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长大
回想起我在开学前的种种焦虑、不安、烦躁,多半是因为他。
时间回到八月底的一天,闷热的下午,我们几个班主任到学校开会,安排新学期的分班工作。走完一系列程序后,班级分好了,领导宣布散会,我们拿着自己班的花名册离开。走到楼梯口时,一位同事苦笑着说:“只要某某某别在班上就行,他要在哪个班,哪个班主任一年不得安生。”我听了无奈地笑了笑,心里也为某某某今年的班主任感到担忧。虽然我不了解同事提到的那个学生,但从同事的口气中可以感觉到那一定是一个很难管的学生。
晚上睡觉前,我拿出自己班的花名册开始一一查看。不看不要紧,这一看着实吓了我一跳。在花名册的末端赫然写着某某某的名字,就是同事提到的那个学生。天哪,我瞬间倒吸一口凉气。下午还在同情别人,这回轮到同情自己了。他在我的班,他竟然在我的班!我竟然不知道!这可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没有一点儿经验,又遇到这样大神级别的人物,这一年我可怎么过啊?!再看看班上还有几个上一学年就比较有名的角儿,我真是感到头大。
于是,我陷入了各种负面情绪,对开学充满担忧,前几日的豪情壮志早已荡然无存。我感到惶惶不可终日,我不知道该如何管理班级,确切地说是不知道如何管理那几个大神。我,一个小小的弱女子,真担心管不住他们,带不好班。还没开始交战,我已经被他们吓到了。是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博弈还没有开始,我就输了。
焦虑归焦虑,学还是要开的,班主任还是要干的。开学前夕,我开始自我暗示:他不就是个学生嘛,还能把我吃了不成?闹腾,我陪着就是了。邪不压正,说到底他还是个小毛孩呢,不怕!于是,我带着一种无所畏惧的大义凛然的决心,开学了。
其实,开学快一个月,我都没怎么注意到他,也就是说他还算安生,没有什么出格的行为。我心里稍稍松了一口气,眼看着自己定的开学目标——平安、顺利、和谐,即将实现。
就在九月底,也就是国庆节假期的前一天中午,他跟同学打架了。我是在家里吃饭的时候知道了这件事,放下碗筷直奔学校。路上我在琢磨如何处理这件事,首先我要接纳我的情绪,我很不开心,明天就要放假了,平安开学的愿望就要实现了,偏偏在这时候打架,真是不争气啊。这是我当时的真实想法,不过很快我就调整过来了,我又想:打了就打了吧,男孩子嘛,成长的过程中总要跟人打几架的。对于男孩子来说,打架好像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情。平安开学的愿望破灭了就破灭了吧,人不能活在自己的幻想中。哪怕你再想平安无事,可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是不会按照你的想法行事的。放下执念,活在现实,处理好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一个成年人的基本素养。
好吧,在去学校的路上,我已经消解完了起初的负面情绪。走到学校门口时,我已经不生气了。当我意识到学生打架了,我竟然没有火冒三丈时,我对自己的理智感到意外。当我开始自我安慰:这都开学一个月了,他才惹了一件事出来,不错了。想到这里,我自己都觉得好笑,我这心态,绝了。
就这样,我心平气和地去了办公室。他和另一个男生正站在值班领导面前,他看起来一脸不服气的样子。值班的同事和领导开始向我描述他的言行——说话不经大脑,跟平时一样。对于他的表现,我没有很意外,他就是那样,梗着脖子,不会委婉,态度不端正,想到说出。
看到我来了,他的表情稍微缓和了一点。我没有训他,只是给他一支笔、一个本,让他把过程写一写。我平时处理学生问题都是如此,让他们写一下事件的经过,一是方便我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二是让他自己在写的过程中平静下来,还有就是给我一个思考的时间。只有我们都冷静下来了,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
我把他写的和另外一个学生写的都看了一下,大概就是一个玩具引发的一次冲突。我首先确定了那个学生没有受伤,他们只是推搡了几下就被老师拉开了。然后我开始进行思想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呗。我把他开学以来的表现和我对他的看法认真说了一遍,主要以肯定他的进步为主。
他跟人打架,我并没有感到意外,因为我多多少少在同事们那里听说了他之前的一些表现。我对于他开学一个月的表现还是挺满意的,至少能在教室里安稳地坐着,没有惹是生非。所以,这一次我也没有打算怎么样处理他。不过自我检讨是应该且必要的,当然还要让他自愿选择一点事情为班级做一些贡献,算是将功补过。
我联系了他家长,我们在学校门口聊了他打架的事情。他家长对他进行了教育,他当着我和家长的面表了态,我看他态度挺诚恳,就让他家长走了。上晚自习前他在班上读了自己写的说明书——犯错误的过程及反思,当着全班同学保证以后不再打架。虽然这样的保证难免落空,但该有的仪式感不能省。借助群体的力量或教育或震慑个体,是必要的。
