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成长这条路

应该如何面对不幸的原生家庭

2019-03-27  本文已影响5人  星海成长路

一切关系,无论是父母、子女、伴侣、朋友亦或是与自己,都应该让我们在关系中,成为更好的自己:健康的人生意义及动机、积极情绪、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自知之明和意志力等。我们要在关系中成长,实现物质和精神独立,也要在关系中帮助亲近的人成长,这是处理任何一段关系的指导原则。

面对不幸的原生家庭,我们首先应该重走成长之旅,带着更完善的人格走入新的婚姻家庭,并试着和原生家庭和解。

一、人格的全面成长:我们需要在在婚姻和工作中成长

上一篇说到,原生家庭的不幸,会给我们带来扭曲性的需求、非理性认知、情绪的消极和负面、行为无法适应社会、缺乏自我认识并将不幸传给下一代,这中断了我们的自我成长之路。因此,面对不幸的原生家庭,首先应该重新走上成长之旅。

1、发现自己真正的需求,代替扭曲性的需求

认识到真正的需求与成长中形成的强迫性需求。真正的需求应该是力量的体现,而强迫性需求是无力、却要向别人证明自己力量的体现。真正的需求,是创造、发挥自己潜力、做成一件事的喜悦、成就感。而扭曲性需求,是做成后他人的反应,虚荣、炫耀、piapia打他人脸等此类想法。

识别自己身上的扭曲性需求,包括:我必须比别人强、我要出人头地等证明自己的需求;让别人羡慕、过度称赞等炫耀与虚荣;我要控制这一切,才能顺利运转,掌控欲;安全感的过度需求,以及对爱不加区别的索取,“只要对方爱我就好,不管他是什么人”等。

认识到扭曲性的信念。能辨别脑海里的“我必须,我应该,否则我就一无是处”、“我不行,我做不到”等念头。我必须要比别人更成功、住更大的房子,才能快乐;以及“这个项目太难了,我做不到”等。

2、适应社会分工体系的认知方式

首先就是要明白“付出≈回报”,明白权力和义务的对等。当然,早期提升技能的时候可以多付出、多积累,但要明白那有一部分是为你自己的技能提升。我获得回报,因为我创造了价值,因此获取合理报酬。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皆是如此。杜绝长期、不合理的付出远大于回报,或付出远小于回报。我们就可以做到胸怀坦荡、问心无愧。

识别他人。关于如何看一个人,孔子答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识别他人的动机(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和需求),以及实现这个动机的方式:认知方式、行为方式、意志力和自我反省能力。

对自己工作的技能和认知。要以更高的格局去看待自己所在的单位和个人的岗位。我们单位为谁服务,提供什么价值,商业模式是什么,我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我如何改善我的工作、以便更好的为最终客户服务等。要持之以恒的磨练技能,刻意训练。要正确的心态看待周围同事的不当行为,做与不做,至少看透。

分析一件事是否靠谱。层出不穷的社会新模式、新骗局,要有基本的判别能力,知道是否可行、是否可信,才能游刃有余。

3、愉悦、健康向上的情绪

看待事物的关注点要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不过度情绪化。不要用情绪干扰解决问题。要提高情绪控制能力,当愤怒、焦虑发生时,应明白自己为何愤怒。

4、适应社会的行为方式

行为是认知和情绪通达后的自然表现。当认知方式自洽、情绪健康、充满自信后,行为就会由内而外的迸发出力量感。避免攻击型方式及回避型处世方式。做到有理、有利、有节,不卑不亢。

二、不要让原生家庭的不幸遗传下去



1、明确家庭成员的次序,坚持“付出≈回报”的理念和规矩

要以个人成长为中心,重视个人的合理需求,将配偶放在第二位的位置,将子女放在第三。可以将家庭看做一个小公司,每个人都有其角色和分工,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经营好家庭,让每个成员舒适的生活、充分发挥自己潜能。

家庭成员间要建立“责任与义务”的意识。如果付出远大于回报,很容易形成自我牺牲的念头,很容易以此道德绑架家人。我为你牺牲了这么多,你却这样对我。

对孩子更是如此,任何的获得,都不是理所当然的。抚养与赡养,都是个人的义务,不要以此为勒索。但在成长各阶段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有付出、有回报,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2、爱不是过度的需要对方,爱的基础是理解和尊重

不把自己的需要寄托在家人身上,夫妻关系和子女关系都是如此,避免将出人头地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也不要依靠伴侣来让自己快乐、有安全感。避免形成: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要形成真正的爱,而不是工具式的爱。工具式的爱,因为承载着自己的需求。正如母亲王夫人对贾宝玉所说,“若有你(贾珠)活着,(贾宝玉)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

