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书友会论语大讲堂三笑集

岁月‖《论语》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020-10-23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挽天文化传播

逍遥玄出品,《论语》解读。

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七篇“述而篇”,告诉我们如何学习好古人智慧。

在上文品读了子之所慎:齐,战,疾。 ”。谈到了孔子较为担忧的三件事:“斋戒,战争,疾病。”

这里的斋戒不是佛教里的那个斋戒的意思,这里说的是宗教和祭祀的问题,就是人和上天的事。

孔子认为人和上天的事情要稳定端正,不执着也不轻视。

后面是战争,人和生命的关系,战争是非常残忍的事情,只要发生战争,百姓的生活就无法安宁,生命也会收到威胁。

最后是疾病,人和死亡的关系,一旦有重大疾病,生活就难以继续。

所以这三件事情无法处理好,在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中,就难以发展和延续。

对孔子来说,百姓无法安宁,周礼就难以推行,这三件事就是孔子最为担忧的。

后面又谈到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回到家中三月都吃不到肉的滋味,惊叹韶乐竟然有由此大的魅力。

韶乐,是舜的 作品,而孔子特别喜欢舜,其中掺杂着有对舜情感也不可否认。

其中可以看出,对一件事的痴迷和沉浸,真的会让人废寝忘食,久久不能忘怀。

继续下章。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

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子曰:“古之贤人也。”

子贡曰:“怨乎?”

子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子贡曰:“夫子不为也。”

为:帮助。

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

子贡说:“是呀,我去问问他吧。”

于是子贡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说:“古代的贤人。”

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

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

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这章只看这段对话内容,是很难理解得了,背后隐含着很大片的故事。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

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可以想象,这两句是孔子的学生们在私下里讨论问题。

冉有就疑问的说:“你们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

子贡听到回答:“是呀,会不会呢?我去问问老师!”

这里得先搞明白卫国出了什么事。之前读到过孔子见南子的事情“子见南子”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名声不好,有淫乱之风。

而卫灵公又老了,卫灵公的儿子又特别恨南子,后来把南子暗杀了。

卫灵公就想杀他的儿子,结果他儿子跑去了晋国,晋国是一个大国,躲在了晋国。

后来卫灵公死了,死后直接传位给孙子,没给他儿子,这时候就更乱了。

因为他孙子的爸爸还在,爸爸在晋国,然后晋国一听,心想这是好机会,因为正君在晋国这。

于是这时候晋国就想把卫灵公的儿子送回卫国去,就想着爸爸回来了,那就要把卫灵公孙子的位子让给他爸爸。

一旦把位子给他爸爸,晋国大军就跟着进来了,那么卫国就完了。

孔子这时刚好在卫国当官。所以冉有他们几个就在私下里聊天,就说咋们的老师会不会保护新的卫君,就是卫灵公的孙子。

然后子贡就说去问问孔子。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子曰:“古之贤人也。”

子贡情商比较高,知道这事不能直接问,就找借鉴了一个话题。

进到孔子屋里,就拿伯夷和叔齐来问,说他们是怎么样的人呢?

伯夷叔齐,古人都知道是谁,名声很大的人,在这篇里有读到伯夷叔齐何人?”。

孔子就说,古代的贤人呀。

子贡曰:“怨乎?”

子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子贡又反问说,难道这两个人做的事情没有怨恨吗?国王也不当,后来饿死在山上,内心不会有怨恨吗?

然后孔子回答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我很喜欢的名言。

意识是说,他们追求的就是仁呀,求仁而得到仁了,又有什么怨恨呢?

本来就是想成为一个好人,又不是为了利益和名声,作为一个“仁者”,还会有怨恨吗?

说到这,像子贡能举一反三的人,马上就全明白了。

出,子贡曰:“夫子不为也。”

所以子贡就出了孔子房间,到外面更冉有他们说,老师不会在这帮助卫君的。

因为不管帮谁,他们这样做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完全就是一个乱局,一个是儿子,一个是爸爸,孔子就懒得理了。

后来这件事还把子路的命牵扯进去,这里就先不多说,到后面还能谈到子路的这件事。

这章我们能记住这句“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就可以了,很有力量的一句话。

为做一个人好人而成为好人,有什么好怨恨呢,自己做好自己,自己先成为一个好人。

每次自己受委屈了、吃亏了,我就会把这句话放在心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真的非常有力量。




两大福利:

福利一,来简村,怎么少得了会员呢?大熊邀请你开会员啦,满满福利等你领,千万权重为你助力文章。

详情请点击☞简书合伙人大熊之影叫你领取福利啦!

福利二,有奖征文,做青春勇士。大熊之影带领小伙伴们给广大文友发福利啦,快来为自己的青春歌颂一篇。

详情请点击☞【岁月拾遗】专题第一季征文:青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