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饮食男女》观感
古语有言:“食色性也。”人生在世,无非需要生理上的饱腹和心理上的饱满。纵观电影史,关于“食色性也”诠释最好的电影,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无疑榜上有名。
拥挤的街头,上班的人群汹涌而出,伴随着红尘俗世纷纷扰扰车流声,片名出现了:“饮食男女”。朱爸抓鱼、去鳞、切片,下锅,手脚麻利,一道松鼠鱼大功告成。再然后,雕花,切丝,洗菜,杀鸡,剁陷,梅菜扣肉、炖老母鸡、烧鸭子、蟹粉汤包就这么香喷喷、热腾腾地出炉了。这也预示着曲折丰富、韵味深长的电影情节的开始。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最初看的时候,也知道这不单单是一部如同《舌尖上的中国》一样的纪录片,导演李安以美食为辅,感情为主,经过抽丝去茧、小火慢炖直到最后热辣翻炒,才完成了这一部让人惊艳的故事盛宴。最后,父女对视的一声长叹,充分留白,余味无穷。直让人看到酣畅淋漓而意犹未尽。
电影以朱爸和他的三个女儿之间的冲突展开。大女儿是一个是个古板沉闷的基督教徒,二女儿是美艳独立的航空公司女白领,三女儿是青春活泼的洋快餐店小妹。由于母亲早去世,朱爸一个人把三个女儿拉扯长大,但父女之间的不理解和诸多顾忌使得他们隔阂越来越深。电影叙述手法十分巧妙,用三次聚餐串联起整个故事,期间娴熟的做菜技巧和人物的感情经历交叉,完美地诠释了美食和感情在人生命中的重要性。
如果就这样讲述下去,整个电影无非就是一个家长里短的故事。然而最后,李安来了一个大反转:大女儿改变造型,红唇卷发,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最后与帅气的体育老师结婚;二女儿却放弃高薪的工作和完美的爱人,回到老房子独自守护着这个曾经的家;三女儿未婚先孕嫁入豪门。最让人目瞪口呆的莫若朱爸,他在最后一次聚餐上公布了自己与锦荣的感情,虽是“老牛吃嫩草”,最后却同时收获了爱情和亲情,无疑是人生大赢家。
故事讲了这么长,无非围绕“食色”罢了。曾当过六年“家庭妇男”的李安这样形容自己的《父亲三部曲》,他说《推手》像清蒸鲈鱼:原汁原味,加了一点酱油提味。《喜宴》像豆瓣鱼:口味重,容易入口。而《饮食男女》像红烧鸡:回味久,烹调讲究。对于李安自己来说,这三道菜的意义不仅仅为他的电影道路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也让他在父亲与自己、中西文化、自我欲望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这是他的一条中庸之道。
电影中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即朱爸的味觉。在一开始,导演就向观众表明朱爸丧失了味觉这件事,电影的最后,朱爸握着二女儿的手,激动地说:“我尝到了!”味觉是一个很好的隐喻,在爱情丧失、亲情凋落的时候,朱爸孤身一人,尽管会做千万道美食,却都食之无味。直到最后,与锦荣结婚,甚至还有了一个宝宝,和女儿们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这个家庭又重新获得了和睦和希望,只有在这样的时刻,他所尝到的食物,才能称之为食物,才能有色、有香、有味,而每个人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在这个世界上,唯有美食和爱,不可辜负。
它们都需要人的呵护和耐心去经营,都是盛开在凡尘俗世的花儿,一个温暖你的胃,一个饱满你的心。
“生活里的惊喜,来源于你踏踏实实的热爱着它以及融入了它以后对它的理解。 在一个不拥挤不喧嚣没有吵闹的周末,上街买菜回家淘米开火,可以穿着旗袍踩着拖鞋系着围裙下厨房,是一件美丽而浪漫的事情。食物和你的恋人一样,唯有真心与用心烹制,才有齿间留香的余味。 全天下的好女子和好男子,都应该在炊烟和炒锅前熨过,知道生活是一件严肃且慵懒的事情,你的食物,养育着你的心肝脾肺,它是什么样的,你就是什么样的。”
每个人活着,最纠结的事情,不过是“今天吃什么?”和“他/她到底爱不爱我?”
孤独的时候,没有无锡排骨、蟹肉菜心,有小笼包和豆浆也是好的。
愿你每一天都在阳光里充满笑容,在爱的世界里不会雨淋;愿你黑夜有灯,梦里有人,坚定并一直美好着;愿你不论是吃路边烤串还是优雅西餐,都不是孤单一人;愿你心怀感恩,胃和灵魂,总有一个要温暖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