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的

北斗以南,一人而已——这才是真正的狄仁杰(上)

2023-11-18  本文已影响0人  第五公子

《历史因果录》

狄仁杰,中国名相。

狄仁杰字怀英,太原人氏。小时候,狄家有门人被害,官吏前来盘问,众人争相应辩议论,唯有狄仁杰依然在专心读书。官吏责备他,他却回答道:“我正在书中与圣贤对话,哪有空闲与俗世的官吏说话呢?”

成年后,狄仁杰中举出任汴州参军,被人诬告。著名画家、官员阎立本在问讯时惊讶于狄仁杰的才华,称赞他道:“孔子说,观过而知仁。你真的是沧海遗珠啊。”于是推荐他出任并州法曹参军。成语“沧海遗珠”即用来比喻被埋没的人才。

当时狄仁杰的父母住在河阳,狄仁杰登上太行山时,远望白云孤飞,惆怅地说:“我的父母就住在那遥远的白云下面(吾亲舍其下)。”怅望良久直到白云散去才离开。后世即用成语“白云亲舍”、“白云孤飞”来形容客居他乡、思念父母之情。

在并州,同僚郑崇质要到很远的地方公干,但他的母亲年老多病。狄仁杰对郑崇质说:“怎么能给亲人留下万里之忧呢?”于是请求并州长史蔺仁基,让自己代替郑崇质出行。

蔺仁基大为赞赏狄仁杰的情谊。此时蔺仁基正与司马李孝廉不和,有感于狄仁杰的举措,二人相对而言:“我们真的要惭愧了!”于是和好如初。蔺仁基从此经常对人称赞狄仁杰道:“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不久狄仁杰升迁为大理丞,他在一年之内判完所有积压案件,涉及17000人之多,竟无一人喊冤!当时人人都称颂他公平宽厚。

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昭陵(唐太宗陵墓)的柏树,但罪不致死。唐高宗李治却硬要杀了他们。狄仁杰力争,唐高宗大怒道:“这是让我背上不孝子孙的罪名,一定要杀!”

狄仁杰说:“西汉时,有人偷盗汉高祖刘邦庙里的玉环,汉文帝想要灭其族,廷尉张释之劝谏说,‘假如盗取了汉高祖长陵上一把土,又该如何定罪呢?’

最终论罪只杀一人。法律本来就有差别等次,罪不至死却让他们去死,这是什么缘故?现在误砍一株柏树就要杀两位大臣,后世之人将说陛下是怎样的君主呢?”唐高宗因此免去了二人的死罪,又任狄仁杰为侍御史。

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而骄、肆无忌惮,狄仁杰上书弹劾。结果皇上想宽宥王本立。狄仁杰坚持说:“国家虽然缺乏英才,但像王本立这样的人却有不少。如果一定要赦免王本立,请先将我流放,也好为将来的忠臣们留个教训!”王本立最终入罪,而朝廷从此纲纪肃然。

唐高宗李治出巡汾阳宫时,要路过一座妬(妒)女祠。民间传说穿着华丽经过这座祠堂会招致风雷之灾。并州长史李冲玄打算征调几万民夫,重新开路绕行。

狄仁杰却说:“天子出行,风伯前来清尘,雨师前来洒道,为什么要回避?”坚决制止了这次徭役。唐高宗赞赏地说:“这真是大丈夫!”而当时吴、楚一带民间各种过分的祠堂泛滥,狄仁杰任江南巡抚使时下令拆毁祠堂1700余座,只留下大禹、吴太伯、季扎、伍员等四位圣贤的祠堂。

狄仁杰任豫州刺史时,越王李贞反叛后被镇压,武则天为震慑乱党,牵连定罪六七百家,光没收家产的就有五千多口。狄仁杰密奏武则天说:“臣想要公开上奏,好像是替反叛者说话;但如果不说,恐怕也违背了陛下体恤存活的意图。这些人都是被迫作乱,希望陛下赦免。”

武则天最终将他们的死罪改为发配丰州。当豫州囚犯们途经狄仁杰曾经任职的宁州时,宁州百姓都在郊外迎接并说道:“是我们的狄使君救了你们的命吧?”囚犯们于是相互搀扶着在百姓为狄仁杰立的石碑前,痛哭流涕,此后又斋戒三日才离开。到达丰州后,他们又为狄仁杰立碑感恩颂德。

宰相张光辅因讨伐越王李贞居功自傲,经常过分勒索,被狄仁杰拒绝。张光辅怒说道:“你一个州府难道敢轻视元帅不成?”

