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12感恩节
题记:翻看在成都时拍的旧照片,才忽然注意到为何那时的天空大多是灰蒙蒙的?当时身在其中居然无感,反而幸运地记住了春花秋叶的绚烂多彩,以及人心之善。
大学毕业后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成都。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而且不想走了。成都真是一座来了就不愿离开的城市?恐怕是自己不想再奔波了吧。从此家人在千里之外,从此家乡成陌路。
年华荏苒,快两年了,如今又是银杏一树金黄的季节,是成都挺美的时候。
大概是入秋之际,卖叮叮糖的小贩们开始挑着担子走街窜巷,敲着清脆的叮叮声响,仿佛最简单的音符,十分地有节奏,十分地有味道。小时候有关麦芽糖的记忆,似乎就缺少了这一串“dǒ、dǒ、叮叮dǒ”的闲适与从容吧。奇怪的是,在成都也呆过这么多年,怎么今年才第一次听到这个声音,之前的耳朵都听什么去了?
也许是太忙了,没日没夜地工作,加班,白天敲了一天键盘,接着又对一晚上的电脑,时间悄悄流逝,身体也在透支,终于七月中旬收到虚弱警告,每天该给自己留点锻炼的时间了。
也就是那时候起,晚上只要有时间,吃完饭后就去永陵公园“偷”学太极拳。不大的公园里,晚上十分热闹,由于没有什么节奏感,广场舞、交谊舞对于慢动作型的自己还是有点难度,只好摸起了太极拳。
凡事第一步总是很难,刚开始很不好意思的,一旦有了一次,往后渐渐就脸皮厚了,站在队伍后面跟着学。话说有好几个帮派,跟哪一派呢。有些是要收点小费的,发现有一派的带头人打得不错,于是问一个武术协会的师傅,要收钱吗?他说,你白天要上班?晚上跟着打就是了。所以从此就认定这一派了。
据说,这一派多数是“省老大” 的(省老年人大学),我每次跟着打完拳了,就走了,他们后面还练剑。前几个月有一个阿姨也常来,我只有和她聊上几句;后面她不来了,我也还是没有和“省老大们”说过话,心里过意不去啊。直到前些日子一个晚上,突然不见他们来了。我几乎转遍了整个公园,终于发现他们了,原来永陵博物馆修好了,他们换在博物馆旁边了。但是自己不好意思过去,那一晚真是十分低落。
逡巡了两个晚上,终于鼓起勇气问,我可以跟着打吗?一个很豪放的阿姨说,可以,只要爱好都可以。休息时,我说,终于找到组织了。但他们说他们并不是什么组织的,这个活动也没有费用,只是大家共同爱好,说得来,每天早上晚上都凑在一起练,完全是自发的,这是缘分啊。这个晚上忒高兴了,终于搭上话了。
领头姓李,是“班长”,很瘦,幽默,见识广,仙风道骨,和我说话也特意改用川普。有一个肖师傅,跟公园另一派太极拳师傅练过一年,他爱人说,那一派的师傅脾气不好,于是才转到这边来的;他有肠癌,要接受治疗,自从练了拳,感冒也少了。还有前面说的那位豪放阿姨姓姚,昨晚她将她的剑鞘给我,让我跟着练太极剑。一提,好重啊。太极剑的姿势十分优美,可我连怎么拿剑鞘都不会呢。他们渐渐指出我的不正确的太极拳动作,我真是十分感谢。
今晚趁着感恩节,终于对李师傅说出了自己厚脸皮偷学拳术那么久以来的感激。他说,哪里哪里,大家都是一起练的。
想着以后房子不在这里,虽然入住仿佛遥遥无期,但现在就有点不舍了。 一个习惯的养成很难,可是一旦形成习惯了,尤其是跟着同一帮人做同一件事时,要改变了,总是不舍。
总是自嘲,自己已经提前进入老年生活了。那也是被逼的。白天用脑太紧张了,身体好才是最重要的,尤其对于正步入让人恐慌的年龄的女人来说,任何理由都不是借口,每天总要挤出点时间留给自己放松,不能等到身体不行了才后悔啊。看着公园里那些跳舞的、舞拳弄剑的老头老太、中年的青年的,尽情的、悠然的、无拘无束的样子,觉得人生,原来其实还是可以,像这样放下一切,不必担负太多。
谨以此记,献给成都,献给一切友善的四川人。
2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