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一件乾隆仿定窑瓷瓶的打假记(十一)
上篇说到那家著名拍卖行老板来电说已查证他们上拍那件是假冒的李鬼,他们会做出更正说明。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或者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揪出李鬼就好了,还是交给拍卖公司处理吧。人家做生意的,我不妨碍人家。这件冒牌货拍卖时有没有作澄清说明? 后来有没有拍出去? 拍了多少价? 我就没过问了,也没去拿回标签。
我没有去相关政府部门举报,也算是手下留情了。
大浪奔腾,沉渣泛起,这世界总有人钱迷心窍。
陈毅元帅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电影《无间道2》里有一句名言“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总会有报应的。

近几年我就亲眼见到身边发生的几宗艺术品诈骗案,其中一宗是轰动一时的广东某电视台著名主持人2亿多元古董诈骗案,据报纸所登载消息说:案情里有一情节就是用苏富比、佳士得的旧标签粘贴到另一器物上,被法院判定诈骗犯罪而入狱,因为改贴标签是主观故意的行为,证明是有目的地进行诈骗,故罪名成立;那主持人在广东曾经非常有名气,而受害者也是专做进口汽车生意的,在广州也小有名气。他们两人同住一个小区,结果邻居骗邻居。有时真不明白,这种换贴标签的事,总会有穿帮的一天,邻居又跑不掉,躲不开,怎么会这样做呢? 结果骗了几年就发现,锒铛入狱。

另一宗是一位曾风云一时的广东书画大行家林某在2015年因做假卖假画而东窗事发,据说是某机关把一幅关山月的巨幅大作拿给他去重裱,没想到他私下复制另一份,然后把复印品卖给上海一位非常著名的收藏家,后被该收藏家发现报案。
结果又是怎样呢? 请接着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