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行》:热血过后,空余失落与叹息

2017-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OreoOlymLee

文/OreoOlymLee

作为漫漫影视海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丧尸类型的影视作品因其独特的“丧尸”设定,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固定的受众群而独树一帜。丧尸作为想象力的产物,因为和人类强烈的附着关系、滚雪球般传播速度、凶猛的外表和血腥的传播方式,给很多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大多数丧尸类型影视作品只做到了纯娱乐的作用,而不少作品则靠丧尸末世设定,以事件和人际关系为渠道体现了人性。因为有极其危险环境的影响,角色释放出的感受和做出的行为也必是高压状态下的极致展现。

在一般的设定中,丧尸虽然敏捷度远高于人类,但总是步履蹒跚地前进,这点在大多数影视作品中都得到体现。但如《丧尸出笼》、《僵尸世界大战》等电影就创造性的制作出移动速度飞快的丧尸。作为延相昊执导的第一部商业大片,同时也是第一部真人电影,《釜山行》中对丧尸移动速度的设定直接受到了上述两部电影的影响,同时在其视觉和听觉的设定上也有所借鉴。

在著名美剧《行尸走肉》中,丧尸的移动速度虽然极其缓慢,但成群结队的丧尸从四面八方聚集合拢的时候,插翅难飞的绝望油然而生,紧张的压迫感犹如潮水般涌来。但在《釜山行》中,氛围和压迫感的塑造根本不需要这种条件,它故事的发生地——飞速行驶的列车本身就是紧张和压迫的象征。在列车上,封闭的空间局限了活动的范围,这使得狭窄的列车内部通道在危难发生的时候,只能作为单向的通道,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压抑和黑暗的氛围。同时,从窗户中透进列车的一束束光线,使得车内环境忽明忽暗,对自然光的应用把惊悚的气息发挥到了极致。

《釜山行》的故事非常简单。在主角一行人坐上从首尔到釜山的列车时,全国爆发了使一切生物尸变的病毒。一名感染者在列车开车前上了车(对《首尔站》结尾的完美衔接)。就这样,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一节车厢一节车厢的被感染,危险一步步的逼近。在孔侑饰演的父亲初遇丧尸时,影片用了20秒的长镜头,以座位上一个路人的视角来表现紧张的气氛。镜头先定格在丧尸,然后转向一名瑟瑟发抖的路人,之后回到丧尸扑向路人,再转向方才倒地随即尸变而起的乘务员,最后转向主角,一气呵成。身临其境的现实感,配合极强的空间压迫氛围,把这一“相遇”情景表现的呼之欲出。

在一个跟随丧尸在列车中疯狂冲刺的移动方向的镜头中,镜头移动速度很慢,但从镜头前经过的僵尸却极快,以慢衬快,再加上紧张的配乐,张力十足。对镜头语言的巧妙运用在《釜山行》中数不胜数,在拍摄的技巧方面,延尚昊掌握了好莱坞商业电影的精髓,并将其移植在自己的作品中,使得这部《釜山行》极具商业性。无论是给丧尸群演数十分钟的化妆(当然,和《行尸走肉》数小时化妆仍有差距),还是较为精致的视觉效果,都代表了韩国最好的电影工业水准,可以看出《釜山行》的野心不小。

有人评价《釜山行》恶意煽情,这的确是冤枉了它。片中煽情的戏份不算太长,而且都合情合理、恰到好处。在多次劫后余生时,人们激动相拥怎能说是恶意煽情?若是不厌其烦,在畅快的节奏之下,几段温情的情节也会转瞬即逝。影片敢于牺牲关键角色,这对传统观念上商业电影的认知也有所改变,也做到足够的感人。

