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古太极习拳小记2018-5

2018-05-01  本文已影响0人  阿德乐

2018-5-1(周二)阴天;19-29度

四点四十六自然醒

在同一个时间点上自然醒了。可以站功了,心生欢喜。这两天血压有点高起来了,吃了半颗药。总体上在可控的、正常的水平。换了新的袖带,血压明显更高。所以得到一个血压数据,一定要仔细分析,不要盲目吃药。

屡试不爽的“沉领劲”“收棚劲”

顿悟之后,实践不辍,能屡试不爽,证明找到了科学的规律。

站功“起势”,双手尽量前伸,“三收一棚”;同时揣摩缠丝劲,顺缠、逆缠。

站功“展翅”,双手尽量向身体两侧伸展。可以明显感觉小腹气感的位置变化。

站功“收势”,体会“三沉一领”;立身中正、心平气和。

沉领一体,收棚一体,周身一家。

“骨节伸张,气遍身躯”

以单鞭桩为例,肌肉放松,骨架撑起,随着逆腹式呼吸,可以感受到两手臂的“骨节伸张”。两臂的骨节,吸气时,伸张开去;呼气时,松沉下来。

骨节伸张同时,伴随气遍全身。

六点四十小区打拳

小区健身点真不错,每天清早有三四个人在锻炼。我在东南角打拳,有几个老人在锻炼,一样样健身器材玩下来。边上有人,正好可以考验我的注意力,慢慢我就习惯了、适应了。能够如入无人之境,不受干扰了。

爱锻炼的老人精神矍铄、身体健朗,情绪乐观、笑声朗朗。

2018-5-2(周三)阴天;15-24度

四点四十六自然醒

最近生物钟调到这个点上,一觉到天亮,高质量的六小时睡眠,完全够了。醒了就起床,起床就站功。一项项站功的动作体验过来。“站功”越站越有味道。

五点五十小区打拳

两遍拳打下来,包括走路,到家六点五十分。每一个动作都力求舒服、到位。

右腿胯关节的韧带扭伤终于好了,当时就是压腿急了一点,自己感觉没什么的,这样的情况,完全好也一个半月了。所以我一直提醒自己,千万别受伤。

现在打拳很舒服。不过自己的基本功还不扎实,韧带还要再拉一拉,还不够松。

站着看书也在练功

我尝试着站着看书,坐着看书就会贪图舒适,稍不注意就会打瞌睡。站着就不会,很少听说站着就睡着了。

然后轻轻地逆腹式呼吸,小腹轻轻地收、轻轻松沉。

2018-5-3(周四)晴天;13-25度。

生物钟调晚一点

前几天都是四点四十五左右自然醒,稍微早了一点。今天是五点三十醒,我觉得正合适。

等手机闹钟五点三刻闹了之后,就去小区打拳,六点半回到家。这样的时间安排很合适。

看来根据天亮情况,闹钟可以调到五点一刻,比冬季早半小时。可能会更合适。尽量做到自然醒与闹钟互补。

小区打拳真舒服

这个时间点打拳,健身点就一两个人,平时人也很少,打拳环境真好。

今天特别感觉到,打拳时轻松发力,是非常舒服的事情。蓄足劲后瞬间发力,浑身舒坦。

在户外打拳,我可以多练几次“踢二起”一类腿脚的动作,这是在客厅无法做的动作。

有时难免会有小的干扰,我就认认真真走一遍拳,然后随心所欲打打,人随拳走,非常轻松,没有压力。因为拳的套路有规律,无非是单鞭时,确定下一步所接上的动作。

无非以意运动、意随身走,随心所欲、得心应手而已!

修行、智慧与超脱

为什么要修行?为了增进智慧。知识与智慧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智慧与知识的关系很微妙。一个没有读过书的老农可以很智慧;一个知识分子可以很愚蠢。知识未必转化为智慧。智慧又需要借助知识来呈现出不同的个性色彩。

智慧有什么用?无用之为大用之用吧。可以求得超脱,拿得起、放得下、看得开。

2018-5-4(周五)晴天;18-28度

五点二十小区打拳

五点醒,正合适。在五点一刻闹钟响之前醒了。五点二十小区打拳,六点一刻回到家。这个季节这个时间段打拳太舒服了。

韧带明显松了点

压腿的时候,韧带有点酸,柔韧性更好了,不是像拉钢丝,而是拉皮筋。双手可以攀到脚尖。右腿的韧带也恢复了。韧带稍微松一点,打拳就特别舒服。

拉松韧带,是打太极拳的基本功之一。

站着看书也很好

正愁自己一看书就打瞌睡,现在找到站着看书的方法,真的很不错。除了可以站功,注意力也更集中。站的时候注意虚领顶劲,同时力沉脚底。自然呼吸就可以。

这样站着看书,不存在累的问题,磨炼的是静心、耐心、恒心。

2018-5-5(周六)阴转小雨,20-23度。体育公园

正完第六段

前面几段是基本功,正得很慢。第五段重复动作为主。第六段没有什么难度的动作。

69上步七星、70下步胯肱,第一次学怎么也学不会,这次正就觉得简单了。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就这么回事。

正完了第六段,七十四式就算正完了。我拍了最后一段的录像。

缠丝功是基本功

每次练,每次正,不断精益求精。太极手不动,指的是靠腰脊的旋转来带动的,手在身体两侧时有放下与抬起的上下运动,并且手始终保持缠丝自转。身体重心的移动,是靠两腿顺着膝关节的活动方向做前后运动,构成了尾椎的后弧移动。

