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子的小心思,你一定要知道
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肠子的小心思》。
本书作者朱莉娅·恩德斯是德国法兰克福微生物研究院医学博士,一直致力于研究肠道和大脑的关系。她通过幽默有趣的语言,描述了与我们健康息息相关的肠道知识,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趟神奇的消化道之旅。
今天我们重点分享的三方面内容,分别是影响大脑、 能干的“管家”和守护利器。
①
『影响大脑 』
很多人以为肠道只是负责运运食物、打打嗝或者放放屁,其实,肠道里有数不胜数的神经,各式各样的化学信息素、神经绝缘物质和不同的神经传导方式等。所以,庞大复杂的肠道神经网络系统也被称为“肠脑”或“第二脑”。
肠道发出的信号会抵达大脑很多不同的区域。比如负责自我感知、感情处理、恐惧感、记忆和积极性的区域,但不会抵达视觉区域,要不然我们就能看到肠道里发生的各种事了。
迷走神经是连接肠道和大脑的高速直达通道,它穿过横膈膜、从肺和心脏间穿过、紧贴着食管向上穿过喉咙直抵大脑。如果把大脑比做是中央指挥部,肠道就是外派专员,迷走神经则是连接它们的专用电话线。
活跃在基层一线的肠道,能认得每顿饭里的每一个小分子,会拦截漂荡在血液里的激素,和免疫细胞聊聊天,偷听肠道细菌的窃窃私语......然后把搜集来的信息上报给大脑。
可以说,我们的肠道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脑,比如我们害怕时会吓得“屁滚尿流”,伤心了会“肝肠寸断”,担心谁就会“牵肠挂肚”,怀疑谁就会“满腹委屈”……英文里的“直觉”一词,直译就是“肠子的感觉”。
②
『能干的“管家” 』
“你正在伏案工作,肚子却咕噜咕噜地响......”
很多人都以为是肚子饿得咕噜叫,其实是肠道正在做清理工作。专业书把这个清理过程称为“移行性复合运动”,科学家们则戏称为能干的“管家”:先是幽门大开,把胃里剩余消化不掉的食物全部扫地出门,然后小肠接过接力棒,发出强劲的波群把垃圾迅速向前推进......
这位“管家”每次干活的时候动静都很大。但只有摄入的空气比较多时,我们才会听到咕噜的声音,这个声音不仅来自胃,更主要的是来自小肠。
清理活动在小肠消化结束1小时后就开始了,正好趁不消化的空当打扫卫生。因为只有当胃和小肠都差不多清空了,大部队转移后,管家才能卷起袖子干活。比如,如果上顿吃了牛排,在胃里消化要5个小时,到了小肠又要4个小时,管家也只能在旁边等9个小时,直到清场后才能开始打扫。
如果清扫过程中又进食了,清扫任务就会立即中断,毕竟消化工作比打扫卫生更重要,你要是忍不住吃零食的话,“管家”就没机会打扫卫生了。
所以,营养学家推荐,在两次进食间最好留出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尽量少吃零食,但如果你认真地咀嚼,做好消化前准备工作,剩余的大型垃圾就会相对变少,也算减轻了清理工作的负担。
③
『守护利器 』
守护我们健康的三个利器是:抗生素、益生菌和益生元。
001 尽量少吃“抗生素”
抗生素能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但总有一些越战越勇的“漏网之鱼”,一旦细菌对某种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就很难对付它们了。
我们平时尽量少吃抗生素,比如感冒初期,可用浓缩的植物抗菌类药物,像芥末籽油、萝卜籽油、洋甘菊等,它们不仅可以抗菌,有时也可以抵抗病毒。除非是得了肺炎或者高烧不退,就必须使用抗生素。
002 吃吃更健康的“益生菌”
我们吞下大量的细菌里,有一小部分可以挺过胃里的强酸和剧烈的消化活动,最终活着抵达大肠,这些活下来的细菌里,对我们身体有益的就叫“益生菌”。
许多益生菌自带的基因能制造小分子的脂肪酸,可以给我们的肠道做个保养,比如丁酸盐,对于肠道绒毛来说简直就像是做精油护理一样。
在乳酸制品和发酵食品里含有大量的益生菌,平时多喝酸奶,好处多多。
003 尽量多吃“益生元”
益生元,“益”就“益”在它可以促进好细菌的生长。多补充益生元,坏细菌即使吃了它也造不出有害物质来,而好的细菌吃了它则能够不断壮大,在和坏细菌的斗争中抢下更多地盘。
含有益生元的食物有很多种,比如常见的土豆沙拉、莴苣、芦笋、洋葱、大蒜等;抗性淀粉(难消化淀粉)也很受它们的青睐,像土豆、香蕉、大米里面都含有抗性淀粉。
总结一下,身体的健康离不开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而肠子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了解肠子的小心思,真正地重视肠道、保护肠道,我们的身体才能更健康。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去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哟。
参考书目:《肠子的小心思》[德]朱莉娅·恩德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