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大课堂丨自我疏导与助人疏导
心理疏导的对象既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人生在世,任何人都不能保证事事顺心如意。未学过心理疏导的人,遇到困难之时,就像穿行在迷宫之中,既不知是否有出路,亦不知出路在何处,故而会有迷茫、焦虑、不安、沮丧、恐惧等情绪。而心理疏导就像是一张地图,当地图在手,我们就有信心、有底气可以按图索骥,寻求走出迷宫的方法。
很多人以为自我疏导比助人疏导容易,毕竟自己更了解自己,也更能与自己进行深度对话。 然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自我疏导最大的困难就是“当局者迷”。很多人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正是对自己的不接纳、不信任、不爱惜。对自己无从理解、无从共情,就无从进行自我疏导。如果一个人太久没与自己对话,不正视自己内心的需要与情绪,那他对自己的理解与抱持就无从说起。心理疏导的“听”“说”“问”“答”四个步骤,正是鼓励我们在纷繁忙碌的生活当中,多抽出一些时间关心、照顾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允许自己产生负面情绪,寻找自己最有效的资源,给予自己最温暖、最宽容的理解和支持。
助人疏导与自我疏导相比,优势在于“旁观者清”。作为“非切身利益相关者”,我们既可以做到理解当事人的情绪,又可以不被纷繁、翻涌的情绪所淹没,可以后退一步观察全局。 因此,助人疏导提供的他人视角,可以帮助当事人看到他们在当前视角无法看到,或由于情绪原因忽略的事实和可能性。不过,助人疏导与自我疏导相比,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助人疏导需要有足够的共情能力。 心理疏导不是远远站在一边,冷眼观察当事人的问题与生活,再全然理性地给予建议。 尽管我们无法感同身受,但我们可以站在当事人身边,努力去理解对方经历了什么、为何会有当前的情绪、为何困在当前的认知,足够的理解是心理疏导的前提。
其次,助人疏导需要把握好尺度。 我们只是对方的疏导员,不需要也无权为对方做决定,更不能打着为对方好的旗号替代对方去行动。 我们可以给出看法和建议,但其中的利弊应由当事人自己去分析,而最终如何选择、如何处理也应由当事人自己决策。
💖💕未完待续~喜欢请点关注~❣️
#心理疏导 #疏心卡 #学点儿心理学 #心理 #情绪 #迷茫 #焦虑 #不安 #沮丧 #恐惧 #助人 #自我疏导 #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