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成因

2019-07-30  本文已影响0人  垂杨紫陌yileen

        19世纪的欧洲, 经历了从自由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 社会阶级矛盾错综复杂, 该世纪的法国更是风云变幻。从 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起, 到 1870年普法战争止, 短短70年间, 法国竟历经了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及第三共和国。在此期间, 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也有多次较量。而随着劳资矛盾的产生, 无产阶级也迅速崛起, 1871 年爆发了震憾世界的巴黎公社革命运动, 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尽管这次革命运动很快遭到镇压, 但无产阶级从此登上了历史的舞 台。总之, 19世纪的法国是一个极不平凡的时代。享年83岁的雨果几乎历经了19世纪整个时代, 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与文学创作都与这个时代息息相关。雨果的一生政治态度不断变化, 少年时代一度是保皇派的信徒, 以后信奉共和主义,40年代又曾一度动摇于君主立宪,1848年欧洲革命以后, 雨果又成为一名坚定的共和主义者、民主主义者。但他从的人生观或者说伦理原则却从十几岁开始直到80多岁生命终结, 一直未变,他终身信仰的就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 这也是他进行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的指导思想。

        是什么原因促成雨果形成了这样的人生观?应该说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乃至自身的经历都对他的人生观形成产生了影响。雨果的父亲鲁都斯原来是一个平民, 后追随拿破仑在欧洲战场驰骋, 成为拿破仑军队的一名将军。他的母亲是个船主的女儿, 是波旁王朝的忠实拥护者和一个虔诚的教徒, 笃信伏尔泰的哲学思想和宗教思想。由于父亲常年征战在外, 雨果是在母亲的教养下长大的, 因此母亲的政治观点和虔诚善良的性格对少年 雨果的影响颇深。他深切地同情保皇党, 赞美天主教和君主政体。在中学时代, 他酷爱文学, 崇拜贵族消极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父亲的平民出身、母亲的虔诚向教以及夏多布里昂的贵族浪漫气息逐渐把雨果熏染成了一个同情下层劳苦人民、广施仁善、有着强烈主观主义色彩、充满着纯洁浪漫情怀的青年。这一切在无形中默默地埋下了他心中人道主义的种子, 为其以后日渐成熟的人 道主义思想打下了最原始的根基。

        从社会环境来说,19世纪初期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这时期的空从社会环境来说,19世纪初期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以各种方式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的残酷统治, 唤起广大人民对其统治的反抗并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积极的设想和天才的猜测, 幻想用社会主义公有制来代替资本主义的私有制, 在资本主义内建立一个没有城乡差别、工农差别, 实行按劳分配,人人平等的完美的理想社会。这种思想无形中影响和熏陶着年轻而又积极向上的雨果。

        而雨果的自身经历也使他的人生观更为成熟。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 雨果力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1841年, 雨果经过多次努力之后, 被选入法兰西学士院。 1845年, 雨果成为贵族院议员。 他为受压迫的波兰大声疾呼, 为人民的贫困鸣不平, 反对死刑, 体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思想。 1848 年的革命再一次使雨果顿悟。在他亲眼目睹了二月革命和六月革命之后, 雨果看到了蕴藏在人民心底的伟大力量和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 毅然决定 在人民的队伍里伸张正义, 为保卫共和政体而呐喊。1851年12月共和国总统路易·波拿巴发动反革命政变, 宣布成立第二帝国。雨果参加了反政变起义, 并以国民议会领袖的身份发表了宣言以示反抗, 结果遭到镇压而被迫流亡国外长达19年之久。十年的政治风云彻底吹散了雨果的浪漫主义幻想, 流亡国外的悲惨遭遇使他更加深切地感到劳动人民的苦难, 对他们充满同情和怜爱, 渴望早些拯救这些善良苦难的人们, 这些成为涌动在他内心深处的强大动力, 促进了他人道主义思想的成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