不要憋气

早晨练缠丝功时,师傅还是指出:不要憋气。

我可能还是有点“过”,太在意呼吸了。看来要学会“忘”,忘掉呼吸,轻松自然、无拘无束。

涌泉穴发烫

站在体育公园753车站,车子少,有时要等上二三十分钟。同样是站在那儿,别人是在等车,我不仅仅在等车,也是在练站功。

两脚同肩宽,完全放松,气沉丹田、力沉脚底,站久了,脚底像粘在地面上了,涌泉穴发烫,一直到整个脚底发烫。

小腹充实、丹田发烫

每天坚持站功、打套路,锻炼之后小腹有充实感,丹田发烫,非常舒服。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轻轻收紧;呼气时,小腹随着松沉而自然鼓起。

韧带一松动作就能做到位

站桩是基本功,拉松韧带也是重要的基本功。韧带松了,动作就能做出来,比如雀地龙,韧带松了,做出动作就能到位,轻松自然。

2018-5-6(周日)阴有小雨;20-28度

缠丝功可以再“黏”一点

小龙师傅看了我的缠丝功,动作、线路都没问题,指出还可以再“黏”一点。我理解师傅的意思,就是要松柔一点,有“抽丝”的感觉。

如何达到这个要求?我自己琢磨:一是慢一点;二是走后弧;三是开合时大拇指、小拇指要有领劲,手的缠丝自转要带有拧劲;四是“沉领劲”、“收棚劲”。

师傅帮我正了高位站桩

高位站桩,站的是心态,动作本身不难也不累,就是站久了会不想站,耐不住这个寂寞。立身中正,沉肩坠肘,松胯塌腰,气沉丹田,力沉脚底,膝盖微屈,就像树桩那样站立。你可以站上一个小时,也不好觉得累,但是你会受不了什么也不想。

我们习惯了“实”,“虚”反而困难了;复归于婴儿,反而觉得任重道远了。

单鞭的技击作用

涉及到“背折靠”的用法。

链接:背折靠

“背折靠“是陈式太极拳独特的技法,主要是防范和回击身右后侧的进攻,灵活应变,顺势而为。其拳法和实用技法讲究手领缠丝与腰胯螺旋的配合,“随曲就伸”,“人刚我柔”,引化来劲,折背靠击。“背折靠”技势招术有二:背折靠、迎门肘。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

师傅可以教给你打拳的方法,但是无法代替你修行。修行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在修行中以求开悟,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这就是修行、智慧与超脱。

链接:修行是指宗教中的修炼或修养德行。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包括:思维活动、心理活动、行为活动、社会活动,旨在达到与现阶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怀更广、视野更宽的个人修养水平。

修行不拘形式

站着看书,类似站桩的动作,静静地看书,只需耐得住寂寞。坐着、躺着,太舒适了,以至于昏昏欲睡。站着,在舒适与累之间,半累、半舒适,这样正正好。

调整好自己的起居也是修行

晚上十点半睡觉,一觉到天明,五点半自然醒,七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高质量的睡眠。万一觉得入睡有点难,就站一会儿高桩,可以帮助入眠。

午睡的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用手机闹钟提醒。不加控制,睡得过多,影响晚上睡眠。

把自己的生活起居调节好,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雷打不动,也是一种修行。

2018-5-7(周一)晴天;17-22度

五点半小区打拳

五点自然醒。手机闹钟是五点半,闹钟一响就去打拳。健身点只有一两个人在锻炼,非常安静。

今天打拳的状态非常好。我一共打了三遍,每遍15分钟左右。包括来回走路,准备活动等,正好一个小时。

六点半回到家,培华已经出门,去华光城了。

背微汗、气不喘

每一遍拳都按照自己最舒服的速度,慢条斯理打来,不急不赶,动作尽可能到位,三遍打下来,背脊微微出汗,气不喘。非常舒服。

追求动作的圆润、饱满

在天地之间打太极拳,自身也是一个小宇宙,将小我融入大我。每一个动作舒展开来,圆润而又饱满,有球体感。

不仅是形体动作,呼吸也要有球体感,意气形的圆润饱满,这样就有太极的韵味。

2018-5-8(周二)阴天;13-24度

体验更细、表达更准

每当有新的发现,心情很激动。天天练拳,天天练的是同一套拳,但是常练常新,都会有新的感受,原因是不断深入了,更加敏感了,表达能力也跟上了,这样新的体验就产生了。

体验的细化,表达的精准,标志着自己拳艺的精进。

息以踵与身体呼吸

在站单鞭桩时特别能感受“息以踵”,脚底紧紧粘在地面上,呼吸从脚底起又回到脚底,是意念也罢,是感觉也罢,反正呼吸深沉了。

此时可以感觉到,整个身体参与了呼吸,也可以说是“意气形”的周身一家。

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

既然“息以踵”,气沉丹田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只不过是“气”停留的位置不同而已,也可以说此时已经“气遍全身”了。丹田只是处于躯干的底部、感受特别强烈而已。

气沉丹田,丹田还会运动,所谓丹田内转,随着动作的变化而变化。

丹田不仅内转,还会变形,因为不同的动作,小腹内收、外凸的形态会有不同。

收胯收肛收小腹

在丹田运转的过程中,与此相关的是“三收”,收胯、收肛、收小腹,丹田受到挤压,达到按摩的效果。

有收必有放,这个放就是“棚劲”。

沉肩坠肘、气沉丹田、力沉脚底

松沉是一个整体要求,从上到下,形体放松,气息放松,气力放松。

同时有收必有放、有沉必有领,虚领顶劲很重要。整个身体形成张力,如同蓬松而有形的香烟灰。

移重心与背折靠

在练习缠丝功时,移重心与转腰的下肢动作,其实就是技击的一种方法“背折靠”。移重心之后,气贴背,背折靠,然后才是转腰,体现了太极全身都是“手”。

关注末梢的末梢

末梢也是相对概念,相对躯干而已,手脚都是末梢;相对手脚而已,手指、脚趾才是末梢。关注末梢的功力,是拳艺精进的重要表现。

体会手指的合劲

手指的合劲,这就是关注了末梢与细节。合劲处处有,手掌呈瓦楞掌,大拇指与小拇指之间有合劲。

体会一身备五弓

身躯是一张弓,双手双脚是四张弓。在做闪通背的发力动作时,能明显感觉到脚上两张弓的作用。开胯、膝盖外翻,右手在腰间,向右上方发力,同时借助脚上两张弓的反作用力。

一身备五弓,才能体会太极拳的弹性劲。

将所有的感悟运用于实践

六点到小区打拳。昨晚下过雨,空气清新,打拳非常舒服。打了两遍,融入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能感受到周身一家的整体劲,一动皆动,一静皆静,一开俱开,一合俱合。

