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故事

2022-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林炳根

逛书店

  春茶上市,茶乡一片忙碌。五一,茶乡的“农忙假”,真正意义的农忙。

  今年,父母搬到城里,我没什么牵挂,连打电话也省了,假日是假日,工作是工作,心情十分舒畅。即使以前父母在乡下,我也几年没回去,不用说帮父母的忙,就是回去看看,也没有。不想回去,只是为了自己的快活,不想来回跑,满足自己的私心罢了。父母既然在身边,没有了牵挂和负担,孩子还小,带他们附近走走,自己倒可以美美睡一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那是幸福的事。

  带孩子逛书店,花花绿绿的书架,一摞一摞的书,拥拥挤挤,却没有几本书勾引起我的欲望。新书大抵有一些,我明明看见员工休息室里,整包整捆,未开封的书,摆在地上,还有一些,并不少。但上架或许慢了,陆陆续续地来,并不急,隔个十天半个月,去一趟,没见着几本新书,或者已被买走,真得想买一两本回来,却没有真正喜欢的书。

  但我还是带着一份期待,期待每次到书店,总能碰见几本新书,几本让自己感兴趣的书,即使没有买,也会回头看看。就如希望碰到几个熟人,和他们寒喧一番,他们让我们停下来聊聊,或者给我们一些指引,或者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气息,让我们高兴。但在小城的书店里,实体书店难以为继之时,这只是一种小小的奢望,更多的是个把月,一家书店没见过几本新书。

  书店没有新书,新书很少,带给我们惊奇的事,又有多少呢?

泡书店

  心情杂乱,到书店翻书,心情好了很多。找一些装帧精美,带插图的书,看这样的书,不费力。或者找些名家新作,像见到老朋友,不一定要买,翻翻也好。书越买越少,家里的书,大半未看,甚是可惜,再买回来,恐又堆积,何况且书价又高,精装书很贵,平装本不想买。好书要淘,就像心仪的女人,多方寻找,百看不厌。书买的少,逛书店却是习惯,每到一个城市,都要到书店看看,翻捡一回。

  书店有学习的气围,环境也优雅,播放着音乐,曼妙旋律,扣击着心弦,即使不看书,什么都不做,光听音乐,看人,浮想联翩,也不错。心情像音乐一样缠绵,在书店里泡上一两个小时,是种享受。

  夏天,还可以到书店蹭冷气,很多学生,戴着耳麦,在里面听磁带,或抄写什么,醉心于学习,相忘于尘事。有时到私人书店看书,磨蹭半天,翻了好多书,就是不买。卖家有点急,想把你赶出去,又不好说,只能说,小弟,书要拿好,不要从中间折,塑料膜不要拆开,生怕弄坏了他的书。其实我们也理解,光看不买,卖家哪能不急,而我们读书,爱书,翻书也小心翼翼,必不会用力折,也不会留个记号。必是站到吃饭时间,饥肠辘辘,两腿发酸,不得已退了出来,恋恋不舍,那本墨香。一般书店老板不会赶人,书就是要让人看,店里图的是人气,我偶尔看半天,也捎回一两本,付钱时老板笑了。

  工作后,到大城市的机会不多,一年也就那么几回,往往时间赶,到大城市我想到的是书店,走马观花地看看,那么多的书,一时半会看不了,挑几本回来,细细看。泡在书店里,嗅嗅书香的味道,神清气爽,只是一种习惯,况且还有音乐,还有咖啡,泡出好时光,泡出好心情,这或许是我喜欢书店的原因之一。

买书记

  厦门光合作用书店关门歇业,有点遗憾,我在厦门期间,曾多次到过光合作用门店买书,总觉得一个爱书人,到一个城市,总能找到几家书店,不管它处在繁华之所,还是陋巷之中,撞见了总要进去。2008年世界读书日那天,我特意到厦门中山路光合作用门店,那里举行一场诗歌朗诵会,我还打印了几首诗过去,见到了夏敏、子梵梅、黄静芬等几位诗人。

