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白随笔集活法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我和你,是一杯酒,还是半杯酒?

2018-01-08  本文已影响1329人  江晓白
我和你,是一杯酒,还是半杯酒?

文|江晓白

标题源自《空城计》中的一句歌词,完整的句子是“莫让幽怨记心头,你我不过半杯酒”,某天在朋友圈看到,惊艳了,今天拿来化用,用闲笔借几个小故事,聊一聊人际关系中的那些失去和遗憾。

记不清是在林清玄还是蔡康永的书中,看过这么一个故事:他给一个女学生送书,女生道谢后来了一句:我的男朋友也很喜欢您的书。

作者剖析说,这是个智慧的女孩儿,既表明了自己男友是他的粉丝,又说明了她自己已经“物有其主”----言下之意是,咱们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当时年纪小阅历浅,读这个故事没有太多触动,直到后来,我自己遇到类似的事儿,才有所悟。

我曾经有一个很要好的异性知己,因为志趣、三观一致,我们经常胡侃神聊,嬉笑怒骂中自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慰。原以为这般清风明月的友谊,能温暖整个青春,但在某一次的例行通话中,我知道,恐怕该翻页了。

那一次,我们从厚黑学聊到他家的狗,渐入佳境时,他突然说,他女朋友要跟我说几句话。我一脸懵逼,他有女朋友我是知道的,但我跟这个女孩,似乎没有什么话可说吧?----基于礼貌,还是寒暄了几句,然后,电话草草挂断。

自那次之后,他再有相邀,我一一婉拒。即便不清楚他女朋友和我通话到底是谁的主意,但其中的信号,很明确了:他是个有“标签”的人了,这“标签”,是他的归属地、女孩的拥有权,倘若我无视,是非常不适宜的。

就这样渐渐疏离一个好友,心里的遗憾大过难受;再想想文章开头送书的故事,教授对女学生,未必就真的有龌龊心思,很可能,只是一个为师者对于爱徒的鼓励和爱惜。

看起来,那个教授、我,我们都是被无形之手推出去的人,我们可能会怨恨、无奈和遗憾,但,谁又有错呢?身份、伦理、道德,都让我们不得不“画地为牢”,以此警告外来者:请止步于此。

人和人的亲密度,说来说去,其实是“一杯酒”和“半杯酒”的区别。

一杯,意味着“满”----盛大、丰富、全面、热烈,地动山摇都不能阻挡我们聚首,你来我家,不是客人,是那个踢掉了拖鞋,就直接去开冰箱拿东西吃的人。

半杯,意味着“浅”----浅尝辄止、点到即可,我们见了面会寒暄,会约饭局,转过身来,却连电话号码也不曾留下。改天聚聚?改天是哪天?

而距离感,其实就在这区别里。想想无趣,却是无奈----对于真正倾心的人和物,没有人不想长长久久、明日复明日,但囿于环境、囿于外因、囿于伦理,总不得不保持在“半杯”的距离上。----当然,那些生就的点头之交,此处不讨论。

还有个故事。加菲猫走失后被卖到了宠物店,它既痛苦,又担心主人对它思念成伤;在一个清晨,主人乔恩走进了宠物店,他看见了加菲,又意外又高兴,立刻再次买下了它,于是一家团圆、皆大欢喜。

故事的最后,这只世界闻名的肥猫在日落下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永远不会去问乔恩,那天他为什么会走进宠物店。

当时看到这里,我泪流满面。一部被誉为“成人哲学”的卡通片,它说了很多,但最让我铭记的,却是“不问”。

“不问”,是通透,是成全,是期许。

我希望我们是“一杯酒”的醇厚、纯粹,我尽我的赤诚,给你陪伴、支持、依靠;至于你,是在有所保留中遥遥观望,还是在敷衍应酬中别有谋划,我不问。

我不问你给我的是“一杯酒”还是“半杯酒”。酒斟来,我就喝,喝完,该续杯还是停杯,我自有定夺。

也许大家都有定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