狄仁杰说:“乱河南的只是越王一人,你率领三十万之众来平叛,却纵兵横行,使百姓生灵涂炭。这是死了一个越王,却生出了一万个越王!况且,王师一到百姓归顺,你为什么又纵兵杀害投降之人来邀功请赏?喊冤痛哭之声响彻上天?如果我有尚方斩马剑架在你脖子上,虽死无憾!”张光辅于是告狄仁杰出言不逊,将其贬为洛州司马。

公元691年,狄仁杰入阁拜相。武则天对他说:“你政绩良好,但也有诋毁你的人,你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狄仁杰却说:“陛下认为是错的,我一定改正;陛下认为我没错,那是我的幸运。至于诋毁我的是谁,我不想知道,这样我还能把他们当做朋友。”武则天深表叹服。

武则天大搞酷吏政治时期,狄仁杰也被酷吏来俊臣诬陷,以谋反罪入狱。当时规定一受审就承认即可免死。狄仁杰受审时说:“周朝革命,万物维新。我是唐臣,谋反是实,甘愿一死。”

于是来俊臣稍有松懈。来俊臣的亲信王德寿悄悄对狄仁杰说:“您一定可以免死。但我有意想升下官,只要你肯供说杨执柔是你的同党,我就设法为你脱罪。”狄仁杰叹道:“苍天在上,我狄仁杰能干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吗?”说完以头撞柱血流满面,王德寿吓得立刻溜了。

不久,狄仁杰趁看守懈怠之时,写下冤情藏在棉衣内对看守说:“天热了,麻烦让我家人把棉衣的棉花去掉。”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将奏章送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先是派人视察。来俊臣却让狄仁杰穿好官服面见使者,并以狄仁杰的名义伪造了一封认罪谢死表。

不过武则天最终还是召见了狄仁杰并问他:“你为什么要谋反?”狄仁杰说:“我如果不承认,早就被无辜打死。”武则天又拿出谢死表,狄仁杰说:“这不是我写的。”

武则天这才知道是别人陷害,最终免去了狄仁杰的死罪。随后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御史霍献等人多次请求诛杀狄仁杰,但武则天始终不为所动,只是将他贬为彭泽县令。狄仁杰一到彭泽,当地百姓就为他立了座长生祠……

顺便说一句。

来俊臣在武周时期可谓是酷吏之首,手段残忍杀人如麻,死在他手上的官吏比比皆是。狄仁杰在诬陷和诡计中侥幸不死,且武则天在多人请求杀掉狄仁杰的情况下依然不为所动,难道不正是狄仁杰满腔正气、厚德保民所感、所致吗?

自古邪不压正,当一个人的赤胆忠诚日月可表,济世救民之行天地可鉴之时,又岂是魑魅魍魉所能陷害的呢?

正是因为狄仁杰这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千古贤相的出现,才让武则天一朝在黑暗中光明不减,血雨腥风中正气不散,改朝换代依旧还在持续发展;也让大唐王朝的贞观盛世和开元盛世之间,没有骤然中断;

甚至,正是因为狄仁杰这样的国之重器的存在,才推动一大批无惧生死、不畏权势的忠臣良将屹立于朝堂之上,才让整个大唐拥有着连绵不断的盛世气象……这种以一人之功业德行,推动改变全局面貌,才真正配得上那句——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而更为后世称赞的是,狄仁杰以一己之力,在众多劝谏中独辟蹊径,巧妙规劝武则天还政于李唐王朝,为大唐重回历史的舞台,立下万世之功……

(史料选自《旧唐书·狄仁杰传》)

(史料选自《新唐书·狄仁杰传》)

(史料选自《资治通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