2018-5-9(周三)晴天;14-25度

小区打拳渐入佳境

五点自然醒。五点半小区打拳,六点半回到家。连着打了两遍,心平气和的打拳,背微汗、气不喘,非常舒服。

韧带更松了,动作都能做到位。发力很自然,陈式太极拳的味道出来了。

身备五弓的弹簧劲

发力很轻松、很舒服,跟身备五弓有关。腿上两张弓,膝盖稍稍外翻,两张弓的弹力就出来了。

尤其是闪通背,松沉,蓄劲,腿上两张弓收紧,即刻反弹,右手如箭,向身体的右上方射出。

掩手肱拳也明显进步。与腿上两张弓有关。

周身一家的整劲

在做斜行时,可以明显感受到整劲。原来这个动作没做好,不协调。白鹅亮翅接斜行,非常自然、舒展,一开俱开、一合俱合。侧身、转身时,手是被带动,周身一家,不会有散架的感觉。

缠丝功与单人推手

打太极拳不学推手不行;学推手没有合适的伙伴,怎么办?我慢慢琢磨,练习缠丝功时,加入推手的意识,这样练缠丝功就是在练习单人推手。

增加听劲意识,听假想的对手,也在听自己,知彼知己、不丢不顶。增加攻防意识,有一个背折靠的动作。

2018-5-10(周四)晴天;16-25度

小区打拳一小时

四点三刻自然醒。五点一刻去小区里打拳。拉拉韧带、练练缠丝功,五点半手机闹钟响,开始打拳。连着打两遍,22分钟。六点再打一遍,10分钟。我只是为了了解一下自己的速度,不强求慢,顺其自然就好。

自己想慢一点,感觉也慢下来了,测时下来不算慢。主观意愿、自身感受与实际之间会有差别。

身备五弓,连绵不断

单鞭和发力动作,特别能体会到“身备五弓”。单鞭时,身架适中,关键是脚上两张弓要有弹性,不能懈,也不能绷直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会失去弹簧劲。可见“身备五弓”是基本的身法要求。

这套拳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无直线、无凹凸、无牵扯、无断裂,似断非断、似停非停,动作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意气一气呵成、连绵不断。

“势换劲连,劲换意连”

以意运动,意、气、劲、势紧紧相连。动作一式一式变换,内劲不断;劲道变换,意念不断。意到、劲到、势到,意为统领。

势可换,劲可换,意不可换。意一以贯之,劲与势连绵不断。

2018-5-11(周五)晴天;19-25度

小区打拳渐入佳境

以前都是客厅打拳多,户外打得少,所以到了外面,容易受到干扰,现在非常适应了。随着套路的熟练,越打越好。

户外打拳,可以把动作舒展开来,包括踢二起、旋风脚、玉女穿梭一类的动作都可以放手做,而不是在室内缩手缩脚的摆摆样子。因此运动量明显增加。能做到背微汗、气不喘。

脚上两张弓关注多了

身备五弓慢慢体会到了,尤其是脚上两张弓,能放出弹簧劲。为什么不能跪膝?一是伤膝盖,二是发挥不出弹簧劲。为什么膝盖要适度外翻?这也与脚上两张弓有关。

掩手肱拳、青龙出水、闪通背等这些发力动作,脚上的两张弓非常重要。没有脚上两张弓,发力从何谈起!

“脚步”可以迈开了

我发现自己打拳的时候,脚步迈不开,现在有明显进步。这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支撑腿的力量加强了,有一个单脚下蹲的动作;二是铲出去的脚先收后放,脚步就迈开了;三是支撑腿脚尖的方向问题,支撑脚脚尖外摆之后,另一只脚就能铲出去,比如53摆腿跌岔。


2018-5-12(周六)阴有小雨;太仓

闵行体育公园1号门?

太仓尊古太极、同觉寺、天镜湖

2018-5-13(周日)晴天;

选择悦纳“身不由己”

昨天一早出门,第二班753去闵行体育公园。搭居冉的车去太仓尊古太极参加拍摄宣传片。一共三个场景,上午同觉寺,下午天镜湖,再回到拳馆拍摄。

早晨七点半按时到达太仓。上午准时去同觉寺。这个场景内容最多,拍完是一点半了,两点才吃午饭。就是吃快餐的速度,随即又去下午场景天镜湖。四点左右回到拳馆。一直拍到晚上八点。还有个别的后续访谈至八点半。

我虽先到饭店,等到大家到齐快九点了。我们也是快餐速度。

晚上9点44分搭上周兰的车返回。一小时多一点的车程,算是顺利的。到小区后门是11点缺五分。没想到后门关了。我又绕到正门回家。

不介入则已,去了就不可能中途退出,这时只能“身不由己”,主动悦纳是最好的选择。

感受摄制组人员的工作状态

其实我也没参加过大型的拍摄现场的活动,这次也算是见识了群演是什么滋味。我感受到了拍摄组的精神状态,印象还是蛮深的。

团队精神,配合默契。大家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互相之间心领神会。跑步去取东西。

