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点滴学英语

英语给我打开的那些扇门

2018-09-16  本文已影响3人  Yanna_Yanna

原创 Yanna的英语课

英语给我打开的那些扇门

回想起我的英语学习历史,并不比今天的很多小朋友早,甚至起步很晚。我从小学五年级才正式开始学习英语。

很幸运的,我有一个很好的课外英语启蒙老师。当年大家还一窝蜂学人教版课本和新概念的时候,她就带领我们学习像《玛泽故事》,《走遍美国》这样的原版教材,并且要求唱英文歌培养语感。当然每周大量的背诵课文和单词也是必不可少的。从高中开始,我每月会“斥巨资”20元买那种有磁带的英语杂志,里面包含各种美剧节选,散文和笑话,既为我单调的高中生活提供了很多新鲜资讯,同时也慢慢展现出一个广阔而多彩的世界。因为积累了比同龄人多的词汇量和语感,学校的考试几乎总能轻松过关。很多人从小觉得学英语很痛苦,我很庆幸自己并没有这个阶段,不过我认为小时候如果能够持续学好一件事,30%取决于天赋,另外70%取决于学习获得的表扬和肯定。良性循环后长大才会成为技能甚至终身事业。这是故事的开始。

后来大学主修英语专业,仍然有两位老师对我影响至深。一位是博古通今的邓老师, 还有一位是美国文青Steve。 其实大家都知道,大学完全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可能算是一脚迈进门的那种。邓老师一生经历丰富,学识广博,他曾经开设的一门演讲课让我学习到大师们是如何运用语言的力量表达自己,甚而影响他人和世界的。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中国教育体系里缺乏的公众演讲技能(public speaking)。之后利用参与全国演讲比赛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一些优秀的同龄人,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未来的可能性。而第二位老师Steve,今天在我看来应该是海明威或者杰克·凯鲁亚克读多了,来中国体验生活的美国文青。我深深怀疑他一心想做New Yorker撰稿人,但是欲求不得而来中国教写作。不管怎样他教会了我英文写作和批判性思维。我在中文写作里没有训练起来的结构感和逻辑感,在一轮轮的draft修改中逐渐清晰。和很多在中国的老外一样,他也有很多看不惯,慢慢的我也会看很多外媒如何评价中国和国际事件,无论是否有失偏颇,让我学会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和保持独立思考。

再后来参加工作,我凭借一定的专业水平帮助很多人走出国门,成功面试,起草修改重要材料。还借助着相对的语言优势参与了重要的国际会谈和世界性项目,过程中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不断印证或者修正自己曾经在书中,电影中,脑海中的想法。得到过很多赞扬,也经历了几轮低谷。其实很久以来,我的自我价值感非常低,因为“英语”算不上一个真正的专业,尤其是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回国就业。直到今天有人和我说:"People can speak English, but how to truly communicate, you are doing really good. You got some talents and you need to remember that, it's not only the language skill but how you can tell the stories in a compelling way. Public speaking opens doors for me, and I believe it will work the same way for you, actually it's already happening."(很多人会讲英语,但是在交流方面,你做得很出色。你要记住你身上的才能,并非语言技能本身,你能够真正把故事讲得很有感染力。曾经公众演讲为我打开大门,我相信这也会是你的钥匙,事实上,它已经为你打开了大门。)听完这些话,我泪水几乎要夺眶而出。但是因为今天的睫毛膏不防水,我忍住了。

在我不长的人生和职业生涯里,语言优势确实带我走了很远,未来的路尚不清晰,但是门就在那,钥匙在手里,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英语给我打开的那些扇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