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笔记】保护小区的调查、监测和巡护?(三) 以广西某黑叶猴保
1. 调查背景和目的
保护小区在我国最早的探索始于1992年,江西婺源县(郑磐基,1994)。保护小区作为小型保护区的概念,随后得到了省级林业部门的关注,在2000年前后,有广东(1993)、福建(1995)、湖南(2000)、浙江(2002)、江西等省市县份先后出台了相应的规定和指南,或者提出了建设规划。截止2010年我国自然保护小区总数量达到4.84万个,总面积1384万公顷(中国林业年鉴,2010)。
拟建的或者已建的保护小区需要充分了解生物多样性本底情况。2012年广西颁布的《广西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管理办法》中指出应当在“具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区域由于其分布面积小或分布零星无法建立自然保护区,而由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建立自然保护小区。袁秀等(2010)指出在建立自然保护小区规划时应该优先考虑保护植物分布较集中的地区。1991年,西班牙的瓦伦西亚自治区(Valencian Community)开始创立植物微型保护区(Plant micro-reserves),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2300公顷范围内的350种伊比利亚半岛特有的植物物种(Lumbreras,2001)。
然而保护小区普遍缺失明晰的本底调查。保护小区的本底资料往往来源于规划时收集的信息(袁秀等,2010),或者通过访谈记录的信息(安丰轩,2013),或者仅仅关注旗舰保护对象(韩树才,2015)。已划建的自然保护小区大部分尚处于初始阶段,资源本底不清楚,大部分没有管理档案,个别有管理档案的地方,档案管理比较混乱 (袁永亮,2011)。但是一些评估中发现,反映了保护小区对于特有种、极小种群(广西自然保护小区建设项目本底调查报告,未发表)和保护区的空缺(黄琰彬,2012)的保护具有独特的意义。
此外,保护小区和当地社区活动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采伐、偷猎、挖药、放牧、旅游等方面的人为干扰对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黄琰彬,2012),这需要管理者进一步对社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本底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安丰轩 (2010) 参与了广西首批广西自然保护小区的调查,他发现没有真正的了解、认识、尊重当地社区文化,并根据当地社区农户的意愿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有利用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目前成立保护小区仍然是保护部门的单方面举措,如何实现保护小区的“自筹、自建、自管”,仍需要和社区进行充分的沟通。通过对社区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了解当时社区对成立保护小区的参与意愿。但另一些实践表明,参与式农村调查评估 (PRA) 在筹建自然保护小区研究中使用时能够快速收集到需要的基本情况,使外来者和当地村民了解他们所处的社区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有助于建立保护小区的管理制度和行动计划 (韦鹏等,2010)。目前不少自然保护小区侧重于保护轻发展,很少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做出规定,使得当地社区多只有保护的义务,对资源的利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本次调查希望通过保护小区的的本底调查(生物多样性和PRA),为保护小区和社区制订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2. 调查方法
2.1 调查地点和时间
