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深圳站
发布公众号“一只西兰”
我的深圳站
嘿,我好久没更新了,没有什么原因,就是懒。
记得曾经无数次心血来潮,思绪翻涌在每个被失眠的夜,脑子不断给自己描绘一幅幅成功人士的鸿途“我一定要坚持做一件事”!
但是由于我的兴趣未免太多了,以至于经常想得天花乱坠而导致头痛,精神不振……
而“想”恰恰是完成一件事的绊脚石。
记得很久很久以前,常常深夜登陆微博,看看某个情感语录大V今天发了什么扣人心弦的文案,某个女权主义者今天又说了什么至理骚话,然后转发给闺蜜,一起拍手称赞“卧槽!她说的太有道理了,就是这样的没错!”
于是我们沦陷在大V们有计划有预谋的输出中,默默地成为所谓的“时间消费者”, 乖巧无害的韭菜。
真正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时,我这才悟出一连串的道理,为那些懂得套路而运作的聪明人士所折服。另一方面,我更焦虑了,回想过去在王者荣耀上消耗的几百个小时,在为根本就不重要的事伤心颓废…..
---
我开始算计我所花时间在所有事情上,它是不是能够为我带来什么?
最简单的,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接受电影而不是电视剧,因为它太长了,每个业余的时间拿来追剧,会令我不安…..我认为它是无意义且冗长的事情,当然,能看得见的好处就是在社交方面当同事同学聚在一起谈论明星或者流行的梗,可以加入群聊……
同时也减少了逛街的次数,当朋友约着出门逛街,有时候需要安慰自己出门能见新视野才能心安。
而当我花时间在做饭的时候,又一个个疑问冒出,做饭消耗我的时间与青春,要怎样才能做饭的同时又有收入呢…….?
不知道是不是环境的原因,所有快节奏的运作让我异常紧张,但是仔细回想起来,我还算是幸运,在每个阶段所付出的所期待的事情都会慢慢实现。
除了对吴女士,但她也让我在24岁的时候真切的明白只有对人的付出,没有回报更甚适得其反。
6月,我辞去福州的工作,记得最后一天,老板半开玩笑地问道:说实话,你辞职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某个人要离开这座伤心的城市?
我笑笑不说话,即刻退租收拾行李来到深圳。
我给一些同学朋友和家人去了消息,朋友开心地欢迎我来到她的城市。
小时候爱哭以为长大就不会,现在却发现,年龄越大泪点反而越低了。同学关切地问了我的计划,有没人照应,工作方面的方向。亲人们说,在不熟悉的地方要好好照顾自己,注意安全……虽然是再普通不过的关心,但是每一点都足以让我感动。
只有吴女士,得知我去深圳的时候第一句“去找男朋友了?”
我对她能够说出什么奇葩话而不再感到惊讶了,毕竟常年伸手要钱坐享其成,已经让她无可救药,下一步就是要问你工资多少钱,给我凑钱。
深圳最大的不适应,就是网络。无论是在屋子里用的WIFI,或是空旷地区自己的流量,都卡得不行,它除了让我在地铁里刷不出二维码,更重要的阻碍了我副业的发展。一个大城市的网络居然是这样令我感到震惊!朋友推测可能是5G要来了,或者是什么其他原因,我都感到心痛……
其次是工作,下决心转行做新媒体后,我一遍遍地更新简历,原以为自己有一些实操的技能会容易找些,却不想大部分公司都只要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于是在朋友那做了半个月的饭……
求职印象比较深的两次经历,第一家公司老板年纪稍大,当然,从公司的装修风格就得以体现,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是一尊中年男人青睐的狮子雕塑,办公位置小,倒是2个客厅都做成了大大的招待室,桌子上摆着几副老套茶具。
重点来了,当我拒绝了这份工作时,老板表示给我期望工资再加一千,再不够由我提,我以距离远为由,他表示会给我重新租房子……???
