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之诗 一一跟随蒙曼老师品唐诗

两个多月读完了的是蒙老师的书,读不尽的是诗中的况味。蒙曼老师对诗的描述与解读王立群老师点评得好:"通俗易懂、准确到位,这两点看似容易,实则非常不易"。
于书中见识了杜甫爷爷杜审言的狂妄;学习了苏轼先祖苏味道的模棱;更不缺李白的仙风侠骨,王维的山水禅意,孟浩然的丹青田园⋯⋯蒙老师用人间二十四节气串起唐诗的四时,人生的四季,讲述着历史的兴衰岁月的轮回,讲述着我们与他们、古人与今人、传统与现代不期而遇的美妙的四时之景、四时之情、四时之诗,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木兰之枻沙棠舟,
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
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
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
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
汉水亦应西北流。
李白这首巜江上吟》尤为抓我眼球。声色犬马大气磅礴跃然纸上,这就是李白的特点,写什么都夸张,写什么都狂放,写什么都理想化,纵然没有共鸣也同样欲罢不能。
曾经读诗一直有个疑问,"王孙归不归","王孙自可留","又送王孙去"⋯⋯如此多王孙,出自何处?读过蒙老师对王维的巜山居秋暝》的讲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这个出自巜招隐士》后的王孙,于各类诗词中只是一个被诗者日夜思念的攀援桂枝的高洁形象。为诗的思想主题而言也仅是一句如咏叹调般单纯、明朗、集中的呼唤而已。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如此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意,诗中有魂。让人在阅读之时深陷入其中,以致模糊了潜意识,恍惚了眼前景,迷茫了心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