2015年1月邦亮保护区反映有靖西武平乡某村村村民汇报,2014年12月5号发现了黑叶猴并拍摄了照片3张(附件6.1)。靖西邦亮保护区杨副主任确认为发现黑叶猴的村屯为靖西武平乡某村村某屯屯。2015年2月,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和靖西邦亮保护区工作人员,前往某屯实地访问。访问中得知,村民确实拍摄到黑叶猴1群4只(图2),发现猴洞一处。此外,当地村民说另有1群9只黑叶猴活动。某屯的黑叶猴发现后,得到了广西林业厅和靖西县林业局的高度重视,在邦亮保护区的协助下,迅速以靖西某屯黑叶猴保护小区上报给广西林业厅。广西林业厅批复为广西2015年18个保护小区建设示范之一,随后靖西县林业局制作了保护小区标识牌,挂牌成立。
图 1 某屯黑叶猴保护小区地理图(黄线范围(1.31km2),红线范围(5km2,为保护小区边界),白线范围40km2)某屯黑叶猴保护小区地处广西靖西市武平乡某村村某屯屯,涉及核心村屯某村村某屯屯,以及周边屯包括:某村村马浪屯、安本村上朗屯、安本村果乐内、果乐外。某村村及安本村位于古龙山水源林西北面,不在保护区内,村周围为石山,东北面稍远为土山。根据谷歌地图资料,此范围内最高海拔1000米,最低海拔600米,平均高差在200-300米之间,为峰林谷地地形,所有的谷底已经被开垦。(见地理图)调查实施于2015年12月8号至11号,调查人员总计11人,包括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李兴康等4人,以及来自于崇左市江州区林业局、广西中医药研究所、美境自然等志愿者7人和3名向导,野生动物植物保护国际(FFI)以技术顾问的形式参加并完成最终的报告。
2.2 黑叶猴、鸟类和两爬类、植物调查技术路线
因某屯范围不大,已知的黑叶猴种群较少,采用小区蹲点绝对数量统计法对其数量进行统计。观察记录内容包括群数、数量、种群结构、声音、粪便尿迹、发现时间、地点、移动方向、活动范围、以及猴洞地点,重点确认猴洞范围,对发现黑叶猴、黑叶猴痕迹进行拍照记录。(调查表见附件1)
植物、鸟类和两爬类调查调查核心范围为在红线范围(5km2)内进行,采用样线法调查。重点目标是调查种类的多样性保护价值,对有条件进行影像记录的进行影像记录。(调查表见附件2、3)
2.3 社区社会和经济本底调查
对某屯屯开展实地PRA调查,通过森林资源利用图、大事记、季节历等方式,了解周边自然资源的分布、利用方式和社区社会、人口和经济来源、治理方式,以及开展成立保护小区的KAP(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调查了解某屯对周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认知和利用方式、和对保护小区成立的态度。总共调查了27户(某屯24户,上朗1户,果乐内2户)。**为了叙述的方便,根据样本量我将低于8%的比例称为个别,8-19%的比例称为少量,19-41%的比例称为少部分,41-59%的比例称为半数,59-81%称为大部分,81-92%的比例称为多数,超过92%的比例称为几乎全部。受访户情况如下:
image.png3 调查结果
3.1 黑叶猴调查结果
根据前期调查和此次调查,我们观察到黑叶猴家庭群1群、独猴1只,并拍摄有照片,通过访问在陇马山一带应该也存在1群黑叶猴(表),总计约2群11-17只黑叶猴。
在此次调查中,根据村民的反馈,某屯黑叶猴和广西其他地区黑叶猴的生活习性具有3点差异:
-
黑叶猴的夜栖地不易发现。当地山体洞穴十分丰富和密集,黑叶猴对夜栖地的利用方式非常多样。这给调查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仅发现4处猴洞/猴平台。
-
黑叶猴存在吃农作物(玉米、红薯等)的现象。和广西崇左等黑叶猴分布区不同的是,当地种植以玉米、红薯、水稻为主,并不种植甘蔗,村民普遍反映黑叶猴吃农作物,并且有能力将黑叶猴和猕猴区分开来。因此,尽管当地人并不吃黑叶猴或者以黑叶猴泡酒,但是过去仍然会因此被捕捉。
-
黑叶猴存在白化个体的现象。在果乐内、上朗的访问中,当地村民均有提出见过白化的黑叶猴、猕猴等。其中上朗因有人收购在几年前围猎过黑叶猴群中的一只白化种。
2.2 植物、鸟类调查结果
通过样点、样线法,在调查范围内共计调查到45科96属116种,其中列入保护级别物种共计30种,包括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金丝李(Garcinia paucinervis)、蚬木(Burretiodendron hsienmu)、任豆(Zenia insignis)、广西火桐 (Firmiana kwangsiensis)、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董棕(Caryota urens)以及23种兰科植物(附录3)。
在调查范围内通过样点、样线法共计调查到37种鸟类物种,详细名录见附件。其中有3种国家二级保护物种,为红隼(Alco tinnunculus)、普通鵟(Buteo japonicas)、雀鹰(Accipiter nisus),总体上鸟类为农业、灌丛、次生林交界的代表种类。
鸟类调查“鸟种数-日期变化图”3.3 社区调查结果
3.3.1 社区基本情况