专业精神,精益求精。拍摄时哪怕是一根杂草挡住了也要拔掉。灯光、镜头一试再试。

忘我精神,追求完美。拍摄的硬件装备是很重的,辅助人员就像民工似的。看得出是一支训练有的队伍素。其实还是拯爷临时调度起来的。

讲话简练,质朴率真。晚餐时总要说一两句,真的就是一两句最该说的话。率真,不装。

小龙师傅真是不简单

我们只是群演,已经觉得很累了。小龙师傅是主角,整个拍摄过程自始至终要在场,一天的强度可想而知。

他可以说是十八般武艺样样会,今天拍了一部分,老架一路、二路;春秋大刀;太极球等等。到晚上七点多了,还在拍太极球的部分,要知道大理石的太极球,看上去不大,其实有五十斤重。要知道他刚动完手术才20天,他真的是拼了。

他对尊古太极的热爱,对老爷子的情感真的是很深很深的。

我们的拳友是有素养的

整个拍摄是没有彩排的,大家凑在一起,团结一心,无怨无悔。雨中的场景让人感动。

我们上海的拳友,团结默契。志应统计人员和车辆。居冉、新来、大韩、周兰自驾车。几位老总为我们开车,没有太极拳我们享受不到这个待遇。

太仓的拳友更不用说,小吴姐为大家订餐,豆腐哥为大家买单。每天向大家问好的豪哥、老冯这次见到了。

竞技推手中,挨摔的拳友更是忘我,有东东、志应、居冉、利兵、竹林等。既让我们看到太极真功夫,又不忍拳友被摔在地上不得动弹。

2018-5-14(周一)晴天;20-32度

气温很舒适

五点醒了,五点一刻到小区打拳。

看了前天的一些拳照,发现自己的拳架很高,以后还可以低一点。平时健身,拳架高一点没关系,尤其是上了年纪。

三遍拳下来,背上微汗。现在的气温正合适,打完拳特别舒服。

与同伴交流很重要

最近耿师傅又回归团队,他想参加今年的比赛,作为七十岁的告别赛。他有几十年的拳令,有很好的功底,平时也在康健小区带别人打拳。他会热心地指出我的问题,经他指点我发现自己问题多多。回头看是进步了,往前看差距很大。任何事情都是这样。

2018-5-15(周二)晴天;23-35度。(高温黄色)

五点半打拳很舒服

气温上来了,五点半打拳很舒服,打完拳出汗了。正好回家换掉衣服。

早晨打了三遍,先连着打了两遍,最后再打一遍。

拳势呼吸很舒服;松沉时注意开档、膝盖外翻、脚弓有弹性。

打完拳,感觉到腰脊周围的肌肉得到锻炼,运动量很合适。

拉松韧带打拳,动作更舒展。

不求更好、只求不差

上了年纪,打拳要天天进步难,不求更好,只求不差。身体退步是肯定的,只求退步得慢一点。这样想不是消极,而是更符合客观情况,可以帮助掌握合适的锻炼量。

“止于至善”真的是很高的境界。

心静,体松,气通,劲沉

如何处理好“意、气,形、劲”的关系?

心静才能体松,体松才能气通,气通才能劲沉。

“沉是松的功夫,松是沉的玄妙。”

2018-5-16(周三)晴天;25-36度。

从落实最基本的做起

早晨在小区打拳,发现自己还是站的不够稳。起势后的右脚单脚站立总是不稳,有进步但还是没有最满意。倒卷肱的单腿站立不稳,尤其是左脚。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可见自己的基本功不够扎实。

缠丝功拳架略微低一点

今天练缠丝功时,拳架略微低一点,就觉得腿上很受力。我觉得可以循序渐进,加强基本功的锻炼。我的拳架太高了,比别人高很多。平时以高架为主,也可以适当尝试降低身架,锻炼的效果是不同的。

一套拳14分钟

早晨看了一下打拳所用的时间,一套拳14分钟左右,自己觉得速度正合适。在外面打拳有点慢不下来。我觉得以自然为好,不要刻意。

享受太极就在当下

人学拳三年,拳养人一辈子。如何谓之“养”?不清楚。是否得到“享受”?这是重要的标准。享受太极,可以感受到心更静了、腰更润了、根更实了、腿更健了、气更深了……

不需要顽强毅力,不需要大汗淋漓,不需要难度动作,不需要超越自我……只要求持之以恒、适可而止、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打太极拳伤膝盖?

有一种似是而非的东西,非常具有蛊惑力,打太极拳伤膝盖说就是一例。大家好像说惯了,一开口就这么说。记得在东欧旅行时,我说到打太极拳,一位瑜伽老师接口就说,哦,打太极拳伤膝盖。前不久梅陇小学老师在学太极拳,有几位去看医生了,医生也说,打太极拳会伤膝盖。

关键是不运动则已,运动了都要注意自我保护,尤其是打太极拳要注意保护膝盖,不要因为错误的动作而伤了膝盖。

我的体会是,打太极拳让腿部尤其是膝盖周围的肌肉群有了锻炼,膝盖得到了保护。

2018-5-17(周四)晴天;23-35度

拳打得舒服是很高的赞赏

打拳中要善于反思,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我要注意的问题是:松、稳、轻、缓。今天拳打得舒服,打完拳气不喘,浑身舒坦。

松静是前提,动作稳健很重要,起脚轻、落脚缓,这套拳打下来,感觉很好。

起势稳多了,倒卷肱好多了,求一个“稳”字。心静、体松,慢条斯理,不追不赶。

拳养人就是要享受当下打拳舒坦的感觉。今天享受,才能天天享受!

