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感
儿子的精力越来越充沛,昨晚十一点一刻才睡下。凌晨还在熟睡的时候,尿床了。给孩子换完被褥和衣服,有些清醒,开始听《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如果父母太过于功利,就忘记了教育的本来。如果你的孩子是花,就让他成为花;如果你的孩子是草,就让他成为草;如果你的孩子是树,就让他成为树。你的孩子是什么就让他成为什么。让孩子成为他本来的样子,让孩子全然的活他的天赋才华,这就是教育的根本。”
社交的能力,本质是与他人连接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源头在哪里呢?每一个小生命,最初产生连接的最重要的那个人是妈妈。每个孩子,与妈妈的连接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与他人的连接质量。
妈妈如何在孩子小的时候与他建立连接,应老师给出几个小方法:
1.依沙兰长推
简单的说,就是给婴儿时期的孩子做身体抚触,孩子会有充分的安全感,全然感受妈妈的爱。长大后的孩子也更容易对他人敞开。
2.盖印章
孩子睡前,亲亲他的额头,孩子醒来,亲亲他的脸蛋。日常生活中,常用这样的方式来跟孩子连接,也允许孩子用同样的方式回应我们。
3.大成击掌
孩子大一些,可以用击掌的方式互动。我跟儿子做游戏,有时候他会开心的跳起来。我赶紧说:来来来,握个手,合作愉快!我们就紧紧的握握手。我说,Yeah,give me five,孩子立即伸出小手,跟我击个掌。瞬间感觉孩子好兴奋,内心一阵喜悦。
4.瞬间亲和力
爱是被看见。看见孩子内心的需求,并带着认可和欣赏。如果孩子把妈妈当做自己很好的朋友,就会减少很多叛逆、抵触的现象。
在课堂中,应老师询问各位家长:你们认为自己孩子的社交能力怎么样?绝大多数家长反馈上来的都是孩子的各种问题。
童频课堂截图人的禀赋个性是有先天差异的,所以会有“基于孩子禀赋的个性化养育”这一说。所以不同孩子也有着不同的社交方式,要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与他人连接。
A 视觉型孩子
这类孩子比较安静,不会主动打招呼。会用眼神或表情来交流,也会带着欣赏来打量别人,心中的喜悦不会表达出来。这类孩子比较闷,比较木,反应有些迟钝。
B 听觉型孩子
这类孩子的特征是爱说、爱讲、爱插嘴、爱扎堆。哪里有热闹就爱往哪里去。他们爱讲故事、爱跟人聊天、爱辩论、爱抬杠、爱讨价还价。与视觉型孩子相比,这类的小朋友明显要活泼一些。
C 触觉型孩子
触觉型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超级爱动,根本坐不住。见到熟人,打招呼可能会又搂又抱。在很多人看来,这些孩子都是大大咧咧的。
D思考型孩子
这类孩子善于用大脑来思考。见到亲人以外的朋友,心里可能会想,你今天穿的真漂亮,不知道这件衣服适不适合我。如果我买一件这样的衣服,什么颜色适合我呢?也不知道你从哪儿买的?这类孩子比较安静。
每个个体都有差异,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每一个孩子并不是只具有一种社交特质,他只是更偏向于哪一种。
首先我们要尊重到孩子自己的社交方式。
其次,我们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拓展他们的社交环境,让孩子在体验中延伸出更多的社交特质,发展出一个多元化的小孩。
我是偏视觉型和思考型的人。作为妈妈,我在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或许真的如应老师所说,小时候与妈妈的连接太少了,现在的我,一年不回家,都不会很想家,内心是平静的,甚至有些冰冷。妈妈是每个孩子最需要产生连接的源头。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没人可以取代。
应老师说,社交方式没有好坏,没必要自责,尊重自己的社交方式。
我也能够借这次机会,奔着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心态,主动与妈妈建立连接,并会有意识的加深和孩子的连接质量。
最后,关于学习《怎么培养孩子交际》,应老师给出三个框架:
1、我们一起把焦点放到自己的成长上,而不是孩子的改变上。
2、我们一起把焦点放到去成就孩子的未来上,而不是放在解决孩子过去的问题上。
3、我们一起把焦点放在学问落地上,而不是学习课程上。
我相信应老师传达的理念,必有它的价值,细细体味,融化于心。
一不小心,已过而立之年,我很感恩这个美好的世界,只是暂时还不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