而真正的爱,应该基于是理解与感同身受,要真正的理解这个人,理解他的所处环境、感受到的世界、他的三观,理解到他的不屈与挣扎、努力与艰难,看到他的可爱,感动于他的努力,心疼他的力有不逮,这种深刻的感同身受,才是爱与支持的根基。

尊重家人的意愿,对不理解的想法和行为,要试着设身处地的着想,试着开诚布公。不控制他人的行为,以满足自己的要求。

3、不贬低另一方,更不能拉拢孩子贬低伴侣

有活力的夫妻系统,能为双方提供亲密、支持、共同成长的经验和个人发展机会。夫妻间良好的关系,也能给孩子如何与异性相处、如何经营亲密关系、如何与同辈处好关系,提供了借鉴。如果夫妻间关系良好,家庭就平衡稳定,而如果夫妻关系出现问题,其他家庭成员出现问题的概率会大幅增加。

夫妻关系发生紧张或冲突时,一定要避免拉拢孩子、形成联盟,来对抗另一方,这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

4、公平、秩序、言而有信

对各子女之间应公平。应该给孩子立好规矩,一定要具体,越具体越好,做什么、不做什么、为什么。父母要言而有信,给予的奖励和承诺要兑现。

三、处理好与原生家庭的边界

有了新家庭后,对待原生家庭的态度,也是以个人成长和家庭成员更好的成长为准则。不能过度索取爱、给予爱,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的独立。

1、努力去理解对方,这是相处的基础

在理解中实现对过去的释怀,认识到成长过程中父母行为背后的动机,认识到他们当时的渴望、追求、挫折、沮丧或成就,了解他们对我们的伤害是无意识的。

可以选择原谅,也可以选择不原谅。这取决于他们对过往的态度,如果他们认识到过去的做法伤害了我们,而过去的做法背后存在着对我们的真心,那应该试着去探索新的相处模式。如果过去的做法是恶性的,且至今仍拒绝改变态度,那我们也可以在精神上放下,正如放下三观不合或渐行渐远的朋友一样,仅承担必要的赡养义务。要面向未来,否则,不幸的原生家庭将成为自己沉重的包袱,让自己一生无法走远。

2、促进家庭成员的独立

要试着做到了解彼此的处境和需求。子女要设身处地的站在父母的立场,了解其各种需求: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父母也应同样的,了解子女的工作和生活中的追求、负担和责任。

要成为真正的自己,要独立,有自己的精神生活,尽可能的减少对家人的依赖。在此基础上,促进父母发现生活的乐趣,培养有益的精神生活,实现精神独立,避免病态的精神需要。我们自己也要注意,婚后不在精神上过度依赖伴侣,老后不在精神上过度依赖子女。

3、要以新家庭为重

现代家庭的目的,共同承担责任,合理分工,适应现代社会。每个家庭承担赡养父母、养育子女、在社会分工体系中创造价值获取报酬的责任。

每一代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使命,这一使命更多的是由夫妻二人完成的,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使命负责。在这过程中,我们培育出健康的下一代,一个有其独立意识的新个体,去实现属于他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未完成的使命不应强加给下一代:父母不应该把他们的意志强加给我们,我们也是如此。

4、明确责任和义务

在经济方面也要划清界限,不能以血缘为牵绊,予取予求。不应过度的超出边界,为以后的争执埋下隐患。如果不明白这一点,既可能让过度索取的人基本价值观发生扭曲,又可能让自己渴望施恩图报。

要提升在社会上立足的本领,自强自立,物质和精神独立,少啃老、少啃小。兄弟姐妹之间也应明确责任和义务,明确付出和回报的均衡,当对方给予时应感恩,当对方超出能力范围内而拒绝时,应谅解。

四、改变的关键:自我监控、持之以恒,可辅之以日记

改变的关键是意识,意识到改变的重要性、急迫性。正如《都挺好》中大嫂面对苏明哲要面子、过苦日子给苏大强买房,说道:“你说我每一次得折腾出多大的声音,你才能自己有点意识,意识到我跟小咪也要活命啊。”只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给新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可怕后果,才能试着改变,这是和原生家庭和解的第一步。

一个人的改变、一个家庭相处模式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成长是一个持久的过程,痛苦而漫长,我们苦口婆心的劝最亲而又最疏远的人,无数次的想要逃离,无数次的憎恨命运不公。我们可以通过写家庭日记等自助方式,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咨询支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