陈式太极拳八个特点

如何打出陈式太极拳的味道,就要把握陈式太极拳的特点。

主要的特点是意气运动。意念与内气建立联系,并赋予形体运动,实现“以意运动”。

另外七个特点是为了保证意气运动实现的。分别为:弹性运动、螺旋运动、虚实运动、节节贯穿、一气呵成、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前两个最为重要:棚劲与缠丝劲。

意气运动:沉领、收棚、缠丝劲

陈式太极拳的精髓,我是这样表达的,意气运动:沉领、收棚、缠丝劲。

意气运动是总纲,以意引气,以气赋形,意气形的统一,意到、气到、形到。

有沉必有领,立身中正,骨架开张,上下对拉。

有棚必有收,收胯、收肛、收小腹,与棚劲形成对撑。

螺旋、缠丝运动,形成新的太极劲道。

2018-5-18(周五)晴天;20-32度。

达到期望的样子

今天打拳非常舒服,打完拳大汗淋漓,十分酣畅。

五点就去小区打拳,大热天早点锻炼正合适。五点半有手机闹钟,这之前在练站功。今天的站功很到位,拳架略微低一点,动作稍微慢一点,腿上有点受力感。认认真真站功就觉得二十分钟时间很长很长。

打了两遍拳,第一遍中规中矩,第二遍随心所欲,两遍拳下来很舒服。

心中有太极,处处是太极

心中记着太极拳的精髓,打起拳来处处都能感受到太极。尤其是意气运动:沉领、收棚、缠丝劲。沉中有领,棚中有收,螺旋缠丝,真是心中有太极,处处是太极。

太极拳的自查功能

不知为何昨天水泻了,还好不严重,马上就收住了。是早晨吃了冷的饮料,比如自制的香蕉奶昔。大家都喝了,别人都没事。

今天打拳感觉身体各个部位都很舒服。打拳是自我体检,同时又是自我锻炼。非常适合老年人。

2018-5-19(周六)阴天、小雨。睢县拜师仪式。

拳打得舒服是硬道理

五点三刻小区打拳。我体会到拳要打得舒服,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可以说是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站功,有意识重心放低一点,腿部的受力就不同,训练量明显上去了。站懒扎衣桩与单鞭桩,很舒服。我很喜欢单鞭桩的拳式呼吸,呼气时松沉领,吸气时五弓轻轻撑开。

缠丝功,用意不用力,但是各种劲道不能松懈,周身一家,脊柱圆润,关节有弹性。

身体活动开了,打拳时气息平稳了,脚步迈大了,步法稳定了,蓄劲能够蓄足,发劲顿时放空,能够达到自己的意愿,好不快活!

看来拳打得舒服绝对是硬道理,来不得半点假。

站功:增加金鸡独立

左右手金鸡独立,包括两手交替时,双手在胸前画圆,这就成了“站功金鸡独立”。可以帮助提高自己单脚站立的稳定性。

2018-5-20(周日)阴有小雨。

站功:可以充实与微调

今天做了“站功金鸡独立”,左右脚的衔接过渡很顺畅。可以帮助自己提高单脚站立的能力。

“站功起势与展翅”,“展翅”时,两手尽量向外伸展,可以感觉到小腹的横向收缩。

“站功收势与画圆”,“画圆”时,两手以肩为轴心,在身体两侧至头顶的画圆运动,手掌的双顺缠、双逆缠。手掌至头顶时相合,双逆缠手掌心向外;至身体两侧时手掌贴于大腿侧面,双顺缠掌心向外、朝上,双手抬起至头顶相合。

站功:可以变化无穷

以双手缠丝为例,可以变速,快与慢;可以变向,正手与反手;可以变位,高架与低架。

站功是静功、气功、内功

站功是静功,除了静还是静,就是那样静静的站立,功夫就在静之中。

站功是气功,借助呼吸吐纳导引,气息深、长、细、匀,与身体的松沉与舒展相呼应。

站功是内功,以意运动,意气风发,心神宁静了,呼吸平稳了,血液加速了,脉络畅通了,肌肉放松了,骨骼强健了……

站功:可以不限于六组

“六”是泛指,可以六组,可以不止六组,也可以在更多的动作中选定六组,是非常灵活与随性的,同时又不失规范。

“站功”动作调整充实为:

起势与展翅

画圆与收势

站立功与浑圆桩

左右手懒扎衣桩

左右手单鞭桩

左右手单手缠丝功

双手正反缠丝功

左右脚金鸡独立

……

2018-5-21(周一)阴天;体检

清早小区打拳

昨天阴雨没到小区去打拳。今天早晨去打了两遍,有极细的牛毛雨,所以抓紧结束了。

有意识地体会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打完之后很舒服。

右手单手缠丝功开合与呼吸?

我以前是开吸、合呼。

有的说是开呼、合吸。符合一开俱开、一合俱合。

到底取哪一种说法?再关注、再尝试。

提问:两者区别在哪里?

