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家读书

无用的美学——读《审美阅读十五讲》1

2017-02-06  本文已影响0人  康小白

最近在读孙绍振老师的《审美阅读十五讲》,感觉受益匪浅。理论有深度,事例分析有新度。但毕竟是理论强大的书籍,而且观点比较有独到性,所以要坚持看下去有一定的难度。我就按照我的进度对内容作个拆分,既帮助自己理解,也帮助同样想看要看的同仁更好的把握书中要义。

第一讲、真善美的“错位”

第一点是假美学的真和真美学的假

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需具备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理性,二是情感。两手要抓,且两手都要硬。只偏重理性,讲究科学,会沦为经济动物。但是审美讲究的就是情感,一种奇妙不讲理的东西。审美要定义起来比较抽象,也不好理解。孙老师举了一个例子生动形象地讲清楚了文学中审美是什么?他说林黛玉身体不好,有胃溃疡,又失眠,神经衰弱很严重,本该平静一些,有利于恢复精神和躯体的机能,增强爱情的竞争力。可她觉得那不重要,情感最重要,她就伤心啊,哭啊哭啊,越哭越不健康,在爱情上越没竞争力。她哭得一点功利理性价值都没有,但审美价值就哭出来了。

所以,这个真和假是相对于理性和情感的角度来说的。

第二点是想象:假定、自由、和苦闷的象征

想象就是假定,假定了,感情才有自由。想象的自由是艺术的生命。中国诗歌之所以美,就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

第三点是真善美的错位。

真善美之间不统一,不分裂,有部分重合,但是错位了才能产生美学。用朱光潜先生的例子来说明更明确。木商看到松树,看到的是松树可以值多少钱的木料价值。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植物。画家看到的却是松树苍翠劲拔的气质,以及严寒傲雪的风骨。画家的不合真实,却最合艺术想象,最美。

第四点是恶不必丑,善不必美。

这点主要是从艺术的审美接受角度而谈的。比如小品《卖拐》中的赵本山,从现实道德角度而言是不善的,可是我们在看的时候不会觉得他丑恶反而觉得他好玩,可爱。而《红楼梦》中宝钗,她是不恶的,可是她缺是丑的,她在道德上薛宝钗并无多少损人利己之心。有些研究者硬把薛宝钗描写成一个阴险的“女曹操”,和这一形象本身是背道而驰的。薛宝钗的全部特点在于她为了“照顾大局”而自觉自愿地、几乎是毫无痛苦地消灭了自己的情感,不管是对贾宝玉可能产生的爱,还是对王夫人(在逼死金钏儿以后)可能产生的恨,她都舒舒服服地淡化掉了。她在人事关系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她克制自己的情感,不让自己和任何人冲突,甚至把自己的青春和爱情都没有认真当一回事,让她假装成林黛玉和贾宝玉结婚,她也没有反抗,结果是她自己成了生命的空壳。和情感强烈但没有健康的美人林黛玉相反,她是一个健康却没有感情的漂亮女人。美的反面不是长得丑,爱的反面不是仇恨,而是冷漠。一个人冷漠了,从审美价值来说,就是丑。

所以艺术作品中,既有审美又有审丑。

第五点情感的审美超越实用。

审美价值是不实用的正是因为它超越了实用价值,才更为强烈,更为自由,更为生动。因为现实中实用占据优势,压抑统治情感。所以文学想象中的情感才倍觉可贵,可以让人心灵深处的情感获得自由。

白岩松以及许多大师都倡导要多读一些无用的书,其实就是针对现实实用主义大行其道,而审美情感缺乏的现状发出的。

一个人只有理性和感性并有才称得上健全的人;一个民族只有实用和审美两者共有才能称得上是健全的民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