某屯全屯共80-82户400多人,都是壮族,黄姓,另有两户姓覃。最早祖籍为浙江,明末清初为清除广西匪患时从广东南海迁徙过来。春节和三月初三(扫墓)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它节日还包括八月初二的庙会、中元节(自家过)和大年初四(年轻人聚集),老人唱山歌、也有人喜欢请人唱山歌,果乐内屯表示还有自己的节日是十一月初九(孤零神)。没有屯办公室,篮球场之类,日常聊天在小卖部门口聊天。庙会等节日聚会和在小卖部门口的聊天构成最主要的交流方式。
全村的收入来源包括有粮食种植、经济作物种植、外出务工,家庭养殖,受访户中有一户还靠经营工厂。但打工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一半以上在工厂,还有少量的建筑工和木工等。这也导致留守的都是老人、儿童,每户一人以上,全村光棍超过3桌以上(约30人)。全屯医疗靠村里的卫生所。读书幼儿园在金三角,小学在武平乡,现有4个大学生,以前出过6个大学生。
全屯种玉米、红薯为主(红薯虽然也吃一部分,更多的是用来喂猪和酿酒),少量受访户表示还有种植柑橘、甘蔗和桉树等。大部分家里养的有鸡和鸭,半数的家庭有养猪和牛,个别养的有马,作为运输工具。羊没有人养,座谈中村民表示山上草皮、树苗、柴(少)不够养羊,但是在野外踏查中确实发现有羊粪和养啃食的痕迹。
3.3.2 社区管理机制
某屯现分为三个村民小组,之上是某村村委会。村民小组组长每三年选一次。受访户中有少量的人担任过村民小组以上的村屯干部,但是只有少量的受访户参加过村委会选举,半数的受访户明确表示下届村屯干部选举也不会参加。
半数的受访户表示村委会最重要的工作职责是修建公共设施,当然其他人的意见也包括传达政府政策、修建公共设施、为村民找出致富之路、维持治安、团结起村民、替村民出头、保护村里土地、山林、水源、处理收费和补助等。但大部分人认为,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实际上还起到了冲突调解的作用。
座谈中提到某屯没有开过村民大会,但是大多数受访者仍将将召开村民大会全体讨论作为村里集体决策的途径。大部分人支持召开村民大会举办社村民大会的方式讨论是否建立保护小区,仅有个别人表示反对。
座谈中表示没有某屯明确的村规民约,但半数受访户知道村规民约。大部分人认为村规民约是有效力的,少部分人则表示没有。半数受访户认为只有全体村民一起才有权利制订村规民约,少部分人则倾向于村里的老人,只有个别人认为这种权利属于村委会。大部分人愿意参加一起参加制订村规民约,支持把保护本村野生动植物和本村山林的条款写入村规民约。
3.3.3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意识
大部分受访户表示爬山太辛苦,叫我去我也不去;少部分的受访户表示今年完全没去过周边山上;只有少量的人则表示山里好东西还是多能够补贴家用或者赚点钱。受访户上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砍柴烧火(有人表示用不起电,所以还是会砍柴),还有少量受访户表示上山目的是放牛羊、去玩、打猪草、上坟祭祀。
当地人将黑叶猴称为“犵当”,几乎全部的受访户在三年内见过黑叶猴,大部分的人知道黑叶猴是保护动物,也没有见过或者不知道有人吃过或用过由黑叶猴制作的东西,有一户表示见过外来有人打猎黑叶猴。村民对蛤蚧、猕猴和果子狸也很熟悉,猕猴则叫做“玛瑙”,果子狸称为“猛”,大部分人见过猕猴,少部分人见过果子狸,还有少量的人见过林麝,认为麝香具有避孕的效果。个别受访户表示果子狸会吃,而蛤蚧有人收市场卖。如果把时间放宽至10年前,见过果子狸和林麝的比例上升至63%和70%。
半数的受访户认为森林资源是村里的财富,对水源也有好处,但少部分人直言缺乏了解。受访户认可开山炸石、放牧和砍伐是破坏森林的主因,不能无节制的索取森林资源。但大部分人不清楚或者认为今年没有出现破坏森林的事情,不过个别指出打猎(外地人用枪过来打)和工程项目建设(靖西-百色的高压输电线)还是存在。大多数人支持保护村里的森林和野生动植物,有1-2人表示反对。支持“保护野生动植物也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环境”论点的人超过37%。
大部分人了解采挖、打猎受国家保护的动植物是违法的,国家保护野生动植物物最主要的原因是数量少。半数愿意了解更多的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知识,另一半的人则表示无所谓。大部分人见过了保护小区的标识牌,其中有一半的人能够记住“黑叶猴是保护动物”这一信息,少部分的人认为挂牌保护小区就是因为某屯屯有黑叶猴,但是有半数的人认为挂牌对某屯没有什么影响。大部分人同意某屯成立保护小区,令人吃惊的是没有人反对,半数人表示愿意成为保护小区的委员,同样没有人反对。