2018-5-22(周二)阴天;

忘记呼吸,意守丹田

自然呼吸,忘记呼吸,意守丹田。这样的结果就是感觉到丹田在呼吸,好像是丹田的呼吸带动了肺部的呼吸。因为两者已经建立了联系,所以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

肺部呼吸带动丹田起伏是第一步;直接进行丹田呼吸而不必顾忌肺部呼吸,这是第二步。进一步又回到自然呼吸而丹田能够收放自如,这就是到了自然而然的逆腹式呼吸。

“站功”妙不可言

“站功”如此简单方便,可是其妙处可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来类比。

就说“站功·展翅”,外表看是两手从身体两侧自然抬起,其实有一个轻轻的尽量的向外伸展的意味,同时进行逆腹式呼吸。

“意在丹田”,丹田自然起伏,带动肺部呼吸,使肺部呼吸深长细匀。从开始的两者建立联系,再到丹田起伏促进肺部呼吸,同时带动膈肌的上下收缩运动。

动作与小腹丹田起伏变化的关联

形与气是相关的。外形动作的变化,会带来丹田运动形态的变化。这就是所谓“气沉丹田,丹田内转”吧。

“站功·起势”,双手逆缠,向前、向上抬起,配合逆腹式呼吸。双手尽量向前伸展,小腹丹田的内收点到达耻骨。

与“站功·展翅”不同,“展翅”的小腹内收点可到达耻骨两侧以至腹股沟。

吸气“不上胸”、“不耸肩”

太极拳的呼吸,要求吸气时“不上胸”、“不耸肩”。耸肩是外形变化,表示憋气了,不放松。“上”胸是纵向的拉伸,这容易憋气,其实是要求胸廓横向打开,这样肺活量就大了。

所以,正确的吸气要求是,自然放松不憋气,胸廓横向扩展以加大肺活量。

2018-5-23(周三)晴天;15-26度。

天、地、人,时、利、和

打拳舒服是一种缘分。天、地、人,时、利、和,样样齐全。有利的环境,合适的时机,人与人和,人与己和,人与天地和,这样才能舒舒服服打好拳。

久违的晴天,合适的气温,在静悄悄的小区健身点打拳,好不快活!

健康与长寿

两者有关联又有差异。健康未必长寿,长寿未必健康。

健康在于运动,长寿可以不动,既要健康又要长寿,可以“以意运动”。

“度”的把握,“过犹不及”

“用意不用力”,“意”不可过,“意”掌握在似有若无。“有意”而不“刻意”,“有意”似“无意”,“无意”却“有意”。

“意念”太重,动作容易“过”。尤其是呼吸,“以意引气”,只可意会,意念重了,呼吸就不可能“深长细匀”。

尤其是“提肛”,都是轻轻的、缓缓的,与意念建立联系,慢慢稳固下来。

客厅站功,小区打拳

这个组合非常好。客厅打拳,尽管很轻,还是怕影响楼下,不合适。客厅站功,正是体现了内家拳的特点,练内功应该这么私密,重点在吐纳导引上。小区站功,有时有风,不合适,人多也会受影响。家里练了站功,小区健身点接着打拳,正好衔接上。两遍拳打好,可以收早工了。站功,静;打拳,活,动静结合,怡然自得。

2018-5-24(周四)晴天;18-27度

18度打拳很舒服

五点起床。五点二十去小区打拳,压压腿。五点半闹钟响了,开始打拳,连着打两遍,正好半个小时。回到家六点一刻。一小时早锻炼,非常舒服。

在有意与无意之间

“以意运动”,意念又不能太重,过犹不及。那么,掌握到在有意与无意之间。有意而不刻意,无意却有意,这是什么状态呢,这也只能意会了。反正就是“可遇不可求”、“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种吧。

有意念而淡化意念

“随心所欲”,“心之欲”就是所谓的“意念”吧,关键是做到“不逾矩”,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意念”,以此进行“以意运动”那就对了。

“以意运动”养身亦养心

生命在于运动,还要看是如何运动。不同的运动方式与强度,对健康的影响是不同的。“以意运动”,是将“意念”与太极拳“运动”连接,既锻炼了体魄,又锤炼了心志,真正得到身心健康。

习练太极拳是一门大学问

“太极”阴阳,以简易不易变易的眼光看世界。又类推到人体本身“处处有太极”,以身体为载体来演绎“太极”。所以说太极拳是一门连接“天地人”的学问。学习太极拳,就是一个不断发现与证悟的过程,发现的对象是天、是地,更是人自身,实在是其乐无穷。

所以不是太极拳怎么样,而是一个习练者的学识与态度能否跟上的问题。

2018-5-25(周五)雨;18-26度

客厅站功四十分钟

五点半准时起床,外面下雨,客厅站功。四十分钟下来,效果非常好。增加了“金鸡独立”,站的不够稳。以后要每天多练练。

“零重力”与“零用力”

让身体有“失重感”,身体好像漂浮在空中,这是检验“不用力”的很好的方法。“失重感”就是“零重力”。“零重力”不是没有重量,而是重力的平衡。由“零重力”想到“零用力”,也不是“不用力”,而是一种“平衡”的力。借助“意”的推动,达到肌肉放松,锻炼筋骨。

用丹田起伏带动呼吸

忘记肺部呼吸,以丹田起伏来带动肺部呼吸。不耸肩,不憋气,不上胸,但是胸廓必须横向打开,横膈膜上下运动,这样的呼吸更深更长,还要保持细匀,呼吸的质量提高了,肺部得到锻炼与保健。

“五弓”呼应丹田起伏

身备五弓,“弓”要自然“张弛”。呼应丹田起伏,收“张”、放“弛”,非常和谐。

“站功·单鞭桩”舒服的原因就在于此。丹田收缩时,“五弓”自然张开;气沉丹田时,“五弓”自然松弛。

2018-5-26(周六)阴天;公园学拳

手的缠丝以及“捞”与“托”

一早,师傅带着我们练习缠丝功。以右手单手缠丝功为例,从“阳极”到“放”的这一段,是一个“捞”的动作。我的感觉是“棚”出一个圆弧。我觉得这里应该是配合逆腹式呼吸,深深地吸一口气的同时“捞”,随后是松沉结合呼气。再腰脊向左旋转,带动右手慢慢托起。

现在讲究精益求精,在细节上下功夫,才能缠丝出韵味来。

师傅带着打一遍老架一路

老架一路七十四式正完了,师傅带着大家打一遍,一面给大家强调重点。每次打拳基本上都会这样做。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听了无数遍了,可惜自己的动作还是落后于师傅的要求。这很正常,知行之间是有差距的。补上的唯一方法就是刻苦训练、精益求精。

