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

新媳妇

2020-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夏波

小时候,我常跟着爷爷奶奶到姑姑家住。爷爷奶奶住在乡下,姑姑家也住在乡下,说起来,那个地方真是美,四周都是山,山低处是人家,山高处也是人家。到姑姑家要穿过一片很大的竹林,竹林这边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就建在斜坡上,村庄名字我记得不太清楚,大概叫石家岭(那边建在山坡上的村庄,大部分会在后面加个岭)。这个村庄的房子和其他地方有点不一样,房前的石阶都是高高的,有成年男子的身高那么高,我姑姑家的房子门前也有石阶,但比这石家岭的要低些。

不知道为什么,那个村庄经常有人办喜事,所以,在我印象中,嫁人都是要嫁到那有着高高石阶的人家里,坐在那宽阔的院子里,织着毛衣,和邻居聊聊天,喝喝茶。

这大概是因为我年纪小,还没见过其他地方的人结婚是什么样子的,才会有这种想法。

打石家岭经过的时候,办喜事的人家都要拉着我们进去吃碗点心——一般是肉汤煮挂面或者是糖水煮蛋,再加些新鲜的猪肉片,一碗大概有五个蛋。我的家乡是很时兴吃点心的,来了大大小小的客人,必定是一份果盘一杯茶,再有一份点心。果盘里搁着冬瓜蜜、干枣、各色米饼、冻米糖、葡萄干、瓜子、落花生、糖果之类的。那个时候作为小孩子的我食域并不宽,对肉啊蛋啊完全不感兴趣,只抓些瓜子和蜜饯来吃。

当时我想这里的人真是热情,总叫我们去吃点心。后来才知道,这些人都是爷爷奶奶的相识,可真巧,都让我碰上了。

唢呐吹得欢天喜地,在场的人言笑晏晏,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一起拉着家长里短。奶奶拉着我到新房里,“你看,这个新妇,多好看,手多白嫩”她拉着新娘子的手,转过身子对主人家说,“好福气啊你们!娶了个多客气的新妇!要顺顺利利百百岁岁啊!”(他们喜欢把“漂亮”说成“客气”,把新媳妇说成新妇。)

这个“啊”字拖得长长的,调子拉的高高的,它确实是个语气词,却不带有吟诗般那样圆润的感情,像是对前面祝福语的强调,让人听着慈爱又喜庆。“顺顺利利,百百岁岁”,这是老人家的口头禅。逢年过节坐席待客这句话是不能离的,无论什么人对你说出这样的话,你都会由衷开心。

新媳妇笑着,露出几颗洁白的牙齿,真好看,她牵着奶奶往沙发上坐下,从果盘里抓了几把糖果塞给我,问我“够么?够么?”直到把各个口袋装满了。

后来,我又去了石家岭玩,新媳妇正在宽阔的院子里晒被子,院子里多了几坛花,那坛是搁置的酒坛子,插着一坛桃花,一坛李子花,还有一坛野郑花,桃瓣粉红,李花雪白,郑花香野,阳光下显得更热闹了。

新媳妇大都爱花,像小姑娘一样爱,她们对生活热爱,对婚姻享受和期待,心里甜的像灌了蜜一样。

我记忆最深的是我的一位表舅妈,这位舅妈成亲的那天我不太记得了,成亲后,我倒常跑去玩,她一笑眼睛就眯起来了,说话软软的,话尾的那个字,音要拖得稍长,再转个调调,像唱歌一样。

她家里放着各色的花皿,书桌上是细长颈口的雕花琉璃花瓶,窗台上摆着是瓦罐酱坛,门前是半人高的瓦缸,还有一些装了土的塑料小桶,家里的花随着花季变化,三四月,桃花、李花,四五月,映山红、报春花、迎春花,六七月,栀子花,荷花,石榴花,入了秋又有了野菊花……

这位表舅妈除了插的花精彩,办的吃也是古灵精怪的。比如把栀子花放锅里大火炒一炒,端上桌。表外婆看了一眼,“咦,这花还能吃么?”一尝,脆脆的,很爽口。在这之前我们那吃的花仅仅是黄花和南瓜花,其他的花很少入菜。这位新媳妇喜欢吃辣椒,把干辣椒撒上油在火上一烤,辣椒香喷喷的,做零食或者下酒都特别好。有一次她把干辣椒切成一寸指节大小,浸了冰糖水,放锅里蒸,然后再拿出来晒,晒出来的辣椒段又甜又辣,特别够劲,但是不能吃太多,吃多了肚子疼。

有人打她门前过,她从屋里端出自己炸的小果子给人家尝,有人到她家院子来玩,她从厨房里端出自己蒸的包子给人家尝。男人说“真好吃!”女人说“手真巧,改天也教教我们!”“叔叔多吃点,婶婶再来个呀,屋里还有呢!”她边笑边招呼着,贴着她的丈夫坐下,把手温柔地搭在丈夫的肩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