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读书

《道德经》:最好的管理,是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

2018-11-10  本文已影响45人  宽哥说

1

读《道德经》,第十七章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翻译过来,意思是说,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人民亲近并且称赞他;再次,人民畏惧他;更次,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老子把统治者分为四种,其中最高明的,是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最差的,是被人民所轻侮;比较好的,是老百姓亲近并称赞他,或者畏惧他。

老子的主观愿望,即理想的政治状况,应当是统治者具有诚杯信实的素质,悠闲自在,很少发号施令,人民和政府相安无事,各自过着安闲自适的生活。

管理的最好状态,就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一切有条不紊,按部就班,井然有序,这是最好的管理状态,是最高明的管理艺术。

《道德经》:最好的管理,是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

2

白岩松曾讲过一个故事:他的妈妈在一个学校工作,说了这么一句话:“其实咱们学校现在挺好的,哪怕校长不在,只要打铃的人在,就可以正常运行。”

这句话让她挨了一通批,说她不讲原则,缺乏组织纪律性。

其实,白岩松妈妈说的这种情况,其实是一种挺理想的境界。

一个学校,如果只靠铃声,就可以各司其职,说明校长领导有方,学校管理上道,老师素质优秀。

一个单位,如果规章制度完备,各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干自己该干的活”,干部履职尽责,职工按标准作业,那么,说明这个单位管理有方,一定是一个有凝聚力的好单位。

反之,如果实施靠领导盯着,干给领导看,干“眼皮子活”,那么,管理肯定是无序的。靠的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是难以构建起有效的管理结构的。

《道德经》:最好的管理,是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

3

白岩松还有一个“白氏理论”: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到了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等纪律的时候,一定是它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

“白氏理论”难免偏颇,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单位。但是,他有他的道理,因为一个走上坡路的单位,往往是有凝聚力的,员工以单位为家,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很高,人人是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该自己干的活儿,加班加点也要保质保量地完成。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并不是说不作为,而是讲究科学的管理,“顺应天时,得人之心”。

无为而治,是一种管理境界。记得看过一本书,书上说,三流管理是术,二流管理是道,一流管理是境界。也听有的人说过,三流管理靠制度,二流管理靠人才,三流管理靠文化。

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对管理者而言,是管理的目标。对员工层来讲,是工作的态度。

管理与被管理,前行的方向是一致的,因为吃的是一锅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