震撼、刺激,是《釜山行》作为商业片的特征。但倘若只有商业性,《釜山行》绝不会成为受到万众追捧的电影。相比中国国内影视作品受审查限制的束手束脚,韩国电影相对放得很开。即使在《釜山行》这样的商业作品中,也能体现到导演延相昊不满足于娱乐至上的理念。从列车上播放的新闻来看,即使在危急关头,政府仍急欲控制舆论,谎称这是“暴乱”,并担保很快就会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下也降低了公民的戒备心,助长了病毒的扩张。虽可能有对威胁的认识不足,不希望情绪失控,但若是真正为人民着想,就该告诉他们实情。虽然力度、篇幅不够,也足以说明导演的态度。

孔侑饰演的主角是一名证券经纪人,他所在的公司其实应该为这次事件担责:为了盈利,不惜重金救活危险的生物公司,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他一句“你连投资者的立场都要考虑吗”尽显顶层高管的无情和冷漠。不断教育自己的女儿秀安:“只要保护好自己就行了”;在孕妇和允诚大叔被成群丧尸追赶的时候,他甚至将其关在门外... 在前半段,他与电影中的"boss"常务其实是一类人,自私自利,只为自己(和女儿)。西装革履,却见不到应有的绅士风范。

欣喜的是,在被女儿“教育”过之后,他做出了巨大的转变。最终遭受丧尸的感染也是因为搭救那位孕妇,只因为对允诚临死前的承诺,也因为自己早已脱胎换骨。小女孩秀安代表着人性之美,即使在这么残酷无情的环境下,依然处处想着别人,为冰冷的电影基调带来一丝暖光。

而随剧情的推移,那位常务反而更恶,将他人生命当自己存活的垫脚石,知恩不报,丧失了基本的人性。在主角一行人遭遇危难之时,常务居然命令所在的安全车厢不给他们开门。在硬闯进车厢之后,受到常务的鼓动,车厢中的人明知这些人没有问题,仍大声呼喊着“滚出去!”这时,这些“人”看主角一行人的眼神,冷漠的可怕;对他们怒吼的时候,气势甚至盖过了门外的丧尸。现实生活里也有这么一群人,对高压的生活不满而又不能做出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就把气全撒在弱者身上。

主角一行人在对抗丧尸时英勇无畏,却遭受了另一群人歧视;另一群人在危险来临时能跑多快跑多快,却把血性和勇气全部拿来对付人类。这时,这群人比门外的丧尸要可怕得多。人心倒了,就再也扶不起来了。

有些人虽衣着体面却是衣冠禽兽,但对等的是,有些人身处底层却温暖长存。很多人因孔侑而看《釜山行》,却被男二号允诚圈粉。这位肥胖的大叔性格鲜明,爱说直话,关键时刻又战斗力爆棚。那位戏份不少的流浪汉,虽外表邋遢,头发脏乱,却能在危险来临之际当在前方,用身躯保护孕妇和小孩。讽刺的是,在灾难尚未降临之际,那位常务还对小女孩秀安指着流浪汉说:“你以后不好好读书,就会是这个样子。”结果“好好读书”的人却做出了禽兽的事,“不好好读书”的人却放弃了自己生的希望拯救别人,感动了所有人。西装革履大难当头只顾自己表露人性之恶,衣衫褴褛面对危难牺牲自我尽显人心之暖,这是一次底层的胜利。

不过即使《釜山行》是一部对人性和世间百态有着纵向挖掘的极其成功的商业片,仍不能忽略它的问题。电影中,除了主角完成了从冷漠无情到牺牲自己的转变,其他的人不是一路好到底,就是一路坏到底。过于黑白分明,将好与坏之间挖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电影最大的败笔,就是在全片高潮的车厢冲突一段,主角一行人被衣冠禽兽赶到了另一边的车厢,老奶奶看见在充满丧尸的门那边的好友,嘴里念叨着“一群人渣”,随即打开门放丧尸进车厢,给了这些“坏人”一个坏结局。固然看的内心痛快,但不禁对老奶奶的三观产生怀疑,似乎和电影表达的主题自相矛盾。

