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家长应让儿童补齐文化的短板?
孟子说,"居移气,养移体。"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居住、学习、生活的环境熏陶、感染,改变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他所吃的食物、营养,生活习惯将决定他的身体健康状况。
这实际说的是教育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如果要使一个儿童未来的精神世界发展完善健全,那么我们得给他们最精美的书籍、语言及思想的世界。在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经典,无疑是最好不过的。
一个儿童,知识的学习是必须的,然而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心智、生命意识及良好人格的健全与开启。
今天儿童的学习,都是奔有用,考试而去的。然而,对于一个儿童或者人而言,还有比这些"有用"的知识更有用的东西,那就是那些不考,却对一个人的语言、审美,人文素养影响极大的东西。比如唐诗、宋词,比如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等。
我常常遗憾于在人近中年,才走近了唐诗、宋词的世界,才与孔子、孟子、老子等产生了一点精神的交流。要是在我生命的早期,这些精美的语言,美好的意境及伟大、崇高的人格力量嵌入了我的生命,该有多好啊!我将用我一生的时间来咀嚼、品味与践行。
我的遗憾,我希望今天的儿童不再重演。特别是在"双减"的大背景之下,多出的时间与闲逸,就用在这上面吧。被经典生命滋养过的儿童,一生的生命不会贫乏。
一说《论语》、唐诗宋词等,有人就把它们往国学上扯,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优于其他文化,或者无比文明灿烂,这是非常错误及片面的。
中华文化,有其文明性,然而有其自身局限,就是没有诞生出自然科学等现代文明。西方文明,同样灿烂,但对如何处理人自身,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有其缺陷,可是它却发展出了数学、物理、现代医学等自然、社会科学。
对于儿童或者孩子而言,学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现代科学基础知识是必须的,因为这些是促进技术、科学,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它推动社会经济,科学的发展。
说得更现实一点,学好了这些,可以考好学校,成为个人职业选择的筹码及谋生的手段。
然而,一个人想要生活得更好,就还得需要另一种能力,那就是如何与自我相处,与内心相处。此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唐诗宋词,《论语》、《孟子》、《老子》、《六祖坛经》等就发挥作用了。
所以,我们今天提倡传统文化,并不是要技压一筹西方文化,而是为了提高我们个人的审美、人文素养及个人修养。只有将西方科学及文明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发展的人,才可以说是全面而健全的。
今天的儿童,应补上中华传统文化这一课。当然,传统文化中有一些糟粕,这需要扬弃。
儿童接触传统文化,先从《千家诗》开始吧,既而唐诗、宋词三百首,《大学》、《论语》、《中庸》……这些经典,读读背背,能懂则懂,不懂姑且存疑,因为孩子将用一生的时间来品读。20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