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打开沟通的钥匙
朋友家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每天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说一句话。吃完饭,就默默回房间。朋友想跟他沟通可是,对方无论如何都不开口。好不容易有机会聊天,朋友几句话就把天聊死了。朋友非常苦恼,过来找我。
我问他,你怎么聊的?
家长:最近有什么事吗?
孩子:最近跟同学有点不愉快。
家长:怎么不愉快了?
孩子:小刚不理我了,我也不知道什么情况。
家长:你问他为什么了吗?
孩子:好像说,我打他小报告了,可是我没有啊。
家长:你应该去找他解释。。。。或者让别人。。。。。或者。。。。。最后,你应当以学业为重,不要再因为这样的小事烦恼了。
孩子:烦死了,早知道就不该跟你说。
家长:我给你出主意,帮了你,你怎么感谢都没有?
以上的对话,是不是像极了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从家长的角度:我想帮你处理问题。从孩子的角度,你没有理解我,你又在跟我“说教”,什么事都能拐到“学习上”。
这位家长是缺少“共情”,跟孩子在一起的“共情”。
原文片段:
首先,很多人处在压力之下,而压力容易影响人的注意力和情绪。让我们不能准确地理解他人,或没有时间去理解他人。其次,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我们会习惯性地以严格要求来表达爱和关怀:我爱你,所以我会对你有要求和期望。因此,当你有情绪时我会习惯性地提供建议和意见,而不是去感同身受,自然也就很难做到共情了最后,受我们成长环境和后来经历的限制,不是所有人都能经常练习共情能力,不练习,共情能力就会慢慢退化。
好在通过一定的训练,共情能力还是可以被培养出来的。它就像肌肉一样,不练会萎缩,但是重新开始练习后又会变得强壮。我以前是个非常理性的人,通过对共情能力运作机制的了解,加上不断练习,在这方面提升了不少。
Why:为什么明明家长觉得自己在帮孩子,可是孩子却觉得家长“反感”?因为你没有“共情”,可能有很多人会问:共情?什么是共情?
What: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人处在“压力”下,“压力”容易影响人的注意力和情绪,让我们不能准确的去理解他人。而解除了“压力”人才容易把注意力拉回到解决现在这个问题上。片段里讲述的是“共情”,并且“共情”跟肌肉一样,是可以练习的。那如何练习?
How:以下是“共情”的六个技巧,你可以综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1.重复。概括全文。用1-2句来总结下别人说了什么。“你是说,小刚误会你了,并且不理你了,是吗?”
2.表达你理解到对方的观点。“你是觉得小刚没有问清楚就怀疑你去老师那里打小报告。?“
3.如果对方有情绪,你还可以表达你理解对方的感受:”你很失落?“或者说:”如果我是你,我也会很伤心。“
4.表达自己的情绪:听完你的叙述,我感到有点难过,也替你感到失落、生气。”
5.分享类似的经历:“我小的时候,也被别人冤枉过。。。”
6.询问更多的细节:“你能跟我说说,你做了哪些事情,让他认为你去打小报告了吗?”
Where:
“共情”不仅仅限制于亲子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都可以用。这里只是举了一个亲子的例子而已。
我把这些方法告诉了朋友,他回去后给我的反馈是:哇,太神奇了,这里面我只用到了1-4步,孩子就打开了话匣子。最后都不用我帮他想办法,他自己就想到了解决的办法,并且跟妈妈说:“妈妈你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妈妈。”
上周闺蜜跟老公也因为一些事争执了起来,她老公不知闺蜜哪里生气了。
闺蜜:那个讨厌同事又来找我麻烦
老公:哪个?
闺蜜:就是那个路人甲。她就是见不得我一点好,我跟她说话她。。。。
老公:哎呀,你是在公司上班的,你跟她斗什么气?她影响你绩效吗?她给你开工资吗?就你们公司那点钱,你还至于把气带回家?
闺蜜:你不知道那个人有多可气。。。
老公:行了,行了。你呀,主动跟他示好,给他买点东西,没多少事哈。我饿了,你快去做饭吧。
闺蜜:吃吃吃,就知道吃,自己吃自己做饭去。
他老公委屈的不行,跑过来告状我听完,告诉他,你太理智了,你只是分析了事情,没有“共情”。人在有压力和情绪的时候,是不能分析事情的。闺蜜老公很聪明听完我的讲解,马上说,我今天回家就去试试。以下就是他们给我的反馈:
闺蜜老公回到家,先跟妻子示好:老婆,你昨天说的事,你看我理解的是:(重复)”那个讨厌的同事又来招惹你了,是吗?”(表达你理解到对方的观点。)“你是觉得那个同事是故意做出来让您难堪的事的?“闺蜜巴拉巴拉(表达你理解对方的感受):”恩,他这么做让你很难过?“或者说:”如果我是你,他总这么冷嘲热讽的我也会很挫败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听完你的叙述,我感到有点难过,也替你感到失落、生气。”(分享类似的经历)“我刚到这个公司的时候,也被其他人排挤过。。。”(询问更多的细节):“你能跟我说说,仅仅因为你是新人,就遭到她的排挤?你接下来打算如何去做呢?”夫妻两个感情更亲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