“比赛套路”训练开始(1)

开始学起势、金刚捣锥、懒扎衣等三个动作。每一个动作都很讲究,很有味道。

去年已经学过,这次学就觉得容易多了。听清楚已经没问题了,动作跟上也基本可以了。

这次要更加严格一点,在细节上不要疏忽,失之毫厘会谬以千里。

这套拳动作如行云流水、节节贯穿、一气呵成,打得流畅之后非常舒服。

“比赛套路”“起势”之后旋转不止

“起势”就是双手一上一下,是正面、上下、前后的运动。

左胯轻轻一松,身体微转向左面,双手不动保持起势结束的状态、自然带动过去。接着是双手缠丝,重心倒换三次,身体转向右面,右脚单腿站立,左脚上步,接金刚捣锥。

保持左手托掌、右手砸拳,自右向左旋转一周,同时收小腹吸气。接着又是重心倒换三次,左右手在身前画圆,比较难的是左手的逆缠丝之后,双手打开。双手合上时右手要有“捞”劲,接上懒扎衣的动作。

“转关”的动作特别多,有点难,掌握了打起来特别舒服。

2018-5-27(周日)多云;公园学拳

五点五十第二班车

753路第一班车五点半,我乘的是第二班车。六点零五分到七宝中学站。把整个公园慢慢转一圈。到了亲水平台,还是最早到的。师傅路上堵车了,我们先开始练了。

“比赛套路”训练(2)

1、起势;

2、金刚捣锥;

3、懒扎衣;/

4、刁手托掌(发力动作)

5、六封四闭;

6、单鞭;

7、金刚捣锥;

8、白鹅亮翅;

好在去年学过,要是没有前面的基础是很难跟上的。现在可以慢慢正架。

打套路时又忘了“转腰”

打陈式太极拳“缠丝”、“转腰”是核心动作。练缠丝功非常重要,慢慢的腰“润”了,不过到了打套路又会忘记“转腰”。顾了学动作就顾不上“缠丝”与“转腰”。

这次学比赛套路就深有体会,“起势”之后,缠丝不已、旋转不止,都是腰在“转”。

小龙师傅谈“捏架”

“捏架”在陈家沟村也称之为正架,是太极拳法提升练出太极高层功夫唯一门。太极功法分多层次,一层功夫一层迷,人与人不同,想法不同,思想不同。最重要的是理解也不同。自身的要求也不同,师父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按照每个人的本性和修为来捏架,层次不同讲的要领也不同。因太极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处处充满哲理,立学。每前进一步就是一个十字路口很是迷茫的。有时你感觉自认为很好,但在师父眼中你已经走偏了,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一般最多几个月就得请师父捏一次架子,比起自己一个人去悟,要少走很多弯路,另外,错误的动作一旦形成,习惯成自然,所为学拳容易改拳难。拳经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是讲毫厘之差就偏离了正道,动作就不对,哪来的功夫。也就练不出内劲了,更别说往上提升了,捏架就是在毫厘之间的调整。

开悟:听到“走火入魔”心生欢喜

记得“5-12”太仓拍摄太极拳宣传片回到家已经午夜十一点多了。培华有些担心了,说我是“走火入魔”了。我觉得她有生气的理由。不过我听了不吃惊、不生气,觉得是这么回事。

现在想明白,应该说我是“开悟”了,“走火入魔”本来带有贬义,我把它看成是褒义,学习钻研任何东西唯有到了看似“走火入魔”的程度,才是真痴迷。没有痴迷,很难进入真境界。更何况太极拳如此博大精深的学问,非有痴迷的精神不可!

时时要提醒自己:定心、净心、悟心、明心,正心诚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过犹不及。可以如痴如醉,不可走火入魔。

2018-5-28(周一)晴天;21-29度

打拳时间安排更合理

五点三刻小区打拳。缠丝功,体会“转腰”。压腿,韧带略微松了一点,关键是坚持。

打了一遍七十四式,必须每天坚持,不然会遗忘。功夫架必须天天练。

“比赛套路”1-8白鹅亮翅。师傅正了的动作反复练。尤其是几个小动作,是难点。这次再学是复习,难度已经小多了。可以精益求精。慢慢就可以触摸到太极拳的精髓。

所以,只学一点皮毛、半途而废是很可惜的。

投入可、痴迷可,走火入魔不可

如何处理好“度”很重要。没有钻研精神,没有全身心投入是不行的。但是不能“过”,所谓“过”就是不科学,走偏了,自以为认真,其实适得其反。

功利心不能太重,想当然、小聪明、自以为是使不得。懂一点拳理,倾听身体的细微变化,在师傅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锻炼。

“比赛套路”正了1-8

练好这一小段很重要,所有的拳理都包含其中,以后就是举一反三的功夫。

我觉得这个“比赛套路”,将陈式太极拳的精髓融入其中了,也是不断继承与创新的成果。打这套拳真是享受。

“旋转”如同打方向盘

汽车的方向盘打过去之后还要打回来,太极拳的“旋转”也是如此。

以2、金刚捣锥;3、懒扎衣为例,砸拳之后,保持这个姿势在胸前有一个自右向左、自左向右的360“旋转”。前半圈是手自右向左走外圈,胯关节正相反;后半圈手自左向右走内圈,胯关节正相反。两个半圈,胯走过的后弧正好重合。

2018-5-29(周二)阴天;19-26度

太极拳精髓、真谛与真理

大道至简,道理说起来都懂。然而寻找“道”的路很远、很难。正如太极拳,天天在练,到底练什么,好像是清楚的,其实又是说不清楚。

想起顾城的诗句,心与心的距离之远;心与云的距离反倒更近。摘抄如下:

