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发现孩子行为不当的时候,给到孩子的语言一定是正向的、积极的、
01(父母需要成长,才能解读孩子的行为)
我从事早期教育工作者多年,经常有家长会跟我吐槽倒苦水,孩子如何如何不听话、怎样和大人对着干、小小年纪就叛逆难带等。
我看着这些家长心疼他们带娃的辛苦,同时替孩子的成长更加着急!
这些父母需要学习成长,需要学习更多的育儿知识,当出现你认为孩子有不正确的行为时,能知道孩子的需求,并及时给到孩子切实有效的帮助。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是不可逆的,这个时期很关键,是人生的基石。很多人成年后,在工作和处理人际关系中,仍可看到童年时期的影子。换句话说,早期的亲子关系直接影响一个人今后的婚姻、工作、社交等!
02(孩子拿硬物扔电视,我愤怒的想打他)
昨晚正准备更新日志时,接到一朋友的电话,这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电话那头可以说是气急败坏,愤怒,不解。为了更好理解,一下内容均以主人公我开头。
晚饭后我和老公在看奇葩说第五季,在看电视之前孩子说要看他的节目,告诉他只有周末才有他的节目,今天是爸爸妈妈的节目。小家伙开始玩游戏,排了很多积木拉着妈妈一起玩,当辩论赛正式开始时,妈妈停止和他互动,专心看电视,他开始在父母身边不停地递过来玩具,和父母说着他游戏的话。
一个半小时围在爸爸妈妈身边,走来走去的拿玩具 不停地在说话,期间我提醒他小声点。
就在九点过一刻钟时,他突然拿起手里的小算盘往上抛起,掉在电视柜上,差点砸到音箱。我告诉他,不可以扔;他第二次又抛起来,这次掉到地板上;第三次他再次抛起来,二十公分长,六公分宽的硬物,直接冲电视屏幕落了下来。
这时候爸爸妈妈站起来,再无兴致看电视,爸爸直接大声厉声厉色制止孩子的行为。妈妈迅速把小算盘收起来。孩子就去翻找直接把原本整洁的屋子翻得乱七八糟。爸爸更生气了,啪啪啪把屋子所有的灯都关了,气哼哼回到卧室里。孩子非常害怕,大哭。
接着爸爸和妈妈就上演了现实版的《奇葩说》,紧张的辩论赛开始了,孩子更害怕,更没有安全感了。
爸爸甚至紧张到,现在还得了这都不听了,以后万一放火杀人怎么办?还振振有词的说是在给孩子立规则。
我反问家长,有没有问孩子为什么不扔积木呢?妈妈回答说,孩子说了,积木不能扔,砸到人会受伤的,会流血的。你看规则不就是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慢慢立起来的吗?
03(孩子扔东西,他在寻求关注)
当我听完整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时,我跟电话那头的妈妈说,我理解你此刻的心情。孩子也没有错误,晚上九点这个时间点儿,他是应该在床上躺着了,准备入睡啦。他之所以扔小算盘,有两个原因,一个可能是困了;还有一个可能是他在寻求你们两个人的关注。
我给到的解决方案有三个
一、每天晚上尽量的在孩子入睡之前,全身心的高质量陪伴孩子。
二、以后想有自己的娱乐时间,等孩子入睡后再进行。
三、在发现孩子把小算盘扔起来的时候,立即起身拿一个软的小球给到孩子 告诉他这个可以扔。然后不动声色的,把不可以扔的东西收起来。
04(学会认识,六岁之前的孩子)
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六岁之前的孩子除了睡觉睡着了,他是一分钟都不会停下来的,他会一直在动,一直在说。孩子从出生手脚就不停地乱舞,嘴巴嗯啊不断的发出声音。他们就是无间歇的锻炼物质身体和储备语言能力。一岁直立行走,三岁左右可以畅通无阻的聊天。这些都得益于它的生存环境,我们肯定没有一个父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教会孩子如何说话说句子。孩子天生有模仿的能力,他会不加过滤的吸收环境的一切为自己所用。我们再看看学龄前的孩子,和他们聊天,你会发现五六岁的孩子才真正的会思考。六岁以后的孩子才能够坐下来静一会儿。六岁之前的孩子,是模仿阶段。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我们就成为那样的人。
05(无条件接纳,理解孩子)
文中的爸爸担心孩子没有规则,以后会无法无天。
试想一下哪个国家立法,是立即就健全的。没有,就拿我们国家来说,我们是多么痛恨人贩子,看着那些丢失孩子的家庭,因为孩子离去,为了寻找孩子家破人亡,整个家庭从此就像丢了整个世界!我们痛心的同时都在喊遇见人贩子就枪毙!国家立法都是一次比一次严谨。
文中的这个小孩子为什么没有扔积木?相信能让他记住扔积木会伤到人的,会把人砸流血的。肯定不是告诉他一次他就能记住的,在生活当中,我们要时时的提醒,温和的告知规则。比起严厉的制止和打骂,孩子会更愿意接受。
孩子正在玩儿的起兴的时候,你突然一声吼叫让他停止,就像我们让一个正在快跑的人立即停住脚步一样,惯性会让他摔得头破血出。
想起孩子刚会坐的时候,让他坐在餐椅里吃饭。孩子总会把勺子丢在地上,让大人捡起来再丢下。往往大人因为一遍遍得弯腰捡起,烦躁不安,小孩玩的却乐此不疲。也会看到有的家长会生气,说,这孩子怎么这样啊?跟你说过多少遍了,这个是不能扔的!
其实往深的想,孩子是在探索空间感,他更是在感知物品落在地上的声音。我们没有必要生气,更没必要恐慌。我们只需要做的是不动声色的,给孩子替换一个可以扔的东西。比如小球,告诉他这个是可以扔的,勺子是用来吃饭的。正确的做法,正确的语言在一遍遍的强化中,他会记到血液里去。
学龄前的孩子,因个体发展不同,没有我们想象的理所当然的孩子,应该成为什么样子的。孩子就是孩子,他的成长离不开成人的引领和影响。当我们发现孩子有不当的行为时,我们一定给到孩子的语言是正向的,积极的,指示性语言。不翻旧账,不用摆事实,讲道理,少和孩子说不,必须做什么样的事情。孩子虽然年龄小,他也是一个个体,他也不愿意被控制。通常我们态度温和耐心讲解,孩子是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
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