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十年》:最悲戚的婚姻,最深刻的警醒
文/雨清泽
最近读了苏青的《结婚十年》,张爱玲在《我看苏青》这篇文中提到,“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我们知道张爱玲才华横溢,一向自视甚高,能让她看得上的一定不简单。然后我就迅速读了《结婚十年》,曾经那个年代很畅销,读完后感到了透心的悲凉,一个女子花样十年(19岁到29岁)却沉沦在婚姻导致的莫大悲哀里,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读,来思考,书中内容真的让人警醒,并开始行动,继而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遇见渣男不是你的错,你紧紧抓在手里就是错。
《结婚十年》围绕着徐崇贤和苏怀青两个人的婚姻和生活来写,都是一些日常的、琐碎的小事。后来的多个片段证明了徐崇贤就是一个渣男。他和姥姥家的小寡妇瑞仙(他表哥的媳妇)经常调情,毫不顾忌旁人,在结婚的第二天也如此。“昨夜里,我真的同她一些关系都没有,好嫂子……”这种事情,还对小寡妇说。完全不顾及新婚妻子的心情,这是“渣”之一。
挣不到钱的时候,他便朝着妻子撒气。这是一个多么没品的男人,还动手打了妻子。有一次,他们连买米的钱都没有了。结了婚的人,又羞于开口向父母要钱,只好骂妻子,“你嫌我穷就给我滚蛋,我是人,你也是人,你问我要钱?”民国时期,我不仅感叹读了大学的男人,这样对待已经为自己生了孩子的妻子,此为“渣”之二。也许有太多的人反对“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并说,只要有爱,吃糠咽菜也是快乐的,是的,真有最贫穷的时候,互相温暖着度过难关的夫妻。可惜的是,没爱也没有钱的时候,如果还不放手,那就真是傻逼了。阅读这句话给我的启示是“女子必须自力,哪个时代也一样。”
徐崇贤出轨胡丽英(诗人之妻)。然后胡丽英去告诉苏怀青,想让她主动提出离婚。苏比较珍惜自己的婚姻,为了孩子,(实质是没有自力能力)然后写信告诉了她公公,结果公公被气病了,后来死了。这时渣男的表现是他没有反思自己,种种境况都是自己所为。回到上海后对苏说“再不要同你见面,也再不要同丽英见面了!你们害死我的父亲,可怜他在临终时还口口声声恨着我。”此为“渣”之四。当他这样说的时候,苏怀青已经绝望到极致了,提出了离婚,徐崇贤立即冷笑道“我早知道你这几个月中定会找到了如意郎君。”不知道是气话,还是真心话,以我们前面的分析,显然是真心讽刺的话。
一个没有责任与担当的男人,真是不值得紧紧抓住的,还好苏怀青用了十年的时间看清了他的面目,十年伤害,十年悲哀,果断离婚了。
二、一味忍耐不是什么好品质,而是懦弱与无能。
苏怀青读了大学一年级就被叫回去结婚。估计那个时候能供孩子读大学的,还算家境不错的。结婚之后,苏怀青经历了一段极其无聊的时光。
“家里真是无味极了,什么可做的事都没有,看书又要给人说像煞有介事。”脸上的粉傅了又擦去,擦了又洗掉,擦来擦去只有那么几个人,又有什么意思呢?空虚寂寞的生活里,苏怀青在等,当时却没有想到要改变。
后来她返回了学校,这个期间,她还遇到了自己的萌发的爱情,流露在《两个樱桃》这篇文中,但是后来她得知应其民不想结婚。
“我是一向只希望别人有了我,便不再愿作第二个想的;假如有什么地方有人比我更出风头,我便不去了。我呀,宇宙的中心应该就只有一个我呀!”文中,苏怀青这样抒发内心的想法,按说有这样一个想法的女子,应该清高,决绝。事实是整本书里浸透了苏怀青的无奈与忍耐。出身家境还不错,读过书,不怎么会做家务。后来他们小夫妻搬到上海居住时,经济拮据,生活陷入困境,把佣人辞退的时候,有很多琐事引发了无限争吵。
当她开始学习写作卖文维持家里生计的时候,他又开始反对。
所以反思一下,是她没有赚钱的能力,一技之长。奉劝现在做家庭主妇的女子们,也读读这本书,给自己打点儿预防针。没什么爱是一成不变的,能自立才是永恒的。
