由好友宋淇(林以亮)、邝文美夫妇继承。

(本文同时发表于头条号、百家号、企鹅号,原创作品受平台法律保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