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之下,实践之上

业务分析|从设计思维的角度思考

2022-08-29  本文已影响0人  帅春风

业务分析的过程要做两件事:

1. 寻找业务的本来面貌

2. 探索软件需求

业务分析的两件事

但是完成业务分析过程,并非把两件事,当成两个清晰的步骤,只要完成步骤1,再完成步骤2就可以了。

业务分析的过程,最终的目的是寻找软件需求。它更像是一个绘画的过程,先对业务本来样貌有个模糊的印象,对要寻找的软件需求也有个模糊的印象。再进一步地去探索业务本来面貌更细致的部分,从而推导出清晰的的软件需求,也就是业务需要软件做些事。

业务分析的过程:两个循环模型

上面只是抽象出了两个寻找软件需求的循环,其实,在我们进行业务分析的过程,可能会存在很多个寻找软件需求的循环:

业务分析的发散和收敛的过程业务

不过,一般我们只要通过两个循环模型,就可以很好地讲业务分析定锚过程(模糊期),同时在定锚之后,进行有效的提问,找到真正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案(清晰期,这里的解决方案,指的是针对业务问题提出软件需求)。

模糊期:

在业务分析的模糊期,不要求我们了解切确的业务目标和事务,也不用提供完全确定的软件目标和软件事务。我们在这个阶段首先要做的是,提出一些有利于我们了解更多的问题,例如:

1. 业务是做什么的?

2. 业务目标是什么?

3. 业务希望软件带来什么服务?

4. 业务希望软件带来什么变化?

5. 涉众有哪些,用户有哪些?

6. 外部需要和我们系统打交道的系统有哪些?

这些问题可以有答案,可以没有答案,但是我们首先得去找到可能知道答案的人去了解情况。当然,如果有答案,那么答案大部分夹杂着“假设”的成分,但是不打紧:这就相当于在写文章没有清楚自己的主题和内容之前,打草稿的过程。也可以打比方相当于雕刻家雕刻作品,最先打胚的过程,它看起来不知道是什么,但是在雕刻家心里,会有一个预期,也就是希望长成的样子。

对于这个阶段的过程,作为产品经理,我认为需要做到“努力地寻找,勇敢地整理”,大胆点,做更多的资料收集,做更多的假设。所有的回答不了的问题,以及回答了,但是不确定答案是什么的问题,都会成为下一阶段,也就是业务分析的清晰期挖掘软件需求的利器。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问谁,才能尽量多地在最开始的阶段,问到尽可能多的有效的答案,这个问题也可以再进一步地思考。(这个问题我也没想好,也许后续可以再仔细琢磨一下,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