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告诉你,人生其实很简单
看完电影《冈仁波齐》,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突然很想把之前搁浅的去西藏旅行的计划提前完成。之前一直想去西藏,但由于种种原因没去成。看了这部影片,更是坚定自己去西藏的信念。明夏,即使一个人,也要来一趟西藏之旅。
关于西藏——
西藏,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个神奇的地方。那里有虔诚的信徒,有美丽的风光,有纯净的心灵。大学时候,有同学从学校骑行到拉萨。当时只是佩服他一路骑行的坚持和勇气。却不曾知是什么让他如此执着,只知道回来后的他告诉我们,西藏之行,让他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涤。
“冈仁波齐”是一座神山的名字,它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不仅如此,它还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
关于影片——
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时正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玛扎堆的朝圣队伍。这支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踏上了历时一年,长达2500多公里的朝圣之路。
这是一部类似纪录片的影片。影片全部采用素人演员真实出镜,在海拔4000多米,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耗时一年拍摄出来,也算是历经千辛万苦。总是看到一些批判影片拍摄技巧不成熟的评价,个人觉得这些言辞还是有些偏激的。作为一部以记录片的形式拍摄出来的影片,想给观众还原出来的就是藏民同胞朝圣路上的这种真实。真正动人的东西是不需要太多技巧的,你所谓的剪辑拙劣,呈现出来的反倒是质朴的真实感。在你看来是简单重复的叩头动作,在别人那儿还真是可以读到信仰、坚持、执着和人生。
关于题材——
朝圣,不得不说这是一项具有重大的道德或灵性意义的旅程或探寻。一年,四季,2500公里,几个对自我灵魂救赎的信徒,一个在西藏常见的朝圣故事。藏民同胞们是单纯的,出生在牧区偏远村落的他们并不知道什么诗和远方,每天只知道牧牛放马,实实在在地经历着生活的磨难和考验,接受着命运的安排。他们没上过学,不会讲汉语,对于世界及生活的认知仅仅来源于村子及村子里的邻里。他们从出生便开始学到相信,相信他们的佛,相信他们的神,相信给予他们生存生产的自然,相信生命的轮回及善恶的惩戒。他们渴望灵魂的救赎,不顾肉体的痛苦,执着地走在朝圣的路上。不管路有多远,即使花上毕生的心血,也要到达自己信仰的圣地。西藏有太多这样的人。
他们因善良而简单,因简单而执着。藏民朝圣之路,几乎每天磕10公里的路,不管还刮风下雨,从不间断。遇到水坑,便宽衣解带继续磕,水花四溅,没有什么能阻碍他们的脚步。遇到山石滑落,就趴下不动,砸到了腿,也默默接受上天的安排。遇到车坏了,直接丢掉车头,一路推拉着车子前行,推完车子还要再走回去磕头,继续拖车,再走回去磕头。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发生,也不管什么周围怎么变化,他们总是闷头前行,磕着长头,日复一日。
我敬佩他们顽强的生命力。这是生命最原始的状态,也是最动人的状态。走在朝圣的路上的藏人,用自己的意志抵御寒风、暴雪、各种磨难。或许,这就是生活。让你受尽磨难,即使如此,你也不能停下。你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心中的目标,心中的信仰,那是种强大的力量,支撑你一路前行,就这样走下去。
关于这一题材的争议声倒是不小。有人说这是在消耗宗教信仰,也有人说这是愚昧的信徒。不管怎样,影片让人感到震撼,给人带来了思考,也让更多人了解到藏人的纯粹和信仰。现在观众的眼睛还是不太瞎的,越来越多的水片商业片还是没法入观众眼的。但这部小成本片子能成为众多好莱坞影片中的一股清流,各评分软件上的高评分也说明观众们并不是吃瓜群众,都有自己的一套审美标准。
最后一点点感受——
我没有磕过长头,也没有宗教信仰,但是看完影片,还是被感动了。感动于它的质朴,也感动于藏民们执着的信仰,感动于那种生命最原始的坚韧。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人生其实很简单。我们穷其一生地追求的东西,在时间长河中,真的不算什么。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生活得很累?是因为我们追求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把生活过得太复杂。当你把人生看简单点,你会活得更轻松。
去趟西藏吧,那会是趟心灵净化之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