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人那么多,我们为什么还要变得优秀?
优秀的人那么多,我们为什么还要变得优秀?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层面来思考,第一个层面是从现实的角度,你只有变得优秀才能得到你想要的,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好一点。
所有好的东西都是稀缺的,所以他们会筛选追求者——你梦中的学府只会录取排名最靠前的考生,奖学金只会颁发给综合素质最拔尖的选手,理想的工作会在所有应聘的人员中选出最有竞争力的,而为数不多的晋升机会也只会给到业绩最突出的员工(又或是符合潜在规则的那一小拨)。
总之,如果你不够优秀,就得不到入场券,就只能站在门口,看着门内的那一面热闹在心中暗自羡慕。当然也许会有人说,那些世俗的成功并不是我想要的。可是,这真的是事实吗?月薪5000的生活和月薪50000的生活,我很难相信在同等情况下会有人选择前者,大多时候我们只不过是不愿意支付昂贵的代价,从而失去了自主选择生活的可能,回头来给予自己欺骗似的自我安慰。
当然优秀的定义不止一种,不能把它完全等同与世俗的成功,所以还要从第二个层面来看,也就是理想的角度,足够优秀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人的价值如何去定义呢,在我的认知中有三个层面。
首先是自我价值,即让自己产生快乐情绪的价值。沉浸在小说的世界中体会丰富人生,我们感到了快乐;打一场酣畅淋漓、精彩又焦灼的球赛,我们感到了快乐;在峡谷中秀一波操作、逆风翻盘,我们感到了快乐。这些行为未必会对他人和外部世界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对于给我们正面情绪产生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这就是自我价值。
其次小范围影响力价值。也就是对身边人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了,父母可以影响孩子,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三观;医生可以医治病人,使他们拜托疾病的困扰;老师可以传授知识,帮助他们筑牢基础探索未知的世界。这种价值也许不足以一一详述或是载入史册,但是却作为最小单元构筑了世界的温暖与和谐。
最后是普世价值。字面的意思,不多解释了。前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钟南山等四人因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而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时候,我相信很多人会对所谓的普世价值会有非常直观的感受,这种价值就是社会的价值甚至人类的价值。
没有人能够准确地为价值明码标价,但我想可以作为参考的是,产生正面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或许能够比较一二。显而易见的是,越优秀,你就能够在越大地范围内为这个世界带来正面的影响。
综合这两个层面,无论是从现实意义、还是理想意义上来看,我们似乎都有着难以推辞的追求优秀的必要性。其实我们要不要变得优秀,跟他人没有关系,优秀并不是排他的或是互斥的。
就像是黄渤在被问是否能够取代葛优时的回答,我们要做的并非是覆盖谁的光辉,而是让自己变得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