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经理我的产品之路征文@产品

大二学生的产品探险历程

2017-08-23  本文已影响392人  塰里

我参与了“来简书聊聊你的产品之路|@产品专题征文”,也来说说你的产品故事吧。

最近看了一个TED,演说者是一名人力资源总监,她把投简历的人分成了两类:

当一份光彩亮丽的简历和一份不是那么起眼的简历摆面前去竞争同一个位置时,她想到的不是怎么为企业尽可能的避免人才录用的风险,而是好奇那个不是那么起眼的人究竟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才可能触碰到这个高度。

一份简历讲述了一份故事,而我在期待我的故事。

一直在探索的路上

“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无数次在心底盘问着自己,我甚至在好奇会不会有人从一开始就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为什么其他人看起来总是那么优秀,而自己一往常态的平庸。

每一张照片都是对时间的讣告

大一,入摄影坑

那时想着一定要学好摄影,用镜头把我眼里认为的世界纪录下来,我想留住身旁的人的笑脸。每天拍拍照好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做一个文艺小青年,梦想着以后可以开一家自己喜欢的咖啡馆。

后来某天我突发奇想,我在想要不然以后做一个摄影师吧?可是不知为何总没有底气真正决定下来。

“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可能......可能不是吧。”

在我的人生信条里,无法把对摄影的热情分享给我的顾客和职业。我只想花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于我在乎的亲友,当爱好成为职业时,我想我就失去了对摄影真正的热爱

“那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大二上,我开始了UI设计

从小就看多了偶像剧,羡慕那些西装革履的职场女性和拥有一份看起来很酷的职业。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依据现有的能力,我在想我可以干些什么呢?

UI这个词是堂哥带给我的。高考报志愿那会他说:
“既然你会PS,那就去报计算机,做UI,当个淘宝美工也不错”

虽然当时不懂这三个行业有什么互通的逻辑,但是还是懵懵懂懂的报了计算机。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些也只是一个门外汉的看法。

原本以为,一路就要这么走下去了。学好UI,努力进个大公司,奋斗个大几年,技术转管理的方向走。但是越深入,遇到的问题也就越多。

我不是设计科班出身,从小也没有艺术细胞。也许我真的会掌握了PS,做出一切我想做的图。可是我明显感觉到我的创造力有限,而这是一份需要灵感并进的事情,你的创造力才是这份职业走到底的核心竞争力

再一次,我对于我的选择疑惑了。“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我不懂,但我也不知道,我想也许再坚持下去就能找到出路吧。

学UI的后来很多会转产品。我也了解过,也打算未来这么做。可是可能附带“经理”二字,渲染得让我觉得“产品经理”有点高深莫测,所以我也不敢去奢望短时间内去接触这些。

雨夜里的陆家嘴

大二下,我开始认识产品了

一次偶然的点击,打开了不曾打开的学校摄影群,看见同学转发的学校创业训练营的链接,而我正好看到了需求岗位:UI设计师。

去练个手?

比赛完的第二天,评审的导师打了电话问我:“我们公司在招产品实习生,你有意愿来吗?” 接完电话,我偷笑了半天,难以置信的是,我可以远比想象中的早接触到产品。这也让我开始得出结论:你不主动去展示自己的能力,那么你永远都不可能被发现。机遇是很重要的,它不会经常出现,但是你一旦抓住了它,可能你的生活轨迹就开始另一种变化了

我对产品经理说:“我原本也想先做好UI后再转产品,只是没想到可以这么早”
他说:“想做产品,现在就可以做,不用等那么久”
嗯,Just do it.

回想之前为什么没有勇气改变,我想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来自于职业的差异化:
UI的成果输出是可量化的,阶段性的成长可以及时得到反馈;
而产品的成果输出是难以衡量的,判断综合能力的提升没有一个很好的比对方式。

街头

我对产品人学习能力的阶段性认识

在这行业里最可怕的是,比你牛的能人还在每天的努力学习,他们的思想一直和互联网的浪潮齐头并进。他们不能停下来,因为这是互联网时代,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又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没有什么知识储备是万能的,你必须尝试新的,让自己不被落伍。

求知态度

在我看来,越是能力超群的人,态度总是那么谦和。这是为什么呢?有一个很生动的例子:读书时老师总说的一句‘上课认真听讲的永远都是那几个考试都做对的人’。考试考好的人总想着考的再好一些,能力越好的人总想着更好一些。

很喜欢庄子的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总喜欢和前辈聊天,希望可以畅所欲言,我想了解他的经历和见地;我珍惜每一次活动,我尊重每一位队员,期待团队最后的成果;我认真对待每一次实践机会,每一次的实践就代表我可以稍微更了解这个方面。

态度

思维能力

打破思维定式,不能让自身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来限制更多的可能性。在参加PM黑客马拉松时,主持人一直在强调“思维定式的可怕和不要陷入牢笼”。因为过分的考虑成本和技术的可行性可能会泯灭一个好的想法,从而错失了良机。

通过合适的思维模型,对获取的知识可以内消和转化。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维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识,在一个落后的思维模型里,即使增加再多的信息量,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

时刻总结

学习产品近四个月,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的复盘总结。产品的迭代中有一环是必不可少的——分析结果,去挖掘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对于个人能力的提升也亦如此。而复盘总结,你需要重新去思考整个过程,去分析WHY,发现更多的问题,避免下次的同类错误,不断的完善自己,从而获得的收益是无法想象的。

The end

分享最近喜欢的两个句子:

我想成为拳击手,捧着对产品的热爱,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以上的想法是产品新人的初步见识,不足之处多多指出来,欢迎各位大佬对我提出建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