打架事件过去后,他又安生了一段时间,直到那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备课,我们的科任老师气呼呼地进办公室说某某某在课堂上顶嘴。又是他。那一次我很生气,因为我一再强调不能顶撞老师,那样会影响其他同学上课。我把他请到办公室,老规矩,先把过程写出来。我了解到老师提问到他,他不会,老师说了他几句,他就扔出一句“我不上……课了。”好,继续思想教育。
我苦口婆心跟他说了一节课,后来他就写说明书,保证以后不这样了,在班上读了一下,又给科任老师写了一封道歉信,承若第二天德育讲堂的时候向科任老师道歉。不巧的是第二天我要出去培训,我就跟科任老师商量把道歉的事放到第三天。学生向科任老师道歉,我这个班主任必须在场。
第三天德育课上,我让课代表去邀请科任老师到班,他当着全班学生和我,向科任老师道了歉。科任老师是个豪爽之人,当场就原谅了他。他后来自愿倒垃圾一天,为同学们服务,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经过这两件事,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他确实不是一个很遵守规矩的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上课爱瞌睡,有时还打扰身边同学学习,跟老师说话就是直来白去,我怎么想就怎么说,不懂得委婉含蓄。不过,他也有他的优点,听得进老师的劝告。每次他犯错误,也能意识到自己的不对。我教育他时,他总是默默地听着,不辩解、不反驳,也能听进去。我给的建议,他一般都会听取。这样的学生还算比较好教育,不是那种油盐不进的学生。
他爱请假,有时候到周三他就请假,理由是“我着急,坐不住了。”每当那个时候我就给他做思想工作,有时候管用,他就不请假了,乖乖回教室去了。有时候不管用,他坚持要请假。后来我就告诉他不能每周都请假,他这周请假,我就叮嘱他下周不要请。下周的班会课上我当着全班同学问他“这周还请假吗?”他回答说“不请了。”然后这一周,他真的没请。我就表扬他“某某某说话算数,说不请假就没请假。”我就让记分员给他的个人积分加一分,以示鼓励。后来,他请假的次数比以前少了,一个月也就请个一两次吧。
上一次他又请假,请两个小时回家有点事。我以为他这两个小时大概要两天了,不过他两个小时后真的返校了,我就表扬他说话算数,说是两个小时就是两个小时。
其实,他是个很简单的孩子。因为基础薄弱,学习跟不上,难免有畏难和厌学情绪。他不会编造冠冕堂皇的理由请假,直接就是“坐不住了”。家长也了解他,遇到他真的非要请假的时候,家长就会跟我沟通接他回去。
有时候我觉得他还是蛮可爱的,上一次他代表校足球队去踢比赛,比赛结束过了一天他才返校。那是考试前一天下午,我刚呼哧呼哧爬上教学楼,一转身他在我身后也上来了。我吃惊地问他:“你咋现在来了,别人昨天都来了,你现在才来。明天考试,你一周不在学校,现在来考试来了?”我以为他肯定不想参加考试,所以才没有和其他球员一起返校。
“老师,要不考试那两天我在办公室坐着,不参加考试了,要不我考得太差,对咱班不好。”他憨憨地笑着说。
“那算什么事儿啊,没关系,来了就得考试,考成什么样都行。”我说。考试是每个学生的权利,只有考试了才能有危机感,不考试更没有紧迫感了。
“老师,你高兴不?”他憨憨地笑着问我。
“啥事儿,高兴不?”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道是问我,他现在来了我高兴不?
“我们踢比赛得了第一名,你高兴不?”他憨憨地笑着。
“高兴啊,高兴,你们真厉害!”我恍然大悟。
然后他跟我聊起了踢比赛的事儿,他自豪地说在一场比赛中他踢进了一个球,扭转了局面,他们赢了。他还说了一些赛场上的趣事,零零碎碎的。看着他兴致勃勃的样子,我真为他感到高兴。能有一项自己的爱好,是多么骄傲的事情啊。每天下午他和另一位同学去训练时,我从来都是百分百支持的。如果说学习不是他们的赛道,我真心希望他们能在绿茵场上获得价值感和存在感。学校里学习的人有很多,但是能够代表学校出去踢比赛的有几人呢?况且他们还踢了第一名,这些经历一定会成为他们记忆中的珍珠,那是他们的高光时刻啊。
比赛结束后的班会课上,我表扬了他们,给他们发了一点奖品。学校表彰大会上,他们也上去领奖了。前几天的家长会上,我又表扬了他们。这样的孩子,需要被看见、被肯定。那天我还在班上表扬他,开学三个月了,只那一次与人发生了不愉快,然后就没再打架,有进步。我是真心表扬他的,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了,就是进步啊。他听了憨憨地笑了。
图片
他就是这样一个学生,不太爱学习,缺乏自律,很爱踢足球,有时会犯些错误,但有时也挺可爱。作为班主任,我对他的表现整体满意,可以给他打八十分。也许是我有心理预期,对他的期望值比较低吧。我总感觉他今年是有进步的,跟我听到的他是不太一样的。同事们都说他今年很乖,比以前强许多,问我是怎样拿下他的。
我笑笑说:“他长大了。”
有时候我当然也希望他像班上大多数孩子一样积极向上、热爱学习。但我知道要接受学生的个性差异,就像接受五个手指不一般长一样。虽然他身上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知道急不得,要看到他的进步,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静静地等着他长大。
总有一天,他会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