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微信群里出“戏精”,谁被“绑架”了?
最近网上盛传,这个世界上除了男人、女人、女博士外,又诞生了第四大新兴人类——家长微信群里的“戏精”家长。
“你会像我一样痛苦,你的演技爆表,心却没投入。”
华语流行音乐榜6月冠军、青年歌手彭筝《戏精》歌词中描绘的“戏精”,恰好是家长微信群里“戏精”的写照。
戏精千千万,家长群里尤其多。本来,家长微信群是学校发布信息、沟通家长好平台,而今,繁杂的消息、链接,困扰着群里老师和家长,已成为他们的隐形负担。
家长群里,“新闻炸弹”真假难辨,金句、鸡汤时有新版;晒成绩、秀资源、议送礼、攀比、炫富,卖保险、发广告、拉赞助、搞募捐,直播、卖萌……
老师感觉“自从进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长会”, “一朝入群深似海,群里全部是戏精”。
群里,除了“老师真伟大”的谄媚和献殷勤,就是提要求。学生迟到了,老师拍照发到群里,目的是让家长督促,家长反而找理由庇护孩子。有家长说她们孩子不补课、不熬夜,但在补习班碰见孩子时,刹那间“尴尬”了。更可怕的是,有家长试图向老师送礼,在遭到拒绝后,向校方告状,挑老师毛病。
学校里,日常上课、午睡、室外活动,都要录制下来;录制不了,也要随时问情况,几乎是校园生活直播。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吃不好,就让老师每天对着孩子拍吃饭照片。好像以前没见过孩子吃饭?一位家长说,
“今天老师没拍到我女儿,或者拍的角度不好,把她拍丑了,我都会生气啊!”
家长微信群已然发展成了一个小社会,家长和老师的行为,都会影响到这个小社会风气。那么,家长们觉得怎样呢?
一位朋友告诉我,根本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和过度教育。孩子对于一些家庭的意义,已经超出单一的亲子关系,而承载着家族希望和历史使命。因此,才出现“一个孩子入学,三代人都加入班级”现象。
众多的家长群,更让家长无暇顾及。一位家长说,
“女儿上小学,一共五个微信群:有老师的家长群、无老师的家长群、假日小队群、女儿好友小圈群、校拓展课群;QQ 群2个:家长群、校乐队群;App 1个:家长群。”
在群里,家长们的心情,常常会跟着群里消息,起伏和焦虑,让他们苦不堪言。
9月10日教师节,在这个尊师重教的节日,给老师送祝贺,表敬意,无可非议。
可是,家长群里写给老师的祝福语,每句是作文素材;有的字数虽少,却写下最多赞语。一人发布,纷纷仿效,迅速复制跟帖。有人嫌赞词不够味,又作诗附和:
“天真无邪众天使,喜爱卖萌甜丝丝。常常爱听人称赞,天天上学不会迟。皆因先生善诱导,因材施教好老师。”
真是演员不够“戏精”凑。本来是节日问候和祝福,可是,当抱着希望“老师多关照”这个目的时,行动已经异化,变为“戏精”式表演。既让人啼笑皆非,又发人深思。这一个个细碎“表演”背后,是年轻一代家长,育儿心切的现世焦虑和望子成龙的热切厚望。
在这样的家长群里,每个父母的人格与教育方式,都可能被重塑。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如何在家长微信群中找准自我定位,也是难题;文化、财富、地域等因素,早已是在群标签。群里那些轰炸性消息,既让人生厌,又让人无奈;有人在群里面“表演”,不跟风,又害怕孩子被忽视。这说明,许多家长不能正确理解“爱”的真谛,不自觉地,把成人的恐惧、功利心,当作“爱心”传输给孩子。
这样的家长群,老师们觉得累,家长们觉得“被绑架”了。
那么,破解“被绑架”,能有什么“高招”?
据《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38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70亿人,专任教师1626.89万人。
这就是说,每天有大约几亿父母,可能需要与老师进行交流。
下一代人,是父母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一位哲人说过,
“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如何对待和培养下一代,让他们在这美好时代,有更好作为,需要家长和老师,对这一共同“考题”作出回答。
因此,大家期望:家长微信群里,“戏精”不要再折腾,老师、家长不再“被绑架”。
(2018-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