村里并没有护林员,半数的受访户也直言不知道谁是护林员。但超过半数的人愿意监督其他人对野生动植物的干扰或破坏活动,一些人的前提是需要知道举报的途径和匿名。如果知道做什么或者支付报酬,半数的户受访户的愿意参与保护工作,或者不需要太多精力无偿参与也是可行的。
3.3.4 政府支持
受访户认为政府最重要的职能是修建公共设施、发放补助和扶贫,当然为村民找出致富之路和保护村里土地、山林、水源也很重要。这可能和政府在村里的项目类型有关,村民最熟悉的是危房改造(30%),这是一项扶贫措施,尽管有人指出需要支付手续费;还有电网改造(30%)、村村通路和屯路(30%)。村里很早就通电了,屯路是2012年修好的,蓄水池是12年前人均5块钱集资修建的。还有人表示政府也做过沼气项目和柑橘生计项目,但没有人知道政府是否开展过水利项目。但座谈中有提到10多年前有水路从田前过(水利)。半数的人认为政府项目是有效果的,少量的人则认为相反。
半数受访户和政府有关部门打过交道,其中最多的还是乡政府(41%),但有少量人指出经常找不到人或者经常办了事没有效果。半数的人愿意与政府部门一起签订保护小区合作协议,少部分人无所谓,仅有1人表示强烈反对。他们希望获得养殖方面(37%)和经济作物种植(30%)的技术指导,也希望支持村里的集体活动(26%),还有个别人提出希望有补助。文艺活动和传统文化活动仍然是最受欢迎的宣传方式,年历和T恤衫可以作为保护小区的宣传品。
4. 讨论和分析
4.1 保护意义及威胁因素分析
靖西是中越边境一带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县市,某屯保护小区的生物多样性也相对丰富。我们将调查结果与同属靖西市的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比较,其区系分布相同。某屯保护小区地处武平乡石山和土山相交的区域,山体陡峭,垂直高差达到300米以上,植被类型多样化。但由于调查时间非常短,我们的调查结果可能仍存在较大的空缺。
但从总体上看,某屯保护小区中受到国家保护的一级保护动物在1-2种,二级保护动物超过5种,1-2级保护植物也达到7种,其保护意义相当突出。另外我们发现村口被某屯作为龙树保留下来的一棵金丝李,其胸径经测量后达1.12米,可能是全国最大的金丝李。此外,这里的洞穴发育相当发达,我们在一处洞穴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秋海棠种群,可能为一个新的物种,标本已经交给广西植物所进一步鉴定之中。
某屯的黑叶猴数量并不多,但这一分布可能是武平乡至古龙山水源林保护区一带仅有的分布。黑叶猴属于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被IUCN评定为濒危等级的物种。其全世界总数量仅为1600-1900只,而广西仅有300-400只。确认黑叶猴在靖西尤其是武平一带的分布情况是2010年在广西南宁召开黑叶猴国际研讨会时达成一致的保护行动期望。根据1995年刘万福和韦振逸起后多次的黑叶猴调查报告结果,一直有数据显示在靖西古龙山水源林保护区一带有黑叶猴分布,但是具体分布位置、分布数量未知(报告显示在15-30只之间),为此区域的黑叶猴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根据2013年1月,FFI当时和邦亮保护区走访武平一带社区访谈的情况,德保黄连山-兴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的黑叶猴分布,某屯黑叶猴可能属于武平-兴旺一带的种群,这对保护靖西和德保的黑叶猴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根据村民的反映,当地黑叶猴可能存在全身白色的白化个体,这也对研究黑叶猴的小种群的衰退具有重要的价值。
栖息地的破坏是影响当地黑叶猴和生物多样性生存的最大的威胁。植被情况非常糟糕,石山形成的坡积带树木很少,砍柴和放羊是导致栖息地破坏的主因。因为难以运输早已放弃耕种,但由于砍柴和放羊也无法恢复。有人也提到有个山弄以前会用泥土烧砖,所以会经常放火清除植被。不过过去一些山附近的山坡植被太少,后划成后龙山以村规民约的形式保护了下来,植被得以恢复。
栖息地丧失和质量下降导致黑叶猴和猕猴等吃玉米、红薯等农作物,这反而引起了过去有报复性捕杀,现在由于保护意识的上升则采取无视或者放弃耕种。但不存在传统的文化习惯意义上的打猎,村民也缺乏进山的动力。打猎目的中市场因素最大的威胁对象是蛤蚧,而捕食对象最主要的是果子狸,林麝的消亡则是由于麝香。不过,仍需要注意的是外来人员引起的盗猎。
4.2 保护对策与建议
尽快通过召开社区村民大会、签订保护小区协议和制订保护小区有关的村规民约等途径建立和完善保护小区的管理。村民对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具有一定的认识,认为是保护环境和保护风水的方式,也支持召开社区村民大会成立保护小区,愿意和政府签订保护小区协议。但是正因为了解不多,单单靠标志牌是无法吸引村民参与到黑叶猴等物种的保护和保护小区的建设之中的,因此仍然需要寻找更多的途径完善保护小区的宣传和管理。