  回安溪,感觉安溪的书店很少。我买的第一本书,大概是1987年,我读小学二年级,父亲帮我买一本《新华字典》,接下来就是三四年级买作文选。1991年读初一,学校组织到长坑乡达磨岩秋游,在崇德中学校门口那条长街上,一溜下去,书店一家挨着一家,我们在那里看半天。1994年秋我到崇德中学读高中,学校门口的那条街,那么多的书店不见了,好像仅剩一家,在长坑卫生院门口操场的转角上,零零星星卖一些库存的书,还好长坑有家新华书店。

  长坑新华书店位于乡政府旁边,并不常开,只有圩日才开门,我们要算好日子,利用午休时间,跑出去看,也没有多少的书,五六十平方米的书店,只有后面一堵墙,竖着几个书橱,码着一些书,更像图书馆,书橱前面摆着玻璃柜,卖眼镜文具,书橱和行人隔开,要买书,看好了,让营业员拿,你还不能靠近书橱自己找。高中时,我寄宿,一周有20块零花钱,除了买米买菜,剩下的才自己安排,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然也能省点钱,买几本书,后来和营业员熟了,允许我走过玻璃柜,自己到书架上挑书,这是我买书的开始。

  在南平读书时,我经常买书,买新书也买旧书。1998年《海子的诗》出版,我首次接触海子的诗,让我欣喜不已,那年南平发大水,一些书店泡了水,书浸湿了,发霉变形粘在一起,闽北大饭店旁边不远的一家,以三折低价出售泡过水的书,我买了一些,其中一本惠特曼的诗,对我影响不小。我还经常跑到九峰山公园铁索桥桥头,买旧书,因为旧书便宜,卖书的老头,识货,我中意的书,价格都不低,那阵子买了不少书。

  工作后,不怎么买书了,从读书时代开始,零零散散积攒下来的那些书,也有几百本,却很少翻动,搁置一旁,有的甚至连翻都没翻过,书越来越贵,买的书越来越少,不愿意慢慢掏,偶尔还会买一两本,只有见到心动的书,才不会手软,先把家里的书看完了,再买也不迟,这是对自己的告诫,却做不到。

  现在,县城就新华书店,还有几本书,却勾不起我买书的欲望。买书,可以到网上淘,我却不习惯,网上有那么多免费文章,干吗掏钱买,说心里话,不大愿意,我们越来越现实,只是心里头,还惦念书店,而书店越来越难觅。

读书记

  带小道到书店买书。进书店,他迫不及待地抓起眼前的书,当然是他的书,带插图的彩页的童话书,就这本书好了,他不细择书的内容样式,只是我答应给他买书。他手里揣着一两本,抱在胸前,感觉也挺像一回事。他远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我也深知这有点难,这也是我有意带他到书店的原因。

  书店里总能看到横七竖八边歇息边阅读的人,以中小学生为多,他们席地而座,或半躺半卧,如饥似渴求知的眼神,专注的让人感动,这永远是书店洽意的一景。而于我,每每进入书店,现在不常进了,往往一两个月,光顾一两回,也是忙忙地来,匆匆地去,没占用多少时间,手里掂着一两本书,踌躇盘旋小半日,哎,书够贵的,心里有一份凄凄然,偶尔也挑一两本回来。

  听过类似的话,一个不爱阅读,不好读书,没有文学情结的人,内心似乎是没有敞开不够细腻和丰富的人,而硬是把不喜欢读书的人拉回来,让他们站定十分钟,捧起一本书,专心的阅读一章节,气定神闲,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美好,书的馨香,也是不容易的事。

  我有一外甥,读初三,口才不错,人也活泼,据老师反映,脑袋挺灵活,就是不爱学习,学习不用功,心不在书里。最近住我家,我把家里最好的房间,书房腾给他,面对一墙书,他无动于衷。我知道阅读并没有走进他的心灵,他不能体验到阅读的快感,从来没见过他碰一下书,而我们有些头大,惶惶然,这孩子,不爱学习,将来咋办,再过三两年,他将何去何从,我们心里多了一份焦虑。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改变很多人的命运,我相信如此。但有些人,却把书抛掷得很远。而这又为什么,于我读书是日常的一部分,吃喝拉洒睡一样,至少,当我们老了,有阅读相伴,并不寂寞。

