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并非“镐铐”(一个过来人的两三点感悟)
我把头埋地低低的,企图将桌上的书本印刻在整个世界 ,在这混沌的天地里挣扎;顶着一口气向上攀缘。
最后一百天,可以用一个词汇来形容,
没日没夜。
我们把梦想装进笔尖,梦想又一点点从纸张上流走。
但我们还在前行啊。
一步一步的,终究是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了。
现在想想,那便是光阴对我们最好的馈赠。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最后一段时光里,我们不知做了几百张试卷。不知与时间抗争了几百个小时。
白炽灯静静地映照着苍白的纸张,几十支笔敲击纸张的声音似有千军万马飞驰而过。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在成本的理综试卷里也只有一瞬。我们集中所有精力,在最后铃声敲响时,才得以喘息,才刚刚意识到自己已经头晕脑胀。然后马上趴在桌上,睡上十分钟,准备下一波猛烈攻击,也只有那时候睡得最香,像是跌进了软绵绵的梦里。
有多少次,在晚上回家后抓紧做一页理综,然后睡觉,为明天的拼杀攒足精神?有多少次,早读已经困得不省人事,干脆趴下睡一觉,又在同桌善意的一巴掌下猛然惊醒?有多少次,我们为了问问题,把老师围成了肉夹馍?又有多少次,为自己的糟糕透顶成绩偷偷哭过,然后又故作轻松的加入到吐槽的队伍当中?没有人知道,但你的笔尖早已留下了痕迹。
一段起起落落的经历
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所得到的成绩失望透顶。
那一段时光是暗无天日的,我对着每个人笑面迎风,却对着自己痛哭流涕。
我鼓起勇气找到了班主任,希望自习时能找一个偏僻的地方,一个安静的地方。
欣然同意,是我始料未及的。但现在想想,也是寻常;在那个时段,有谁不是多多少少吐露了深藏的内心?
我搬去了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好多人,熟悉的,不熟悉的都过来问一句我来的理由。我笑笑:
“这边宽敞。”
不知是巧合还是串通,他们都小小的停顿了一下,又说一句:“加油。”
他们为什么要说加油,那时的我一直不明白,明明我藏的那么好,明明我自己一个人承受的事情,好像被所有人都知道了;我十分沮丧,干脆趴在桌子上假装睡觉,痛痛快快哭一场。但其实我和他们是一同经历着这段时光的呢,你知我知,人在压迫当中形成的一种自然默契,相互帮扶,聊以慰藉。
我在桌角写上一段文字:
“我的爱,你就在那里,今天就将你征服。”
那是写给我心爱的大学的
失望,挣扎,再次失望……
但我知道,绝不能绝望,如果绝望,这场战役就会早早划上句号。
我的成绩曲线在电脑阅卷终端上缓缓上升,每一次都有小小的起色。终于我拿着最后一次模拟的试卷,打开了日记本:
“我感觉我已经抓住它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它逃不掉了!”
一篇仍有遗憾的序章
最后一场考试早已落笔,有人掩面叹息,有人神采奕奕,而我,静静地坐在老教室的窗边一隅,怅然若失。
我终究是没有抓住我心爱的大学的尾巴,最后五次考试里,我唯独搞砸了高考。
失落,彷徨,不甘……
决堤而至。
只是这一次我没有遮遮掩掩,而是在床上放声大哭,像是积攒了好久的什么全都倾泻下来,转瞬即逝,了无踪迹。
后来,我考上了我梦想大学旁边的大学。
自己曾经的梦想落脚在了隔壁。
一次无悔的付出
但我依然追忆,依然怀念,依然缅怀,依然感激。
我仍记得,在英语课上,我们分享了一整排的“牛排面”,在我同桌叼起一根牛排面的时候和英语老师来了个完美对视,然后尴尬地转过脸对我笑。
那时候,语文老师顶着智慧的地中海,像是愤青一般评论实事,引得台下的我们哈哈大笑。
也许有一天会有人问我,是否还想重来一次,我肯定会说:
“我已经做了最好的自己。”
不问结果,但问耕耘。
这是高考给我上的最大的一课。
我想起了《百年孤独》里的一段话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加西亚·马尔克斯
静坐寒窗十载,动辄行者无疆。
青春就是这样吧,小小的遗憾中有大大的成长。
所以,请相信。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