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文故事

中华古文故事 | 欲速则不达

2018-12-10  本文已影响0人  zhouie

出处:《论语·子路》

原文: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
子夏一度在莒父做地方首长,他来向孔子问政,孔子告诉他为政的原则就是要有远大的眼光,百年大计,不要急功好利,不要想很快就能拿成果来表现,也不要为一些小利益花费太多心力,要顾全到整体大局。

相关:
司马光《与王乐道书》:“夫欲速则不达,半岁之病岂一朝可愈。”

有一个小孩,很喜欢研究生物,很想知道蛹是如何破茧成蝶的。有一次,他在草丛中看见一只蛹,便取了回家,日日观察。几天以后,蛹出现了一条裂痕,里面的蝴蝶开始挣扎,想抓破蛹壳飞出。艰辛的过程达数小时之久,蝴蝶在蛹里辛苦地挣扎。小孩看着有些不忍,想要帮帮它,便拿起剪刀将蛹剪开,蝴蝶破蛹而出。但他没想到,蝴蝶挣脱蛹以后,因为翅膀不够有力,根本飞不起来,不久,痛苦地死去。

启发:
做人做事都应放远眼光,别太急于求成,多注重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自然会水到渠成,达成自己的目标。许多事业都必须有一个痛苦挣扎、奋斗的过程,而这也是将你锻炼得坚强,使你成长、使你有力的过程。总是试图避开破茧成蝶的过程,一味追求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毕竟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

人物:

卜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在孔门弟子中,子夏并不像颜回、曾参辈那样恪守孔子之道。他是一位具有独创性因而颇具有异端倾向的思想家。他关注的问题已不是“克己复礼”(复兴周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北岛向南(ID:nanzhouie)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