  读书的事,读书的话题,大了,各有体会罢了。

读书乐

  父母抱怨孩子不会写作文,老师交待要多读、多看课外书,而孩子毛毛糙糙,做不到气定神闲,而我们以家长的淫威命令孩子读书,不见效果。我读小学时,偷偷读武侠小说,其实那时我也没多少书读,前后三次,被父亲发现,硬是没收,藏起来,书是借的,我因为无法及时还书,遭到恐吓,人家要揍我一顿,后来书找到,还人,书没看成,还要说好话,农民父亲禁止我看闲书。小学二三年级时,我们家盖房子,木工师傅住我家,晚上无事,到邻居家借一堆连环画回来,放在枕头底下,我也跟着看,不识字,却可以看图,觉得挺过瘾。当时我们村里还有一家理发店,为了招徕顾客,特别是吸引小朋友到他店里理发,在理发店的一面墙上,拉一根铁线,七零八落的挂几本连环画,果然人气旺了很多,有点像今天的公共阅览室,也是一种创举。

  读小学五年级时,同桌有一套《聊斋志异》,借给我看,我竟认认真真地看完,这是印象较深的一件事。读初中,武侠热持续升温,很多同学废寝忘食没日没夜地看,甚至挤在一起合着看。我的一个同学,看得快,很快翻过去,我跟不上节奏,那个家伙确实看得快,一目十行,有天马行空的本领,有些段落,我还没得要领,他就看完了,心里却挺佩服他,那才叫本事。初二时,和同桌在课间十分钟看连环画,正精彩处,上课铃响,我们浑然不知,还嘻嘻哈哈的笑,结果政治老师不声不响虎着脸逮个正着,可能他心情不好,或者见我们不用心,连上课都不注意,不把他放在眼里,有藐视权威的嫌疑,他也毒,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我们塞到讲桌底下,确实冤。

  而初中的一位历史老师,其实他上的是语文,给我们上历史,是客串,上他的课,只要你不吵,他允许我们可以不听他的课,可以看课外书,但有条件,所谓的课外书只限定四大名著。而当时我们并没有多少课外书,有一次去一个同学家,从他家的废书堆里扒到《九龙江传说》,或《山海经》之类的书,如获至宝;另一个同学正在专心阅读《西游记》,我的妈啊,我硬着头皮啃几章,确实死活读不下去,只好作罢。

  高中时,从上师范的邻居大哥家借到一本欧美卷的《外国文学史》,硬是啃完,后来上师专中文系,上这门课,轻松很多。高中时,课外书似乎还是多了些,学校有阅览室,可以翻一些报纸杂志,前排的女同学正襟危座手不释卷眼睛迷离地读巴金的《家》《春》《秋》,甚羡慕,肃然起敬之余,感觉美啊!

  真正意义的阅读,是师专那三年,其实也没读多少书,毕业几年,还是以报纸杂志网络赖以为生,真正的阅读少了。而这两年,又多多少少读几本,还是杂,还是没有系统,还是没有读书人的样子,根基尚浅,而在写的过程中,难免捉襟见肘,没有分寸,读书的乐趣,读书的时光,还要重新寻回来。

  夜深人静时,有那么一阵子,精神亦好,翻手头旁的一本《红楼梦》,随便挑一两回读读,感觉甚好,有味,是好酒,正打算利用一些时间好好读读,也应该补补课,比如通读《鲁迅全集》,以前零零碎碎,看了不少,但还有遗漏。总之,应该好好读几本,进入状态,这样才能感悟到读书的好时光,好春光,在书的沐浴下,感受到快乐。

  其实阅读还要慢下来,写作慢下来,喝茶慢下来,生活慢下来,都说得通,也应该提倡。

  最近,不管阅读传统的书报,还是数字阅读,总感觉很快,不是一般的快,而是飞奔,特别是网上阅读,就像开着十足马力的越野车,在高速路上一路狂奔,一两小时后,脖颈发酸,眼睛发痛,头昏脑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不断刷屏,一身是病,结果什么都没留下。

  而传统阅读,也耐不住性子,一目十行,快速浏览,自然感受不到多少的文字之美、思想之美,读小说、散文快一点,似乎还可理解,读诗歌、评论也快,很难想象,还是要找几部经典慢慢读,不管外面艳阳高照,还是风雨兼程,耐住性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博览群书值得提倡,小切口深挖井也要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沉浸下去,沉淀下去,获得读书之乐,滋养快乐的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