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讀《易》有言

2019-11-30  本文已影响0人  李茂英

——李茂英

寫此篇前,就陰陽之現代解釋,專門查了下百度,作如下說:阴阳是一个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阴阳哲理自身具有三个特点:统一、对立和互化。

記得以前也提出過類似之觀點,若是用“哲學”一詞來詮釋陰陽之概念,便已是作了最大之限定,因為陰陽之概念是先於哲學而生的,如此,又怎得相提而並論的。自己如是想,應該用我們的文化來作解的,讀《易經·擊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似乎比什麼古代哲學一說更有親近感,雖是來自上古的語言,如今我們讀了,便如同長輩於耳邊說的話無異,到得現如今,大家更願信得哲學之解釋,而對於我們一貫之文化傳統,似乎不願信。我們身體若是失血過多,需要輸血,但要輸血型匹配之血液,如果輸進去是血型不匹配之血液,久而久之,豈會有健康之體的。畢竟哲學一詞是西洋文化而生之概念,雖如今我們強行移植於自己之體內,時間久了,出問題是遲早的事。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篇第三》有“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璋,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其中也提得一個“陽氣”,我認為其是好字眼,我們的傳統文化就如我們之“天與日”,“所”一旦失去了,“壽”豈有“璋”之理的。若是陰陽之道不明,傳統文化難有彰顯之日。就身體而言,有說“人活一口氣”,此“氣”字不明, 陰陽之概念難曉。《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說“陽化氣,陰成形”,亦即氣為陽所化生而來的,而“人活一口氣”之“氣”便是陽所化生而來了,所以,“陽”即“氣”,“氣”即“陽”。當然,此“氣”並非我們看到之口鼻呼吸之氣,我們的文化有說“先天”、“後天”,口鼻呼吸之氣是為後天之氣,先天這一氣即是我們身體之陽,所以,我們说人死了,亦說“陽壽”盡了的話,便是此意。連同道家脩道亦要脩得“重陽”之體,但可曉得這便是妄念無異,所以《易經·無妄》之卦辭“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其心有“眚”,往而無利,便是道盡了此中要害。

所以,如上面百度所說陰陽之特點:統一、對立、互化,尤其一“對立”,便把陰陽之義全部喪失了,故,我們的文化有其所生之物,要習慣用我們的文化來作解的,別的文化再好,時間久了,也會發生變異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