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饭店》观后感
很久没看电影了,因为感觉很少有想看或者值得看的电影,还好昨天看的《卢旺达饭店》没有让我失望。
这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而且是真实故事改编的。讲述的是1994年卢旺卡发生的惨遭人寰种族屠杀事件。其实卢旺达人原本没有种族之分,后来在比利时殖民期间,为了便于管理,硬是将人们分为胡图族和图西族人,一开始仅占人口14%的图西族统治着85%的胡图族,后来在比利时人离开卢旺达时,认为为了社会稳定,还是要将政权交给多数族裔。于是胡图族开始了将以前积累的怨气发泄到图西族身上。导火索是当时的胡图族总统座机被击落,于是胡图族认为是图西族反叛者所为,借机开始对图西族人开始毛骨悚然的种族灭绝行动。故事的主角是卢旺卡饭店的客房经理,他利用自己胡图族身份,以及卢旺达饭店的管理者的身份庇护下来了一千多名难民,故事惊心动魄,憾人心弦。
看这个电影,让我想到了《辛德勒名单》和《金陵十三钗》。也让我想起了我们益阳人的骄傲何凤山,二战期间,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向数千名(最少向4000名)犹太人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签证,使他们免遭纳粹的杀害。2001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国际正义人士"称号;2005年,联合国誉何凤山为"中国的辛德勒";2007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荣誉公民"的称号。
何凤山上任时,欧洲上空已战云密布,纳粹德国肆虐横行,掀起反犹恶浪。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不久,希特勒命各国驻奥使馆,一律改为总领事馆。5月,南京国民政府委任原使馆代办何凤山为总领事。
纳粹分子大肆煽动反犹狂潮,犹太店铺被捣毁,大批犹太人送入集中营。面对灭顶之灾,欧洲犹太人决计出走,希望借此躲避纳粹魔爪。但是,取得一张出国签证难若登天。
奥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总数约18.5万人。纳粹欲将这里的犹太人赶尽杀绝,规定集中营的犹太人只要能离开奥地利就可以释放,赶不走的则在集中营里成批屠杀。因此,对奥地利的犹太人来说,离开就是生存,不能离开就意味着死亡。于是,犹太人纷纷想方设法离开奥地利。
要离开首先要有目的地国家的签证,求生的欲望使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每天奔走于各国领事馆之间,但大都没有结果。
1938年7月13日,在法国埃维昂召开了讨论犹太难民问题国际会议,与会32个国家都强调种种困难,相继对犹太人签证亮起了红灯,拒绝伸出援手。于是,素有世界自由港之称的上海,成为各国犹太人首选目的地。奥地利中国总领事馆就成了犹太人获取"生死签证"的最后希望。
中国外交官何凤山不忍看着犹太人在维也纳等死,向走投无路的奥地利犹太人伸出了援手,勇敢地打开了向犹太人发放签证之门。
不管是何凤山,还是《卢旺达饭店》里的保罗、《辛德勒名单》里的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金陵十三钗》里的伪神父,都是超越种族和国界的光辉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