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散文随笔杂感文心雕莲

教师节写点啥 || 圣人也是人:孔子讨厌道德婊

2017-09-09  本文已影响672人  心生莲花Y

文/心生莲花

教师节写点啥 || 圣人也是人:孔子讨厌道德婊

道德婊,是当下自媒体时代网上流行的一个新词,指那些妄自抬高道德标准,对他人行为有过高道德要求的人。

乍一看,和孔子自然是扯不上关系。但是,若深究,这种人这种事在孔子时代也不乏其例,正是孔子所反感所讨厌的!

孔子是一个很注重道德、仁义、礼教的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他的一生都在倡导并践行着这些核心价值观。

不难想象,如果认为孔子一天到晚不停地叨逼叨,念叨这些,多无趣,多令人生厌啊!但是孔子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永远是讲方法的,因材施教,就是他老人家发明的。

千万别误会,今天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宣扬他的因材施教,而是说他讲起道德来,一点也没让人觉得板起面孔严肃的说教气息,相反却是充满温情、充满人性的。

就让我们来看看孔老师是怎样践行和保护正常的道德行为,不被超道德绑架、让更多的人能够愉快滴接受并遵守人性化的道德标准。

01

《吕氏春秋·察微》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回来,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

有一次,孔子学生当中有个很会做生意的弟子叫子贡,他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付给他的赔偿金。

孔子知道后说:“子贡(端木赐),你这样做不对,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

后来,子路救起了一名溺水者,那人为了感激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便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搭救落水者了!”

子贡不收赎金,反倒遭到老师的批评,而子路要了别人的酬礼,老师却表扬他做得好,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子贡的境界确实高。但是这种境界,一是建立在牺牲个人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子贡经济条件足够宽松富裕,因此,不收赎金也不会影响到他的生活;二是他抬高了道德的门槛,其他人未必有他这样优渥的经济条件,如果让他们自己贴钱去赎回奴隶,肯定是损害了个人利益;如果收下国家给的补偿,他们就会陷于“不如子贡高尚”的尴尬境地,所以,谁还敢去做这样的好事呢?

孔子批评子贡抬高道德标准、间接陷他人于不义之中的做法,是很有道理的,相反,子路拿的报酬,是对他救济行为的鼓励,合情合理,别人也会效仿。救人拿报酬顺理成章,这样就不会出现没人救人、袖手旁观的情形了。

02

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时,遭遇了在陈蔡绝粮七日的困厄,楚王听说了这件事,出于对孔子的仰慕、对人才的爱护,派驻守楚国北方边邑负函的地方长官叶公去解救他们。

叶公(本名沈诸梁)把他们安顿在自己的领地,安顿好以后,就慕贤若渴抓紧时间向孔子请教。

见到当时的大教育家和学术明星,叶公非常激动,问孔夫子怎样才能把一个地方治理好?

孔子告诉他六个字:“近者悦,远者来。”(《论语·子路》)意思是,在你治下的人乐于接受你作他们的父母官,不在你治下的人也愿意来到你的地盘生活。

沈诸梁听了孔子的开示,极力想要证明自己是个好学生,德政做得很不错,就给孔老先生讲了发生在他治下的一件事:说他们这里有一个很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作为儿子,他很公正地站出来,告发了父亲。看,老百姓够正点吧,证明我沈诸梁治理有功吧!

孔子是这样回答的:我们家乡的风俗和你们这里完全不同,“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

意思是如果儿子做了错事,父亲就帮儿子隐瞒,绝不告官,如果父亲做了错事,儿子也是一样,正直就包含在这种做法里面啊!

沈诸梁听完,彻底懵逼了!他不知道原来道德不是冷冰冰的不讲情面,而是可以亲情优先,在情理与法理出现冲突时,人伦亲情更需要得到保护。

03

孔子这种人性化的道德价值观的精髓,被孟子继承了下来。

《孟子·尽心下》有这样的记载:有一个叫桃应的人问孟子,“舜做了天子,皋陶是他的司法官,如果舜的父亲瞽瞍杀了人,舜会阻止陶判他父亲的罪吗?”

孟子说:“舜不会阻止。因为司法官有权去判一个杀人犯,那是他的职责所在。”

那舜怎么办呢?

孟子接着说:“皋陶行使他的职责没错,但舜到了晚上,可以跑到监狱里把父亲背起来逃走啊。宁可不做天子,也要保护自己的父亲!”

孟子果然是孔子学生的学生的学生(孟子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学生,子思又是孔子弟子曾参的学生),在注重人性化的最基本亲情上,和孔子一样。

追求高尚的道德固然没错,但如果建立在对多数人利益损害的基础上,或以破坏另一种更有价值的东西为代价,比如构成最基本社会关系的亲情,那就要考虑这种道德标准的制定是不是合理了。

04

今天,我们都知道“以德报怨”是什么意思,也知道它是一种社会美德。

但是,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却不要求人们以德报怨。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有人问孔子:一个人做了对不住我的事,我内心是受伤的,但我并没有报复他,相反我却用不计较、对他好的方式来回应他对我做过的事,怎么样呢?

孔子说,你用仁德来回报那个伤害你的人,那么,如果有人对你好、做了有恩于你的事,你怎么对待他呢?我认为,不如以公正的方法对待那个伤害你的人,该诉诸法律的就诉诸法律,该让赔偿的就赔偿;用仁德对待那个对你好的人,该报答的就报答,这样好坏分明最好!

表面看来,孔子的境界似乎也不怎么高。但实际上,从社会效果上来考量,孔子这样做,是让那些伤害别人的人付出一定的代价,承担应该承担的后果。如果大家都去以德报怨了,那岂不是纵容坏人更猖獗了吗?

所以,超道德行为,看似高大上,堂而皇之,有时候却恰恰适得其反,带来破坏社会普遍风气的不良效果,拉低了人们的道德底线。

教师节写点啥 || 圣人也是人:孔子讨厌道德婊

在先师孔子那里,道德是有温度的,要尊重人伦情义;道德是公平的,并不因为富有贫穷而有差别;道德也是要观看效果的,它要能激励人变得更加正直更加向善向好,防止人变得不知善恶不懂好歹。

道德并不抽象,包含在人们的一言一行中。通过孔子对待一些人一些事的评价,可以看出孔子很讨厌道德婊。那些口口声声打着道德旗号、动不动以道德的名义绑架他人的人,或者处处占领道德制高点、走有利于自己的路让他人无路可走的人,小心自己不要变成令人生厌的道德婊噢!

道德就在那里,不要拔高它,也不要贬抑它,更不要利用它。


我是心生莲花,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手动点亮这颗心吧,也欢迎打赏、关注、点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