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书后感

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2016-06-23  本文已影响59人  bc21654272f6

(一)

又到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了,看着大学校园里那些穿着学士服到处合影的年轻人,他们的脸上,不仅是离别的愁绪和解脱的欢活,还有面对挑战的兴奋和面对未知的迷茫,不禁想起两年前,我和我的朋友们也是这样。当年的我,自知沉淀积累不足,选择在校园里继续蹉跎三年,是自我提升的追求,也是乐得安逸的逃避,无形的围墙之中,我过得平静,却也知道我的朋友们,在外面的世界,兵荒马乱,胜者为王。

小杜是个特别爱看书的文艺青年,家境宽裕,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阅读和与朋友们分享阅读中的点点滴滴。毕业后,他拉着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合伙在一所高校附近开了一家装潢精致、气氛浪漫的书店,还托海外的朋友,购进了不少国外的原版英文书,大多国内难以看到。书店刚一开张,就受到了附近高校不少大学生的青睐,清爽阳光的男孩,文静优雅的女生,在小店的书柜前来来往往,店里干净整洁的阅读区天天人满为患。小杜看着自己的小店里的每一位客人,都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心中满满是感同身受的快乐和实现梦想的自豪。那时候,但凡是去过他店里的同学,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夸小杜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赚钱,让人羡慕不已。时间一长,小杜渐渐发现,即使店里的书再精美、再罕有,甚至是绝版的好书,顾客们往往还是看的多,买的少,因为店里的书难以像网购那样的折扣定价,顾客自然不会选择贵的。穷则变、变则通,小杜决定在卖书之外另辟蹊径,将阅读区改成消费区,在书店里设置了一个小吧台,贩售茶和咖啡,消费后方能坐下看书。没想到的是,消费区建立起来后,光顾书店的客人迅速减少,即使还有部分忠实客户会常常来坐坐,但他们的消费远远不够书店盈利的。渐渐的,小杜的合伙人看到钱砸进去没有回头账,也开始颇有微辞,后来发展成争执和纠纷,终于,小杜这一间美丽的书店惨淡关门。

(二)

小雪是一个非常有干劲的女孩子,大学的时候不仅成绩优异,还是学校学生会的干部,拿奖学金是家常便饭。毕业后,凭着好看的简历和优秀的谈吐,很快顺利地签入了一家知名的外资企业,在同届的同学之中,算得上佼佼者了。小雪一进入公司就想证明自己,一心都扑在工作上,常常自己给自己加班,不仅领导布置的任务绝对按时完成,还会特意在领导交待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意,使得自己的工作成果更加“好看”。可是,在一次部分月总结的会议中,领导却特意点名批评了小雪,指责她没有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导致部门的一份策划需要打回重做,不仅如此,领导还扣减了小雪的绩效奖金。小雪觉得万分委屈,自己明明比别人都努力,就算有纰漏,也不至于反倒比别人都得到的少吧?于是小雪工作中渐渐开始带着情绪,越来越觉得部门领导对自己尤其苛刻,没有给自己应得的待遇,很快和单位不欢而散,解约离职。

憋着一股劲的小雪,转签到了一家中小型民营企业任职,依然是主动地工作,然而这一份工作的收入比之前还要低,小雪越来越失望,工作积极性也开始下降,这回不用她辞职,公司很快就将她扫地出门了。两次求职失败的小雪,不再想去企业打拼,凭着自己扎实的知识功底考上了公务员,求得一份相对轻松稳定的工作。然而,面对同样不高的薪资,小雪虽然不用再承担沉重的工作任务,但是单位里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隐晦的官僚主义,让她在办公室交际中费尽了心力,变得更加怨天尤人。现在的小雪,每天总在同学微信群里面到处找人抱怨自己的困境,抱怨自己难遇明主,抱怨自己际遇不佳,再也不复当年初入职场的意气风发了。

(三)

小杜和小雪,都是大学时期比较优秀的同学,毕业的时候谁也想不到他们会在社会的战场上折戟沉沙,每每和同学之间谈起他们,不仅是惋惜和感叹,同时也有困惑和不解。有一次和一位长辈谈起,他听完叹了一口气,说:

他们啊,不是想法不对,而是没有看清这个社会啊!

