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定力:谁的人生不困难重重,谁的生活不烦心事多,定力很重要
前几天分享心理讲座,吃饭时说起心理学印象,有的说原以为很神秘,有的说原认为很专业,没想到听听讲座还是很常识,我接话说,这就是心理和心理学的不同。
真实的心理学还是非常专业复杂的,但是我们讲座不是搞学问研究,而是实际应用,是心理讲座不是心理学讲座,因此一定很简单很好玩很有用才是。
换句话说,我们普通人可以认为心理学就是生活学,心理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心理,如此而已。
由此,从生活实用出发,今天特别想谈一谈“定力”这个话题。
定力原本是佛学用语,表示消除各种烦恼能力,我们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戒定慧”中的“定”,即禅定,通过身心修炼不受外界干扰,保持内心波澜不惊。
普通理解,我觉得定力就是一个人遇到好坏大小事情,都可以保持平静心态,不悲不喜,从容应对。
我比较喜欢的词语,包括:不动神色、气定神闲、举重若轻、云淡风轻、但微颔之,等等。
更加一般的理解,定力包含两个表里内容,即情绪和想法。
外显的是“情绪”,定力强的人遇到大风大浪也安然自在,面对生活杂事大事难事从容面对,井然有序,不慌不忙,泰然处之。
这就是清朝两代帝师翁同龢所说,“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即所谓情绪稳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内隐的则是“想法”,情绪后面是各种想法发挥作用,即所谓意识流,自动思维乃至三观信念。引起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想法,这也是认知行为疗法理论指南。
这个逻辑不难体会,事实上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思早就说过,“人不是被事件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件的看法所困扰”。
也就是说,遇到事情、困难、挫折,定力不够,乱了方寸,惊慌失措,这个板子不能直接打在事情上面,谁的人生不是困难重重,谁的生活不是烦心事多,我们和定力智者唯一差距就是面对事情的态度大不同。
因此,为了提高我们定力水平,一方面要做好情绪管理,比如我曾经总结出全过程管理情绪三阶段,即“事前沟通三原则”(感性、理性、尊重选择)、“事中判断三状态(异常顺着说、不健康心理说、健康道理说)”、“事后帮助三句话(你想如何、你需要我做什么、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不过我们要知道,情绪管理要治标还要治本,除了针对应急,关系互动,最终还是要回到自我本性,做好自我管理,这个管理就必须深入到内心深处,痛彻心扉,也就是想法上。
欲望想法无穷尽,人性恐惧是本能,贪嗔痴疑慢,怨恨恼怒烦,没有事情出现干扰,还可以禅定修行,一旦涉及自身利益、尊严,在物质诱惑和精神压迫时,才是真实考验。
比如,职务职称失利,教育养老不顺,焦虑指数太高,遇事心慌意乱。这时候就要从接受想法到检验想法以及合理解决问题入手,根源上处理情绪,合理想法,做好定力建设。
如何提高定力水平,大家有何体验,欢迎分享,我们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