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毕生积蓄十万余元送警察,“精神空巢”实为社会之痛!

2017-08-03  本文已影响3人  苏意紫

日前,一位杭州建德70岁的王奶奶,三番两次要把十万余元存款送给一位非亲非故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位王奶奶早年婚姻不幸,现在一人独居,她的独生儿子对她不管不顾,她整天见不到儿子,偶尔来也是找她要钱。孤苦无依的王奶奶心里难过,精神也差,平日里总爱摸到附近派出所里跟一位名叫黄欢的警察诉诉苦。黄欢见老人可怜,就一直对老人提供些帮助,逢年过节上门看看,帮老人买买米、换换煤气等。这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让王奶奶把黄欢当成了亲人,到后来甚至要将自己省吃简用积下的十万余元存款赠送给黄欢。黄欢警察当然拒绝了王奶奶这份好意。

这样的好警察关心人民疾苦并不求回报,我们当然要为他点赞,但是从中反映出的空巢老人怎样安度晚年的社会问题,也是越来越不容忽视了。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快速增多,独居、孤寡的“空巢老人”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一些独居和空巢老人,因缺乏情感慰藉和关注,经常感到被边缘化,大多数的空巢老人在物质方面已有保障,但普遍精神生活空虚,情感关怀缺失。“房子空了,心也空了”,成为时下许多老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并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些不法份子和团伙,甚至利用这些老人的情感空缺,打着“关爱老人”,“服务老人”的旗号,开办各种保健讲座,老年人福利中心等,在对老年人关怀备至,嘘寒问暖的背后,却是高价售卖假药和保健品,骗取老年人的养老钱。

近日,广州荔湾警方端掉了一个这样的诈骗团伙,依法刑事拘留24名犯罪嫌疑人。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些老人知道自己上当受骗,却不肯配合警方调查。一位老人虽然知道自己被骗,但老人觉得“业务员”比自己的儿女还亲,无论如何不肯报案。解读这些老年人的心理,他们就是觉得这些骗子给了自己比亲人还多的关心和温暖,带来的心理慰籍他们用钱来交换也觉得值!

所以,敬老爱老不仅仅是满足老人的物质需要,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更加需要引起关注。而解决老人精神的“空巢”,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1、儿女们理应对父母多一些关怀,理解父母所需,尽到儿女的责任,为什么要让外人来做儿女本该做到的事呢?在平时就把父母放在心上,多联系、常问候,多给父母一些精神关怀。对自己父母的关心,何尝又不是在为自己幼小的孩子做出榜样呢?

2、而从老年人自身来说,要鼓励他们积极走出家门,多学习,多参加文化体育活动。通过集中观看电视节目、相互聊天、一起健身、下棋打牌等多种活动项目,转移老人注意力,发展兴趣爱好,从而消除孤独寂寞感。

3、从社会层面来看,政府除了设立公益性的社区文化教育、养老机构、活动中心以外,也应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鼓励老年人成立互助互教的组织,多管齐下为老年人提供差异化的满足精神需要的多种选择。

其实不管你现在是青春年华还是豆蔻少年,人人都在慢慢老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家关心重视现在的“空巢”老人问题,其实就是在关心未来的自己。社会也要形成关爱老人的氛围,并寻找出解决老人独居、养老问题的办法,别再让“骗子比儿子还亲”。小编衷心希望,社会功能越来越完善,人人都能够有尊严地、幸福地老去!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