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妈初次遇见——养活教育

2020-08-23  本文已影响0人  hj_C

      初次在朋友圈里看到聂圣哲这个名字,我是很陌生的,我以前完全没听过,“养活教育”这个词语,我也没听过,我只听过“精英教育”,什么叫“养活教育”呢?

        带着一份好奇,我去微信读书搜索了这本书,居然有,然后就开始读起来。

        不读不知道,一读才发现原来这本书是关于培养孩子从小做家务的习惯的书籍。对我而言,更是特别了,育儿书籍我也读过不少,专门讲从小养成孩子做家务的书籍,这是头一本。

      书中提到“要说教育简单,首先是指要教每一个受教育的人做一个“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真人,其次是学好专业技能和知识,树立靠双手和头脑立足社会的观念,将来到社会上做一个快乐、平凡的劳动者。这样的教育,本质上并不复杂,更谈不上高深莫测。”

        如今的家长都是在培养会读书的孩子,只要能读书好,成绩好,考上个名牌大学似乎一切就成功了!这个“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理念就是从孩子做家务做起,洗衣服、做饭炒菜、刷马桶,什么活都可以做,不怕累不怕辛苦,靠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努力去做好家务事,不走捷径,从小有这样的观念的孩子,走上社会就是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的人!

    我第一次知道坚持做家务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以下摘自聂圣哲《养活教育》

    “而无论是最终上了清华北大,还是专科院校,孩子的成长过程基本雷同:除了考试,不具备其他能力。不会做饭,不会洗碗,不会洗衣服,更不会做西方流行的各类DIY(手工),因为孩子的家长认为他们不需要从事这么初级、简单的劳动,也正因此,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给他们提供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有了这样的家长,就催生了诸多迎合家长的商家,各种补习班、兴趣班,高昂的收费还在其次,浪费了孩子的时间才是致命的。一个不会劳动、四肢没有经过训练、不具备生存能力的孩子,长大以后很难适应社会,能力、情商都会出问题。这样的孩子,年轻的时候可以啃老;35岁左右,生活就会变得艰辛起来,因为父母已经到了退休年龄,资助孩子的能力越来越弱;等到父母去世,他们甚至会无所适从,不知道离开了父母这样免费的甚至有点自我作践的“服务员”,自己该怎样活下去。

很多孩子也不是除了考试以外没学过别的,他们学了钢琴、小提琴、跆拳道、网球、绘画、舞蹈……就是没学过叠被子、洗衣服、烧饭菜、倒茶递水,更没有对全家一个月的花销做过一次次的计划、优化,来实现同样成本下的生活质量的提升。

我曾与一个美国研究基础教育的教授闲聊,他的调查结果是:平均来讲,一个钢琴考了十级的孩子,将来如果不从事音乐工作,这一生弹钢琴的次数不会超过20次。这个数据让我非常吃惊,一个孩子把钢琴练到十级,要花掉无穷无尽的时间!如果用来学习叠被子、洗衣服、烧饭菜、倒茶递水、待人接物、计划和安顿生活……这个孩子将来的生活将是何等自在,事业也有可能非常优秀!

有的人对我正在讨论的问题非常不屑——都什么年代了,还去叠被子、洗衣服、烧饭菜、倒茶递水……这些服务,都可以“买”!雇月嫂,找钟点工!那么,我要问你,从哪里买?从天上买吗?这些卖的服务,不同样需要一批人来做吗?你能保证你的孩子就不在“卖”的行列?

你觉得这些油盐酱醋、锅碗瓢盆的事情俗气,自己的孩子必须高大上。那么,我要告诉你,每一个人都要吃喝拉撒睡,都要结婚同房生娃,你怎么知道,你的孩子将来就是买服务的?你的孩子是继承了巨额遗产,还是特别能挣钱?再说了,你与孩子商量过吗?你的孩子愿意高大上地端着,而不是平凡地生活吗?

现代社会越来越讲究服务交换,拿锅铲的和握鼠标的,都是社会的需要,缺了谁,社会都会出问题。”

      这本书中很多内容都让我醍醐灌顶,实实在在地去践行养活教育,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对自己负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的家务一起分担的样子,从那一刻,我就下定决心了,两个娃娃一起抓,每天都让她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且是她们自己能做的事情,决不帮忙,让她们自己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