远和近(顾城)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扎扎实实练好“比赛套路”前八个动作

1、起势;

2、金刚捣锥;

3、懒扎衣;

4、刁手托掌(发力动作)

5、六封四闭;

6、单鞭;

7、金刚捣锥;

8、白鹅亮翅;

这中间已经包含了陈式太极拳的精髓、真谛与真理。

自以为是却南辕北辙

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很认真、很投入,殊不知方法不对、细节有偏差,结果会是南辕北辙。光是一个“转腰”的动作,学了三年多,才刚刚“转”过来。

从不知道“转腰”,到在缠丝功时知道“转腰”,最后在套路中学会“转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正如整个学拳过程,从没听明白、没记住,当然做不好;到听清楚了、记住了,但是还是做不好;到动作要领清楚了,动作也跟上了,但是很生硬、丢三落四、顾此失彼;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左右逢源。

谬以千里有时只是失之毫厘。

2018-5-30(周三)多云

太极阴阳,旋转缠丝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腰胯“旋转”,虚实倒换。太极拳,缠法也。缠丝,将旋转达到末梢。有公转、有自转。

无极,太极,阴阳,上下,里外,左右,虚实,收放,开合,皆旋转缠丝也!

问天问地问自己

天行健,地势坤,天地有大美;天人合一,人生于天地之间,应当向天地学习。天地运行有规律,人的身体结构,也形成了相应的运动规律。

旋转、缠丝就是最有价值的身体运动规律。发现身体运动的节律,找到身体与太极拳的结合点,才能真正打出太极拳的韵味。这就是所谓“人学拳,拳养人”的关系。

体会“比赛套路”的虚实转换

开头八个动作的每一次虚实倒换,都弄清楚、想明白,动作就不是分割的,而是连成一体,绵绵不断。

主要通过后弧,也有下弧,进行虚实倒换。

1、起势;

2、金刚捣锥;

3、懒扎衣;

4、刁手托掌(发力动作)

5、六封四闭;

6、单鞭;

7、金刚捣锥;

8、白鹅亮翅;

2018-5-31(周四)雨;

拉松韧带靠“文火”

“文火”是中药学名词。指熬药时的火小而缓。药物煎沸后,一般用慢火、微火煎煮。味厚滋补药宜文火久煎。

武火是中药学名词,指火力大而急。煎药时多先武后文,即先急火后慢火。有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只用武火,如发散药、芳香药等。

练习缠丝功,细品“转”与“缠”

“旋转”与“缠丝”是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功,在练习缠丝功的时候,有意识地慢下来,学习品味腰胯的旋转、手的缠丝劲。其实缠丝无处不在,脚上也有缠丝,只是手上更明显,并且手的动作对了,脚上的缠丝也会带动起来。

有意思的是“陈式”与“缠丝”,拼音输入“CS”就会同时跳出来,冥冥之中的巧合吧。

“站功”的内容又丰富了

“站功”的内容是开放的,学习了“比赛套路”,又丰富了“站功”内容。现在每天练习“比赛套路”1-8个动作,作为“站功”的内容。

在无数遍的重复中,感受到了太极拳的韵味:旋转、缠丝与逆腹式呼吸。

打太极拳要有想象力

打太极拳既要有悟性,也要有想象力。“比赛套路”1-8,慢慢琢磨与体悟,应该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四象、八卦的过程。

因此,应当是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微到著、由弱到强,是一个慢慢生长、发展的过程。

“转关”特别有韵味

“比赛套路”1-8,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转换与衔接,非常细微与丰富,有一些“引”、“领”、“折叠”的动作,一开始很难掌握,练好了非常舒服,看上去非常潇洒。

“1-2”的“转关”动作

1、起势;2、金刚捣锥。最简单的就是转身、出脚、上步、提拳、砸拳等动作。

“转关”的动作很细微,“起势”之后,松左胯,左虚右实,身体微微向左转,重心轻轻落在右边,双手自然带动过去,腰转手不动。双手以腕为轴一顺一逆由左向右旋转,重心自然倒换,由右到左。

接着,双手由右向左、由下往上,右手托掌、左手外棚。重心自然回到右边。

再接着身体向右180度旋转,重心自然倒换到左脚,右脚翘脚尖。重心三次倒换。

然后才是45度出左脚,右脚上步,提拳提腿,向下砸拳。

“2-3”的“转关”动作

2、金刚捣锥;3、懒扎衣。

砸拳之后,保持手型不变,双手由右向左旋转,实际上是由腰带动的,重心偏向右面;然后双手由左往右旋转,走的是内圈,重心回到左面。

右手向左穿掌,重心回到右面。

左手逆缠,以腕为轴向右逆缠,重心又到左面。

双手画圆,出右脚后,双手在胸前交叉,最后是双手对拉,成为懒扎衣定势。

“3-4”的“转关”动作

3、懒扎衣;4、刁手托掌。这是一个新动作,也是一个难点。难在左右手的配合、协调。

懒扎衣定势之后,左手托掌在丹田一侧,右手缠丝到右下方,左右手腕外侧于胸前相合,然后同时画圆。

画圆之后,左手接手,腰向左转,双手向右“挤”;到达阳极时,右手小臂带动手腕,往回折叠;再缠丝至右下方;最后是刁手、托掌的发力动作。

“行气柔,落点刚”

“转关”是一个行气、蓄劲的过程,特点是“轻、柔、缓”。落点就是定势,要显得干脆、利落,不能拖泥带水。

这套拳刚一开始,起势之后三个动作,每个动作前后的“转关”,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层层递进,风生水起,风起云涌,气象万千,蔚为大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