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锣鼓喧天的“活报”,却看得我泪眼婆娑

2017-02-13  本文已影响27人  烫手的暖气片
锣鼓喧天的“活报”,却看得我泪眼婆娑

每年正月十五都会有“活报”表演。“活报”,类似于东北的扭秧歌,陕西的“社火”,是以流动表演的形式感恩当年的丰收余庆,祝愿来年能有个美好愿景,表演的内容有惩恶扬善,有诙谐幽默,有民间传说,也有当下流行。

从我有记忆开始,看“活报”就和看春晚一样是每年必有的节目,都承载了当代人的情感。我是个喜静不喜闹的人,从紧张的高中生活开始,已经数年不去凑热闹了。今年演出队伍从单位门口经过,我便带着女儿去领略一下本地的传统民间艺术。

路线附近挺满了密密麻麻的车辆,却没有想象中人山人海的场面上高声吆喝着兜售小吃的摊贩也没见几个,小时候孩子们爬到树上或在大人的腿缝间往前挤的场景已经荡然无存了,现场有执勤的警察和保洁人员,秩序井然,路面整洁,我却有股冷清清的感觉。

一阵咚咚锵的锣鼓铙罄响起,宣告表演的开始。首先开始的是二龙戏珠,远远看到红色和金色两天长龙腾移狂舞,追逐着顽皮的彩球,我顿时回到了儿时那喜气蒸腾的集市上,群情激荡的观众放开了喉咙欢笑着,喝彩着,提醒着龙儿们:“在这儿呢!”“在身后呢!”仿佛龙儿们是真有生命、有听力的。

一个挡在眼前的手机瞬间将我从记忆的时空里拉了回来,身边的人都举起手机拍照,“咔嚓”“咔嚓”的声音不绝于耳,似乎只有将节目汇集到那一小小的长方体内,才对得起自己在数九寒天挨的冻受的罪。

手机从空中放下来了,机主又低头忙着发朋友圈。演出队每走一段路都要驻足表演特殊动作,其中不乏高难惊险之处,我和女儿忍不住惊呼起来。但我很快就发现,我们的叫声很突兀,竟不足以被稀稀啷啷的喝彩声淹没。我尴尬的瞄了瞄周围,好在大家几乎都在忙于手机,没人注意到我们的“失态”。

接下来每个演员都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功夫,我用掌声开表达对演员的敬意,但和者鲜寡,且少了喝彩声的配合,力道到了空中也就消散了。

一队队的演员从眼前经过,我逐渐沮丧起来,因为我发现所有的演员年龄都在四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上的也不在少数。

我记忆中的“活报”是年轻人的天下。年轻的小伙子无论长相有多难看,只要踩上高跷提肩扭胯,在众人眼里就成了潘安。在万众瞩目之下小伙子的一招一式,年龄女郎的一颦一笑,都能引起阵阵喝彩叫好声,表演结束后,博彩最多的演员,家里的门槛能被媒婆给踏破了,每年的活报表演都无异于一场流动的征婚广告,年年都会留下佳话。

而如今,世界那么大,舞台那么多,相识相亲的方式那么便捷,劳损筋骨的义务表演对年轻人完全失去了吸引力,无怪乎观者缺少热情,严重老龄化的表演队伍本身就缺乏活力,我看到挑着行李的沙和尚拖沓着双脚,显然体力有些不支。

一位大妈当街纵劈“一字马”终于引来一片惊呼和赞叹,我却感觉到两股温热的液体顺着我冰冷的脸庞曲曲折折的流进嘴角,带着咸涩的味道。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懂得韶华易逝不可追忆,懂得时代变迁日新月异,懂得大势所趋顺应潮流,所以在这个应当热闹喜庆的日子里,我流下眼泪。道家告诫我们:处世不宜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我既不混同于身边的手机族,也不能被他人发现我的婆娑泪眼,于是我假装低头和女儿说话,在她的肩膀上蹭掉了眼泪,继续沉默的鼓掌,为已上了年纪的演员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