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007不写就出局想法

学习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2023-10-29  本文已影响0人  Sencer

关于学习的书籍有很多,对于学习的态度也是参次不齐。很多时候,人们是不喜欢学习的,之所以会这样,因为学习并不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更多的时候会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看一下身边总是会有这样的现象,那些学习好的人,大概率上是不会为学习发愁的,反之亦然,那些学习不好的人,总是会为学习的事情发愁。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是正确的,在这里我要提醒一句,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我说的只是一些表象情况,真实的情况是每一个人都在学习,不同的是,人们学习的知识不同,于是,就有了不同的认知,那些认知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人的行为,那些行为又塑造着人们的性格。

没有错!是这样的,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了他所能看到的地方,能否看的足够远,取决于个人的知识储备。以前经常能听到老师讲这样一句话,学习不是给老师学的,而是给你自己学的。很多人年轻的时候不懂这些话背后的道理,长大以后明白了,又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已经晚了。

真的是这样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些终身学习者的行为又该如何解释呢?其实,有这样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于是,很多人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殊不知,孩子不仅有叛逆期,而且还会学习大人的一些行为。

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更多的只是在一些言语上进行督导,自己却像以前那样该做什么做什么。岂不知,身教胜于言传,当家长的不能够做到言行合一的时候,做孩子的大概率上也不可能做到。

其实,最好的教育是做孩子的榜样,很多父母不知道,他们在孩子的心中就是权威一样的存在。这样的权威,会随着孩子的失望逐渐的递减,直到被孩子忽视。事实上,当一些家长为自己孩子的学习发愁的时候,应该做的不是改变孩子,而是想办法改变自己。

是这样的,改变别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改变自己则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如何改变自己?当然是通过学习改变固有的认知,在建立新的认知系统之后,重新认识自己。现在来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多么朴实的道理,记得上学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横幅。

可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在遇到了难题之后,常常会有畏难情绪冒出来。这个的人们,需要的是鼓励和理解。如果遇到的是一个能够鼓励和理解的老师和父母,可能畏难情绪会有所减弱。反之亦然,如果遇到的是那些训斥和恨铁不成钢的父母,有可能会让孩子把怨气迁移到学习上,进而产生厌学的情况。

某个角度来看,态度的转变可能会在一念之间,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行为,那些行为又会反过来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如果一个人觉得这也不好,哪也不好的时候,不妨从自己身上查找一下原因。进一步的来看,很多的事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当一些事物形成的时候,大概率上是由诸多因素汇聚的结果。

如何查找到那些构成的原因呢?只有知道不知道的时候,才知道从那里寻找那些想要知道的事物。也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刻的都在学习,只是一些学习的知识不同,产生的结果亦是不同。少年有少年需要学习的知识,成年人有成年人需要学习的方法,不管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方法,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