真是令人心动呢哈哈哈,仿佛有股自己是求之不得的引进人才。
理清思路,我即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且工作市场上的薪资我是知道的。公司规模小,双休想必也不忙,那么他招我的目的无非是陪客户泡泡茶洗洗脑,给我租房等于还想要窥探我的人生自由?果断拉黑。
第二家公司在boss直聘上聊了许久,HR表示需要试稿,好的,我按照她的试题花了2天时间做了一套理论题,三篇文章和数据分析。理论题其实答案网上可以找到就不说了,由于该公司是做女性时尚类方向自媒体,所以文章的要求还是比较高,内容结合当下娱乐热点,做图审美与搭配要好。
最难的是,这三篇文章规定的方向分别为奢侈品,穿搭,旅行好物。作为平民窟女孩,哪里接触得到奢侈品,于是只能临时做功课抱佛脚。等第一次试稿通过后,HR再发来第二次试稿,要求分析3个不同类型的B站up主,3个淘宝店,3个公众号。
好的,等我再一次用心做完交稿后,HR通知可以去面试了。我信心满满地去气鼓鼓地回来,没录用的原因是我不了解新媒体???那您叫我做那么多成品是逗我呢?
面试其实并没有很迫切,但是整体工作机会还是很多的,一直处于面试无果的状态,我慌了,这2个月大概是我目前人生中最最放肆的休憩,即便副业已远超主业收入,但却渐渐令我感到空虚,是一种对工作缺席的焦虑,它意味着成长的脚步减缓,社会关系淡薄,再一点就是社交与对外界信息接收,都会受到影响。
于是扩展了求职的范围,一家短视频公司通知我去上班。顺着短视频红利期的脚步,很快就上手了。
然而这份朝十晚九5.5天上班制的工作内容再一次让我感到不适应,岗位是短视频运营,实际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高大上,每个人坐拥二十几台手机,运营二十几个的账号,剪辑视频,养号,涨粉指标……嗯,我对自己的账号都没这么用心过,且收入也远不及。于是学习了几天运营技巧,我灰溜溜地走了。
接下来就是目前这家公司,入职一个月以来已经稳定,一切都还算好。
最最重要的是,我不再做自己讨厌的工作了,说来惭愧,作为财务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小两年的工作经历常常让我生不如死,是那种每天醒来逃避上班的强烈情绪,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被动地运作……
我逐渐明白,大部分的工作本质就是用时间换取温饱的一点点金钱。
而在时代飞速变化中,注定要被新的年轻面貌所取代。那么这段总要被取代的时光,就稍微顺从内心,做自己不那么讨厌的工作吧。之于说“不那么讨厌”,我特别认同杨老师的观点,“兴趣不能变为工作的,它会让你像每天被叫醒的闹钟铃声一样讨厌它……”
这一点,在这份新工作初期,就让我深刻体会。
原本随心所欲不受条条框框束缚写文,逐渐变成赶时间,求数量的机械运作,每天四篇文章的工作量让我无法适应,偶有突击热点迅速下笔的措手不及,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懊恼,再一次让过去的我铐不努力的枷锁……
年轻本身就是种红利期。
当我第一次听到同事开玩笑冒出“你这个94年的老女人……”顿时不好了,那么94年在深圳是“老女人”,那我岂不是中年妇女?
当自己不再被“应届生”“刚毕业的”光环所笼罩后,年龄这一道尖锐的利剑瞬间指向我,它意味着不有犯错被谅解的宽容,不再有被叫“小妹”的权利……
但是“年轻”升华了整个工作氛围,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工作是可以边放流行音乐的,这让整个办公室充满活力。
与之前工作最大不同的是,它没有“老员工气息”。
同事都是年龄相当的年轻人,不存在献媚。或许是行业不同的原因,过去做会计的时候,老员工大都姿态高傲,遇到问题不教就是不教,而新员工永远低人一等。记得第一份工作,有人把公章弄坏了,然后大家都指认是我弄坏的,原因我是新人,做错事老板不会太生气,我???
由于外地人居多,做什么都不会让人感觉奇怪,每天早上有着一群上班大部队一起朝着一个地点奔走,即便都是互不相识的人,却减少了之前的孤独感,好像能够很好地自然融入,要是人生没有变老和结婚这两件糟心事,就能够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吧。
自从毕业后,深感每年匆促的脚步,像是被点上五倍速,一批人经历着另一批人经历过的人生,然后慢慢同化成大体相似的人,未来预想不到,且就这样吧。
END
我是篱笆
巴拉巴拉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