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写作第八团成长型父母

没考好怎么办?

2021-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realship

考试在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在一个教室里学习,接受同样老师的授课,但考试成绩却各有差异。考试作为孩子阶段性的检测,对下一阶段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怎样正确的面对考试,才能今后的学习有积极正面的指导作用,却是一门学问。

对于孩子而言,如果考试没有考好,可能会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不服输。

认为自己是因为努力不够或者是方法不对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没有考好,是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的。通过这次考试会充分的调整自己,改变学习方法,增加努力程度,期待下一次取得好的成绩。

第二种情况是产生了自卑心理。

认为自己不如人,学习成绩跟别人差距较大。如果长时间处于靠后的位置,就很容易定位自己,习惯于一个比较靠后的位置,如果偶尔一次考好,反而会觉得不自在,有意无意的会退缩一些再回到那个原来靠后的位置上。

第三种情况是感到无所谓。

认为考好考坏都一个结果,反正也不缺吃少穿的,日子过得一样舒服,考完试之后还是该怎样就怎样,也不去做任何改变,下次考试还是老样子。

这三种情况下的孩子在性格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种孩子比较要强,比较自信,也比较乐于改变,乐于成长。

第2种和第3种孩子就需要家长的合理引导。

一位学霸的家长,从小到大,对孩子的每一次考试非常关注。每当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退步的时候。都会想各种办法和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孩子成绩退步的原因,争取从第一时间帮助孩子解决,或者提醒孩子自己解决。

对于小学生而言,发现孩子落下的功课是比较容易处理的。小学生还比较听家长的话。课程难度也比较低。家长往往自己就能帮孩子讲清楚。弥补漏洞。

在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里。刘亦婷的妈妈讲到发现孩子不细心,就用抄电话号码的方法,进行专项训练。为了提高计算能力,也会每天用扑克牌做加减乘除运算的数学游戏。用这样简单的游戏方式进行专项训练。

但这样的专项训练法和家长手把手帮助的方法,到了初中就不一定适合了。初二之后孩子进入青春期。对家长过度的干涉会渐渐的产生叛逆。在小学期间对孩子跟得比较紧的家长,到了初中就会感到吃力。尤其是在初中后期和高中期间,孩子往往自尊心较强,成绩考得不好,也不愿意和大人过多交流,认为自己可以解决问题。但事实上孩子内心又比较脆弱简单,无力面对自己难以把控的东西。比如课堂内的老师讲课听不懂,又不愿意去找老师补习功课,自己也不知道怎样去提升,如果家长此时不能及时了解到情况,孩子很有可能在这门功课上一落再落,成为一门弱势科目。

所以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尤其需要对孩子进行“察言观色”,从细微之处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判断孩子的状态。

在孩子主动和家长说话聊天的时候,重点关注的不是他说话的内容,而是他对待事情的观点态度。

思想是行为的前奏,关注思想的正确性,行为自然不会偏离正轨。

比如有的孩子,他谈到班里的早恋现象,认为早恋不影响学习。那很有可能他自己也已经深陷其中,并且在为自己找借口开脱,家长应该及时在这一方面关注一下,及时引导。

有的孩子谈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说某位同学利用碎片时间背单词,并且以一种嘲笑的语态去笑话那位同学的行为,“别人都在玩,就他一个人装模作样背单词”,说明孩子在时间管理上有观念性的错误,会令他在行为上不珍惜时间,家长要及时加以观察劝导。

相由心生,语言和行为是思想的表现。作为家长,不可能时时刻刻跟在孩子身后。家长每天见孩子的时间很短,但是要做一位有观察力的家长,在和孩子交往的短暂时间内,看出孩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及时加以引导,这需要家长的日常功夫。让正确的观念扎根在心中。但是每个人一生都在成长中,很多时候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作为父母也难以分辨,教育孩子更是以盲导盲。所以树立正确的观念,首先需要父母不断的学习、积累,不断实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