苏怀青这样无聊的婚姻,给我们的启示是:女子一定要自立,还要有能自立的一技之长,不管在哪个年代。
三、越是没文化,人的劣根性越暴露无疑。
苏怀青在婆家的时候,是公公婆婆当家,那些雇佣的佣人,就欺负她,真是奇怪,国人在这方面很是精明的很,即便没有读过什么书,却清楚地看透谁的话好使,谁不可违背。她生了女儿,想吃什么都不给她,而且也不好好伺候她,甚至还想要虐待她,对她的女儿薇薇也不好,只在她面前装装样子。她想要洗脸,而那个黄妈根本不搭理她。书中写到“但是黄大妈久久不至。她也许是先在打扫庭院,抹桌子,搬椅子的忙乱一阵,然后再去烧水。也许是烧了大半壶水自己先洗脸了,然后再烧热一壶来,给我洗。她还要忙着吃早饭,填饱了自己的瘪肚子,再想到我的早点。至于奶妈呢?她是不到日高三丈不起床的。”
与此鲜明的对比是,等到了上海之后。徐崇贤有段时间赚了很多钱,佣人们称呼他少爷,然后苏怀青也算是当家人了。佣人们都可巴结伺候着两口子,而公公婆婆薇薇,早上饿的时候,也不开饭,等着苏怀青起床之后,再备饭。公公只好带着薇薇出去买了饭先垫补。
势力眼,那些没文化的人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真是世态炎凉。
四、礼仪之邦背后的辛酸与纠结。
结婚之后,苏怀青并不想伸手朝两边的父母要钱。她的积蓄不多,做教员挣了点钱,都给别人买了礼物,都没有剩下钱来给母亲买。归宁之后,到了母亲家,碰到各种亲戚、邻居还要给他们的佣人打赏。读到这里真是觉得,礼节太多,反而束缚了朋友间的关系。书中提到她想去看看几个朋友,想着还要打赏他们家的佣人,自己囊中羞涩。“偶尔有一次母亲问起我零钱够不够时,我心慌极了,很想实说,结果仍是红起脸来嗫嚅道,还……还有着呢,教书赚来的钱。母亲也就信以为真,不再提起了。”其实,苏怀青已经没有余力给母亲买东西了。长大了,也不好花父母的钱了,比起今天的啃老族,苏怀青真是个自尊极强的女子。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现在,在外打工的漂一族,尤其是在大城市打工的,逢年过节回家时,需要买一些礼物带回去,虽然只是一点儿心意,七大姑八大姨,还有一些小辈儿的,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我们泱泱大国,礼仪之邦。有时候,礼节多了未免繁琐。有些事情,或许尽到心意即可,比如一句问候、一个探望即可,而不是给经济并不富裕的年轻人沉重的“送礼”压力。
五、最凄凉的人生里,一点温情可以增加不幸者的勇气。
当苏怀青遭遇了那么多不幸,产生厌世念头的时候,认识了医师曾禾,这是一个善良的人,给了她很多鼓励。曾禾是这炎凉世态里的一抹温情,她把药亏本卖给一个孩子,只是担心孩子的继父不再让孩子求医了。让苏体会到了努力向上的好处。于是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唯有用热心与尊敬来鼓励不幸的人世界上最大的帮助,她使我认识了人类最大最深的同情,我于是坚决地活下去了。”
苏怀青最后被她感化,即便受了那么多苦,还是给了徐崇贤祝福,给了太多的人祝福。
记得张爱玲在《我看苏青》一文里写到,苏青因为过年急需用钱,雇了一辆黄包车沿街叫卖自己的书,书偏又掉下来,龙凤帖似的封面滚在雪地里……苏青这样的阔达与爽朗。
书中后记里写道“希望普天下的夫妇能够互相迁就些。能过得还是马马虎虎过下去吧,看在孩子的份上,别再像文中男女这般不幸。”苏青的希望我懂,但是非常不赞成马马虎虎过,生命短暂,还是不要浪费光阴,不合就早日离,早日自力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多读几遍《结婚十年》,关于俗世人情,关于世态人生,关于女子与婚姻,你或许能有太多的收获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