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岗位思考杂文大家说

微信朋友圈与微博的一点点思考

2015-01-19  本文已影响950人  SiQi

朋友圈原本作为一个微信的附加产品,其功能应该算是作为期望型需求存在于微信的设计中的,但是如今朋友圈的重要性已经日渐凸显。甚至很多人每天没有使用微信交流的需要可是却仍然一天多次浏览朋友圈好友的状态。

这难免让人想到曾经的人人网。

对于人人网这种基于同学等社会关系类型的SNS的衰落,以及微博的兴起,很多人的结论是——兴趣社交才是王道。
兴趣社交类的产品里,最火的现在就是新浪微博了。当然它成功的原因很复杂(包括运营等等),不是简简单单一句“兴趣社交”就能概括的,但是“兴趣社交”却是其血脉,决定了其产品定位。
而从朋友圈和微博对于“好友”所存在的开放性差异上(微博对于非好友有查看、评论、转发、赞的多种功能,而微信较重视个人隐私),就可以看出两个产品的初衷和定位是不一样的。

下面就内容、交友及互动三个要素做些简单的比较:###

1.微信朋友圈与微博的内容对比:####

微信朋友圈:
来自熟人、朋友的吐槽等等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以及一些分享内容
新浪微博:
1.来自身边朋友或者网友UGC(阅读、评论及转发较少,通常不过百);
2.新闻,热门事件(阅读、评论、转发量大);
3.明人、大V的段子(阅读、评论、转发量大);
4.软文、宣传文案、广告等(阅读、评论、转发量大小视内容质量和发布者影响力)

2.微信朋友圈与微博的交友模式对比:####

微信朋友圈:
无法通过朋友圈来结交朋友,无法与不在微信联系人列表里的人产生交流互动。(微信朋友圈没有“兴趣”和“交友”。在微信中“兴趣”被放在了“订阅号”里,“交友”被放在了“摇一摇”、“附近的人”里面)

新浪微博:可主动结交好友,交友成本低,易认识新朋友(有共同爱好、兴趣)。

3.微信朋友圈与微博的交流互动方式(对于一条朋友圈状态或微博)对比:####

微信朋友圈:评论,点赞

微博:评论,点赞,转发

另:在微博中转发的主要三种独立原因:###

      1.保存信息(如看到一段教程感觉有价值,转发待日后查看,等同于收藏)
      2.传播信息(如看到一则段子,转发供朋友一乐)
      3.展示自己的观点(转发且对该微博加以评论,展现自己的支持或反对等看法)

当然,转发的原因也可能是以上原因中的三种或两种的任意组合。
由此可见转发可以达到较多的目的。而在我们每天见到的微博当中,转发也占了不小的比重。

所以从功能性和现状上看来,“转发”在新浪微博中是不可或缺、十分重要的。####

总结:

由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新浪微博中我们认识的朋友每天自己生产的信息和内容,即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比较少,且传播量、影响力都较小。而转发占了不小的比重,在转发之后的信息也携带了他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对于这类转发后的信息我们可以称之为UOC(User Organize Content,有兴趣者可参考拓展阅读)。
而朋友圈里没有转发功能,只可分享一些页面、链接,且分享是点右上角的三个点然后再点击分享到朋友圈。相比于微博的转发,第一,操作、学习成本略有提高;第二就是微信主要还是倡导UGC的。如此一来,朋友圈里的UOC会大量减少,对于用户来说,也避免了很多无效的信息。
在微博里,我们可以看到近日新闻、热门事件、新鲜出炉的段子、官微的转发抽奖。只要你不点击你的那些“分组”里的微博的话,一般情况下,“所有微博”里大多就是这些信息,偶尔像我这样的会在微博里发几句生活感慨的也早就被淹没在其中了。由于我自己的生活感悟、牢骚在微博中得不到太多响应,所以还是使用朋友圈发原创的内容多些。
在微信朋友圈里,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张三的吐槽和李四的晒照。偶尔也会有三大姨八大婶发的“单身女孩要注意的十件事”之类的分享,但主要还是以UGC为主的。而且这些内容的发布者大多还是你的朋友、同事或者家人。

对于我这种普普通通、粉丝也就一两百(其中还有部分僵尸粉)的网民,可能用微信朋友圈找存在感、看看朋友的动态比较实在。微博主要还是用来获取信息、感兴趣的内容。

其实还有些其他可以作比较的点,以后有机会可能再整合整合写个续篇......
另:欢迎讨论指正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