村规民约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过去的村规民约中已经包含对风水林和后龙山等区域的保护,可以进一步延伸。村规民约对社区居民是具有约束作用的。大部分人也愿意参加一起参加制订村规民约,支持把保护本村野生动植物和本村山林的条款写入村规民约。因此,需要进一步通过村规民约约束放羊和砍柴的问题,促进栖息地的保护。
组建保护小区管理小组。保护小区的管理不能单单依赖于村委会,大部分村民仅将村委会的作用认为是修建公共设施和冲突调解等。有一半人也愿意成为保护小区的委员,而更多的人愿意监督其他人对野生动植物的干扰或破坏活动和参与保护工作中。
加强栖息地恢复。目前某屯黑叶猴保护小区生物多样性最大的威胁来自于栖息地的破坏。因此需要面向这一主要威胁开展保护行动。尽管在踏查中,我们发现某屯保护小区的水文条件良好,但是自然植被的恢复却很慢,放羊和砍树是最大的威胁,人工辅助更新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手段,而且邦亮保护区也有非常丰厚的实践经验。
政府部门加强社区支持。社区希望获得养殖方面和经济作物种植的技术指导,这也是过去政府工作在该村屯所欠缺的。一位前屯干提到,希望政府能够协调维修饮水所需要的蓄水池,而过去和相关部门的交涉中并不顺畅。社区也希望支持村里的集体活动,文艺活动和传统文化活动仍然是最受欢迎的宣传方式。通过支持集体活动有助于加强保护小区的宣传,这对社区参与尤为重要。
对全体参加保护小区的人员致谢参考文献
-
广西林业厅 (2012),广西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管理办法. http://www.fcgs.gov.cn/pubinfo/6451.aspx
-
中国林业年鉴 (2010),
-
Emilio Laguna Lumbreras (2001). The micro-reserves as a tool for conservation of threatened plants in Europe, Nature and environment, No. 121. Council of Europe. France: Strasbourg
-
安丰轩 (2010). 基于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的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科技传播(10): 25.
-
安丰轩 (2013). 基于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的周边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广西大学. 硕士.
-
韩树才 (2015). 爪鲵自然保护小区建设与资源现状, 黑龙江科技信息, (14): 270.
-
黄琰彬 (2012). 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研究———以明溪县为例, 亚热带农业研究, 8(2): 138-144.
-
江灶发 (2008). 论中国风水观念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婺源古村落后龙山、水口林植被保护为例, 江西林业科技, (5): 50-52.
-
袁秀, 刘义, 章伶俐等 (2010). 北京市自然保护小区建设方案与管理模式探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1): 59-64.
-
袁永亮 (2011). 龙岩市自然保护小区现状调查与思考, 绿色财会, (8):37-40.
-
韦鹏等 (2010). 参与式方法在筹建自然保护小区中的应用研究, 吉林农业, (11): 181-183.
-
郑磐基 (1994). 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小区的研究,环境与开发, 9(3): 289-293.
附录:
调查过程:黑叶猴保护小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见闻(上, 中, 下),谢伟亮撰写.
相关报告和调查表格下载(因报告中包含详细地理信息,如需下载请私信获取下载密码): https://own.gonature.club/index.php/s/oTkb1JyetMhEF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