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奎律髓65·卷22月类,杜甫这些咏月诗,每首都有脍炙人口佳句
前言
《瀛奎律髓》卷22为月类,方回说:
着题诗中,梅、雪、月最难赋,故特以为类。中秋月尤难赋。“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僧贯休句也。“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东坡句也。“万山不隔中秋月,”山谷一句尤奇。
然则月诗五言律无出于杜少陵,故所取杜诗为多。而五七言共得四十首云尔。
方回认为,咏月的五律中,杜甫的作品最好,所以这一卷选录的杜甫五律也最多。
一、月夜 杜 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
这是杜甫的名作之一。安史之乱中,杜甫在长安思念家人,写下了这首诗。方回点评说:
寄家鄜州。八句皆思家之言,三四及儿女,六句全是忆内,与乃祖诗骨格声音相似。
三四及儿女,指颔联写: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首诗主要写妻子,首句说“闺中只独看”,接下来却是写一对小儿女,然后颈联、尾联又接着写妻子,所以古人说这是“借叶衬花之法”,儿女为叶,妻子是花。
方回说杜甫这首诗与“乃祖诗骨格声音相似”,其祖杜审言的这首诗被方回选录入这一卷的第一首,《和康五望月有怀》诗云:
明月高秋迥,愁人独夜看。暂将弓并曲,翻与扇俱团。
雾濯清辉苦,风飘素影寒。罗衣一此鉴,顿使别离难。
方回说,这首诗首联和其孙子杜甫相似:
起句似与其孙子美一同。以终篇味之,乃少陵翁家法也。
愁人独夜看,闺中只独看...杜甫的《月夜》明显是从其祖父《望月有怀》脱胎而来,杜甫的写人物的笔墨更多,表现的手法更多样。杜审言则主要描述月的笔墨更多一些。表现虽有不同,但都是咏物怀人。杜甫对于其祖的传承与发展,即所谓“少陵翁家法也”。
二、初月 杜甫
光细弦初上,影斜轮未安。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方回点评说:
诗话谓,此诗喻肃宗初立,亦是。
这首诗有人说,杜甫用咏初月,其实是暗喻唐肃宗刚刚即位做皇帝。即把皇帝比作初升的月亮。如果站在这个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会发现却是很契合当时的情况。
初月为上弦月,月光非常微弱。才升到古塞的上空,已经被晚云隐隐遮住。天上的星汉虽然没有改变颜色,但是世上(关山)却一片寒冷凄凉,表示大自然没有变化,但是时局还比较混乱,战争未息。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尾联一句分作两句写,庭前的菊花上暗暗沾满了白露,白露滋润花朵,也可以理解凋零花朵。在这里,可以想象为朝廷中的各种人物。
这首诗既是写月,也象写人物和当时的局面。
这种写法,咏物诗词中很常见。例如张九龄的《咏燕》诗,南宋王沂孙的词《眉妩·新月》,都是表面咏物,其实是写人及其遭遇。
三、月 杜甫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鈎。
兎应疑鹤髪,蟾亦恋貂裘。斟酌嫦娥寡,天寒奈九秋。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鈎。颔联为比喻,上联将月亮比作布满尘埃的首饰盒打开,露出了镜子;下联将月亮比作将窗帘挂起的钩子,可见此时的月亮还是弦月。
将月比喻为镜、为钩的写法,古已有之,合并为上下联的则有初唐沈佺期的咏《月》诗:“台前疑挂镜,帘外自悬钩。”可见杜甫直接从此化用而出。
兎应疑鹤髪,蟾亦恋貂裘。上联承接“尘匣元开镜”,因镜而见白发,下联承接“风帘自上鈎”,因挂起风帘,所以感觉寒意而想貂裘。
兔、蟾,都指月亮,不说自己见白发、恋貂裘,而说月亮如此。可以理解为,月下的我见白发、恋貂裘。
尾联说月中嫦娥孤寡,如何渡过寒秋,亦是自喻。
四、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鼔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前三首,是真正的咏月诗。这一首《月夜忆舍弟》主要不是写月而是思人,不过诗中也涉及到月,按照方回选诗的逻辑,理所当然的被归为月类。
乾元元年(758)春,在长安任拾遗的杜甫收到弟弟的来信,而作此诗。杜甫四个弟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这首诗的警句。2、3、4句,使用了一些江淹《别赋》中的意象,例如:
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
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阴往来。
杜甫秋雁、白露、明月,是古诗常见的意象,杜甫加入了思乡、思人的内容。
后四句直接抒情,描述了战乱之下兄弟分散、书信难通的现状。
结束语
杜甫关于月亮的诗非常多,方回选录了其中的十五首,都是五言律诗。其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和警句。
结束时,依照惯例作诗一首,五律《宿合肥咏月》:
欲赏庐州月,今宵何处寻。
街灯疑白昼,广厦自重林。
才过包河水,稍平游子心。
孤光照冰雪,不负为长吟。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