小杜和朋友们一起开的书店,形式上其实已经是一个小型的合伙企业了,但是小杜却连对企业的基本认识都还没有。我在《认识商业》一书中看到对“企业”的简单定义:企业是任何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而获得利润的实体。可见小杜在创业的开端,就只放眼于“提供产品或服务”,却没有计划性地考虑“获得利润”,从一开始就本末倒置了!所以即使小杜到后来意识到问题所在,再想各种办法补救的时候,事倍功半,因为客户已经形成了“免费享受服务”的思维定势,而明显的,小杜在后期的补救工作中,也没有考虑到书店周围主要消费人群的“生活水平”。所谓“生活水平”,《认识商业》中也讲的很清楚,是指人们负担得起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所以即使有既定的盈利模式,如果脱离消费群体的实际生活水平进行定价的话,依然难以盈利。同时,小杜在经营的过程中还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就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书店是“合伙企业”的模式。《认识商业》中谈到,合伙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有更多地资金资源,事实上如果小杜没有合伙人的资金,可能并不能开始经营这个小书店。可是,小杜忽视了合伙企业模式的短板,主要在合伙人方面。首先是无限的责任,合伙企业中,每个合伙人都对企业的债务负有责任,无论这些债务是由谁造成的,你都必须为自己及合伙人的错误负责。所以小杜纯粹按照自己的设想来经营书店,实际上是将自己的合伙人置于承担亏损和债务的巨大风险之下了,后来自然引起了合伙人的不满和干涉。同时,一旦你投入了合伙关系,将很难全身而退,当然,你能通过辞职来结束一个合伙企业,然而,如何分配利益及未来如何等问题都很难解决。

而小雪虽然是个精明能干的女孩子,却还对企业酬薪制度背后的精神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缺少最起码的概念,所以才会得到与自己的期望大相径庭的结果。《认识商业》中指出,公司并非只为争取顾客而竞争,它们也为争取人才而竞争。薪酬是公司所使用的一种营销工具,它可以吸引适任的员工,也是营运成本,同时也是对员工工作成果的一种度量。所谓工作成果,其实就是你为公司创造的即得的或隐形的利润,小雪虽然是努力工作了,但是在工作任务之上,没有与上级交流就加入了自己创新的想法,结果反而弄巧成拙,导致公司的利润受到了损害,当然会被减薪。努力并不等于有工作成果,与上下级的交流和科学的方法同样重要!小雪明显没有把创造利润和薪资挂钩起来,只是一味地期望自己的付出能够马上在薪资上看见回报,最后当然是越来越失望,也越来越爱抱怨,在错误的工作方法中把自己的工作激情都消磨殆尽了。

(四)

我是个爱看电影的人,去年年底的颁奖季,我很积极地把入围的一系列影片都看了一遍,其中不乏经典精彩之作,但是却有一部叫《大空头》的电影我一直看不懂。因为《大空头》这部电影讲的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故事,其中涉及到很多诸如MBS、CDS、CDO、Ratings Agency等等金融方面的专业术语,对于我这个看到数字就头疼、谈钱就眼花的伪理科生来说,真是比天书还难懂。这时候一位老师在朋友圈推荐了《认识商业》这本书,很厚的一本书,但是我读完后却觉得有不逊于大学四年的收获。单就说阅读后我对《大空头》这部电影的理解,就全面进步了一个层次,虽然书中没有详尽解释CDO等专业术语,却从宏观的角度解读了证券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作原理以及背后的商业精神。我从中明白资本主义体系极度仰赖诚实、正直与伦理道德的高标准。倘若这些根本信念丧失,将会严重削弱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2008年的金融危机,部分原因就是由于诚信基础的动摇,比如一些抵押贷款机构没有充分调研以确保贷款者的信用,许多次级抵押的贷款者信用更低,丧失了抵押品的赎回权,最后这些未偿付的债务引起了连锁反应,不仅让人们赔上了自己的房子,还造成了全球房价的下跌,连商业借款者都贷款困难,最终引起了全球经济翻天覆地的大灾难。

这两年来,我自己的体会,觉得眼前的这个社会真的是一个商业的社会,一个营销的世界,没有一样工作离得开商业的范畴,即使是科研和艺术工作。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说到,市场就像一直“看不见的手”,将每个人的“利己之心”转化为“利人之行”,同样,这只“看不见的手”也笼罩这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由美国著名学者威廉·尼科尔斯、吉姆·麦克修、苏珊·麦克修编著的《认识商业》,与其说是美国高校商学院经久不衰的必选教材,不如说是一块走向社会的敲门砖。这本书以百科全书般巨大的容量和架构,向我们介绍了这个社会是怎样在商业的大框架下运行的,不仅能帮我们理性清晰地看待社会上的各种企业和各种商业现象,也能帮助我们更科学更高效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让我们能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说实话,我很遗憾,我上大学的时候没有读到它。

认识商业,就像罗曼·罗兰说的一样——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