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最大的勇气
这是一部读起来让人心情略沉重的小说,全书两到三个小时可以读完,作者余华用冷静客观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人一生的故事。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输光家产而一无所有,他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最后,福贵所有的亲人都先后死去,只剩下他一个孤零零的老头和一头年迈的老黄牛相伴,但他是那样乐观豁达地活着,完全出乎人的意料。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主人公福贵的生活,“这样只是在写福贵自己的感受,而非其他人的看法,所以他讲述的是生活,而不是在别人眼中看来的苦难或幸存”。正如作者所说:如果用第三人称来、叙述,一旦有了别人的看法,那么福贵在读者的眼中就是一个苦难生活的幸存者。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看待《活着》的内涵,全凭读者自己的诠释。但无论如何,《活着》告诉了我们一种对待死亡可能的态度。
选择活着是一种勇气
常听人说,活着不易。细细想来,如同福贵一样,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充满了太多的无奈和心酸,死去远远比活着更容易。因此,活着比死去更需要勇气。活着,不是苟且、软弱,而是一种可敬的勇气。漫漫人生充斥着无奈与艰险乃至绝望,而无论命运如何,死死地抓住生命不放手永存做人的尊严,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在小说中,福贵经历了一切苦难之后,依然平淡地活着,“没有人想到我们都活到了今天”,读到这里,你不得不感叹生命的坚韧。
不必深究活着的意义
很多人常常去思考,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本书显然是给这些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因为作者告诉我们——人是为自己的生命而活,是为活着本身而活,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有些人为爱情而活,失恋便想着寻死觅活;也有些人为事业打拼,视其为生活的全部,一旦失败便向一走了之。当你想为自己的活着赋予某种特殊意义的时候,不妨追问自己一句:意义的意义是什么?其实活着这件事本不需要什么深刻的意义,让每一天简单有趣就是值得的。
福贵从富家子弟变成乡下种田的人,我总以为这种身份的转变意味着对“活着”这件事有不同的理解。我见过很多乡村的人,每日忙忙碌碌不去想为什么活着,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田间劳作。后来,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升,我也见过很多哲学家一样的文艺青年,他们习惯性思索着人生的意义,似乎只有带上使命出发生命才更有价值。其实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奔波忙碌的乡村人,他们脑海中没有什么价值追问,每个人都只是自自然然活着,但似乎他们也没有多少快乐,更多的是为岁月所累,为苦难、痛苦和欲望所折磨,其实他们也是为活着而活着,就像福贵一样。我总觉得这是现实中略可悲的一点。
一定要坚强乐观活着
活着本来艰难,延续生命就更要艰难地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但也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活着就是最好的幸运。无论现实多么残酷,生活多么苦涩,每个人都要乐观地活着。因为,活着都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它不单单是心跳,呼吸......更多的是责任与情感的承载。对于一个人来说,活着是上天最大的恩赐,也是这一生最大的义务。这样想似乎有些沉重,但是对于那些没有经历多少苦难或者遇到一点小事就觉得自己最惨的人来说,《活着》会是一剂良药,它让你知道,人世间没有绝望的事,只有绝望的人,没有过不去的苦难,只有被痛苦吓倒的人。
活着,不是苟且、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可敬的勇气。漫漫人生充斥着无奈与艰险乃至绝望,而不论命运如何,死死地抓住生命不放手永存做人的尊严,便是人生最大的成功。要知道,我们活着的今天,是殒身之人所期待的明天,多少亡灵再无机会看日升日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厌倦这世界,去和命运做朋友吧!
总结
读《活着》,绝望者会怀疑“活着”是走向死亡、走进坟墓的过程。强者会感受到福贵在困顿之中选择活下去的勇气。每个人都会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给出不同的感受,但到底如何认定,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同时代赋予了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我们所处的时代当然和以前不一样,在活着的岁月里,我们所经历所感受的,就成了我们自己关于《活着》的领悟。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想表达的是: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是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事实上,对我们而言,活着本身就该被珍惜。因为活着,我们能感受到身边人的爱,能看到大自然的美妙,能体味那些难得的温暖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