臧克家先生曾在《有的人》中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若是这群衣冠禽兽在电影结束后一直苟活于世,岂不是将讽刺发挥到极致?网传电影的另外一个结局:狙击手接到命令开了那两枪,把小女孩秀安和孕妇击毙,那位令人厌恶的常务却活了下来。但考虑到这种结局实在难以使大众接受,就有了现在的结局。从另一个结局的走向来看延尚昊在起初时颇和我的想法相重合。诚然,孕妇的肚子里还有另一条生命,孩子在关键时刻唱了一首本要献给父亲的歌,她们活下来代表着纷乱社会中仅剩的曙光。本可以将讽刺推向极致,却意识到这是一部商业片,而弃用了本可以彻底放飞的机会。当然,毕竟要面向大众,希望是好的,这个暖心的结局也很不错。

《釜山行》代表了现今韩国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它是韩国最成功的商业片之一。韩国本土,观影人次破了千万人,而韩国人口只有五千万,相当于每五个韩国人,就有一个看过《釜山行》。难能可贵的是,就是放在世界范围内,《釜山行》也是一部一流的商业片。在北美的各大评分网站上,都保持着不错的分数。

近些年,好莱坞主导的电影地位正在逐渐式微。在商业大片不能及时推陈出新,而是不停的怀旧、靠情怀挣钱,还是以前的老套路,一遍又一遍的炒,总会有市场消化不良的一天。相比之下,韩国电影的崛起正在逐渐弥补这个空缺。今年在《釜山行》于戛纳电影节上大放异彩之前,还有《哭声》、《小姐》一度在国内爆火。虽然我不欣赏后两者,但从整体的评价上看,都是令人惊叹的佳片。

《汉江怪物》这种现象级灾难电影已经过去10年,其中的《铁线虫入侵》、《流感》、《海云台》质量虽参差不齐,但能看出韩国商业片勇于尝试的勇气。终于,我们等来了《釜山行》。而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却在玩着“消消乐”:看看《盗墓笔记》和《九层妖塔》哪个烂?《爵迹》和《封神传奇》哪个可以先退场?《致青春2》和《夏有乔木》哪个更不像我们的青春?

1997年,韩国经过亚洲金融危机,经济上一蹶不振。政府决定大力发展电影行业,开放审查,完善制度,厚积薄发,终于一步一步,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赢得了努力赢得的地位。在韩国社会中,电影像是一双眼睛,注视着所有不被关注的问题,聚焦本该发光的闪光点;电影更像是一只无形的手,在有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电影会为他伸冤,维持着应有的秩序,维护着珍贵的公平。电影《熔炉》上映后,影响大到推出《熔炉法》,来应对电影中聚焦的青少年受侵害问题。《熔炉》的豆瓣最热门评论是这样说的:“他们有改变国家的电影,我们有改变电影的国家。”可能带有情绪化,但正中要害。

《釜山行》上映后,我的朋友圈和微博被它刷屏,其中有一种基本的论调:“他们怎么可以拍出这种电影,领先了中国电影十年!”主流媒体虽一再发言:“不要如此悲观”,但在我看来,若是我们的电影行业继续固步自封、坐井观天,拍出一波又一波令人失望的烂片(做院线新片眺望的片单对我来说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折磨),那么十年之后,该什么样继续什么样。

如今国内影迷、观众情绪高涨,不乏一些偏激的论调,但也表现了大家急于看到国内电影有所突破的热情。总说我们“崇洋媚外”,但问题是别人能制作出来的,在我们自己这里看不到啊。中国不乏优秀的剧本、导演、演员,但当真正的神片出现的时候,挡在他们面前的是“三座大山”:想拍不让拍、能拍不让过、能过剪几刀。当《烈日灼心》被放在大银幕上供我们欣赏的时候,鬼知道它之前经历了什么?

《釜山行》虽然看的爽,看过之后却异常失落、长叹连连。一叹电影不在内地过审;二叹隔一片浅浅的黄海,对方的发展竟已至如斯。当很多国内佳片可以在大银幕上公映,并能真正“硬一把”的时候,即使做不到让我推心置腹,我也愿意献上最崇高的赞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