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简友广场

漫话教育

2022-12-24  本文已影响0人  在水一方_2018

一个故事,原本有多个结局。关键是,写故事的人,用什么样的笔法,怎样的心态。一个孩子,原本有多种可能。关键是,养育孩子的人,走什么样的路。

要为教育注入情感和陪伴,这样的父母才能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培养孩子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

每个孩子都很独特,需要针对他的个性和生活环境,给他合适的教育。没有必要非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果父母一定要有所期待,那就只期待他(她)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吧。

每个孩子又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如果说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那就是帮孩子找到其独一无二的那一面,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最幸福的不是考上了名牌大学,而是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找到了他自己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做的事情。

在孩子未成年之前,做父母的我们要交给他们两种东西:一是规范性的东西,比如:礼貌一定是规范式的;二是选择能力,一定要让他从小学会选择。比如我们教孩子走路,我们必须要求孩子: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遇到交通灯必须按照指引,遇到拥挤必须排队等等,这是规范性的东西。但是选择走什么路,往哪个方向走,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让他自己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能够做到什么?

父母最应该帮助孩子成长的是:让他学会运用自由意志,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父母不要轻易为孩子做决定,让他自己选择,自己承担责任,要让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白,生活的意义就在于选择,选择之后就好好去做。

柏拉图说:“教育小孩子,要让他们练习选择”。从小就要练习做选择,但任何选择必定有所放弃。练习选择就是练习割舍,要让孩子了解为何要如此选择,培养他对一件事情全盘理解的能力。

教育就是要引导出孩子最好的一部分,而不是向他们灌输鞭打的恐惧。有一句教育名言说:“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是也是要及时浇水、施肥、呵护,在对的时间用对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像喂鸡一样。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最后,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开始吃起米来。

这时他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梁启超先生说:“教育最终目的,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而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养定其根本智慧,保护好其自由意志,最终要让其拥有自己的人格和人生观,做个不惑、不惧、不忧,顶天立地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